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附带cad图纸)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740011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附带cad图纸)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附带cad图纸)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附带cad图纸)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附带cad图纸)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附带cad图纸)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附带cad图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附带cad图纸)(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论文)题目:综合式圆孔拉刀设计学院: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目一、已知条件. 3 1.1:零件图. .31.2:工件材料31.3:零件尺寸. .31.4:使用设备3二、设计计算过程.42.1:确定直径方向拉屑余量A42.2:选取齿升量fz42.3:确定齿数Z42.4:直径Dx. 52.5:几何参数.52.6:齿距P. 52.7:检验同时工作齿数 Ze.52.8:容屑槽深度h.52.9:容屑槽形式和尺寸52.10. 分屑槽尺寸. 62.11.检验. .62.12. 前柄7 2.13. 过渡锥与颈部7 2.14. 前导部与

2、后导部.72.15. 长度 L.72.16中心孔.72.17.材料与热处理硬度72.18.技术条件. .82.19. 绘图.8三、设计总结.8四、参考文献.8一、 已知条件:1、零件图(如下图)。2、工件材料:45钢,b=0.735GPa ,硬度:220HBS,毛坯为钻孔坯。3、零件尺寸:拉前孔径:DW=29,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0.12,拉后孔径:DM=30 ,上偏差为+0.024,下偏差为0,Lo=36,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0.15。4、使用设备:L6110型卧式拉床。二、设计计算过程:1. 确定直径方向拉削余量A:A等于毛坯拉削前孔径的最大极限尺寸减去拉削后孔径的最小极限尺寸,即:A

3、=Dmmax-Dwmin=30.024-28.88=1.1442. 选取齿升量fz:粗切:fzI=0.04.过渡:fzII=0.032、0.028、0.024、0.02、0.016.精切:fzIII=0.01.校正:fzIV=0.3.确定齿数Z:初选ZII=5,ZIII=3,ZIV=6,则:ZI =A(A ZII+A ZIII)(2*fzI)=1.144-2*(0.032+0.028+0.024+0.02+0.016)-3*0.01/(2*0.04)=10.925取ZI=10余下未切除余量为:=1.144-10*2*0.04+2*(0.032+0.028+0.024+0.02+0.016)+3

4、*2*0.01=0.044将0.044未切除的余量分配给过渡齿切,在保持初选过渡齿数不变的情况下,即过渡齿数ZII=5,调整过渡齿齿升量为:fzII=0.036、0.032、0.028、0.024、0.02.最终选定齿数ZI =10+1,ZII =5,ZIII =3+1,ZIV =6,Z=11+5+4+6=26.4. 直径Dx:粗切齿:D1Dwmin =28.88,Dx Dx-1+2fzID2 D1128.96、29.04、29.12、29.20、29.28、29.36、29.44、29.52、29.60、29.68.过渡齿:D12D1629.752、29.816、29.872、29.92、2

5、9.96.精切齿:D17D20=29.98、30.00、30.02、30.024.校准齿:D21D26=30.024.5. 几何参数:o=15,o=2.5,b1=0.16.齿距P/mm: P=1.5* L0.5 =1.5 *360.5=9选取P=97. 检验同时工作齿数 Ze :Ze= L / P1 =4+1=538. 容屑槽深度h:h = 1.13 * (k L hD )0.5 = 1.13 * (3*36*0.08 )0.5 = 3.32.9. 容屑槽形式和尺寸:形式:圆弧齿背形(如下图) 粗切齿:9、 g=3、h=3.5、 r=1.8、 R=5;精切齿、校准齿:P=7、g=2.5、h=2

6、.5、 r=1.3、R=410. 分屑槽尺寸:弧形槽:n=8、 R=25角度槽:n=16、 bn=7 、=90槽底后角;=511.检验:检验拉削力:Fc FQ Fc = Fc * bD *Ze *k =231*D/2 *Ze *k=231*3.14 *30/2 *5 *103=54.4KNFQ =Ftk=100*0.8=80KN.比较可知:FC FQ检验拉刀强度: =350 Mpa= Fc / Amin Amin =(Dz12h)2/4 =375.8 Mpa=54400/375.8=145 Mpa比较可知: 12. 前柄:D1=25,D2=19,L1=20+25=45.13. 过渡锥与颈部:过

7、渡锥长:l3 =20颈部:D2=24.5 l2 =8514. 前导部与后导部:前导部: D4= d wmin=f7=29 ,l4=50后导部:D7=Dmmin=f7=30 , l6=2515. 长度 L:L 前柄过渡锥颈部前导部刀齿部后导部 45+20+85+50+16*9+10*7+25 439440mm16中心孔:选用B型带护锥中心孔d=2、 d1=6.3、 t1=2.54、 t=2.17. 材料与热处理硬度:材料:高速刚刀齿与后导部:6366HRC 前导部:6066HRC柄部:4052HRC 18.技术条件:拉刀各项技术条件参考国标确定。19. 绘图:绘制工作图(AutoCAD绘制二维图一份,Ug绘制三维图一份),见附件。三、 设计总结: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刀具课程设计,我感觉通过设计能学到很多的东西,更重要是培养我们全面思维的思考方式,在设计过程,设计所需的专业知识广泛,计算量也较大,有时需要不断的查阅资料,本次拉刀设计时间短暂也比较辛苦,但我同时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掌握及理解程度一次综合测验和对设计流程更深入了解,同时也体会到自身再设计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任存在疑问及理解不够清晰,仍需学习。四、参考文献: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P158-P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