马嵬-公开课1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740052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嵬-公开课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马嵬-公开课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马嵬-公开课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马嵬-公开课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马嵬-公开课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嵬-公开课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嵬-公开课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嵬(其二) 李商隐,来凤县第一中学陈春梅,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逃往蜀地。随行军队行至马嵬(今陕西兴平西)驿哗变,诛杀奸相杨国忠,逼迫玄宗赐死了杨贵妃。祸乱平息后,唐玄宗回到皇宫,十分思念杨贵妃,就让术士做法,想找到杨贵妃的

2、魂魄,再见她一面。,马 嵬 之 变,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于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和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境界。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感到特别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的覆灭及唐朝的国家战乱。,关于咏史诗,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一个九州,来生为夫妻的盟誓能否实现未可预知,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

3、/报晓筹。 只听到军队中传来禁卫军夜巡的梆子声,不再有宫中鸡人传唱报晓敲击更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这一天,军队发生哗变,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还曾嘲笑牛郎织女。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为什么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的玄宗,到头来却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反而不如民间夫妇能够白头偕老。,品读探究,(一)弄清史实,马 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历史人物:唐玄宗 杨贵妃 历史事件:唐玄宗的招魂之举 马嵬兵变 唐杨的七夕盟誓,用典,1、

4、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前者为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昔安今危,昔乐今苦,(二) 文本探究,对比,2、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何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此日:马嵬兵变,玄宗“赐”死杨妃,夫妻天人永隔。 当时:李、杨朝夕相处,讥笑牵牛织女,发下海誓山盟。,对比,此日六军同驻

5、马,当时七夕笑牵牛。,3、玄宗派人招魂,术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戳破了这种说法?,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术士的话。,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思杨心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4、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反问。贵为天子应该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

6、,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问:对李杨爱情,作者态度是怎样的呢?,同情? 讽刺? 唐玄宗?杨贵妃? 讽刺了玄宗迷恋声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国家动荡。,问:对马嵬之变,作者态度是怎样的呢?,1、讽刺了玄宗迷恋声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国家动荡。,2、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思想主旨,寻仙为妄,死别是实,军中逃难,宫里安乐,马嵬驿赐死,长生殿盟誓,天子不保,百姓可全,1.对比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一种手法,作者常常借它来抒发盛衰之情、兴亡之感。,倒叙,2.倒叙的手法使诗歌在尺幅之间,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对比,3.用典:含蓄委婉

7、,艺术特色,凄凉 可怜 无奈 ,1、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唐玄宗当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空闻虎旅传宵柝 此日六军同驻马,逃亡遭遇之苦, 君威丧失之苦, 不能保护爱妃之苦.,2、诗人对情唐玄宗的遭遇持什么态度?诗句中你是如何看出诗人的态度的?,讥讽,3、为什么天子到头来比不上普通的百姓? 唐玄宗因沉迷声色,荒废朝政,致使国败民哀而遭此际遇。,4.写作意图,这首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诗人渴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5.艺术特色,对比、反问:暗含讽刺。 倒叙:此诗先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用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