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738440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区域可持续发展,兖州实验高中 高三地理组,【考纲及教材】 考纲: 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4)

2、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材:必修三所有内容。,【答案】 自然原因 人定胜天论 生态破坏 城市与农村 内涵,【答案】 地理空间定位 区域差异比较 人文地理特征分析,考点一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口压力带来的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问题,2. 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1)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3、。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 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生物种群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需要共享资源和环境。 (2)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3)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要进行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

4、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传统经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

5、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3.循环经济,4.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2 (1)清洁能源。包括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 (2)清洁生产过程。包括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 (3)清洁产品。包括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

6、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甚至使用之后的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考点二:区域特征分析思路 一个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使之形成特定的水热组合,即气候特征。气候进而影响水文、生物、土壤等,这些要素构成了区域自然特征。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常见地理要素的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 2.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高低、主要地形区。 3.气候特征:气温、降水的数值特征、气候类型、气候特点。 4.水文特征:河流汛期、流

7、量、冰期、含沙量、落差等。 5.人口特征:人口数量、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分布。 6.经济特征: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农业区和工业区分布、主要产品和部门等。,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其中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如下图所示:,1.典型国家的区域特征对比,2.地理特征差异较大的区域对比,【练一练】 1.读“我国某两个自治区水系略图”,回答(1)(5)题。 (1)填

8、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河流名称,并按所注入的大 洋水系分类。 , , , , 。 其中注入太平洋的是 ;注入印度洋的是 。,(2)试分析比较甲、乙两地自治区的水文特征的异同。 (3)甲、乙两自治区共同具有的可再生能源有 ;其中,甲自治区河流水能是否丰富,开发价值如何?原因是什么? (4)甲、乙两自治区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有(双选) 。 A.土地退化B.冰川后退C.水土流失 D.气候变暖、蒸发加强,(5)下列农业地域类型,甲地主要特色为 ;乙地主要特色为 。(填代号) A.立体农业 B.河谷农业 C.灌溉农业 D.绿洲园艺业 E.鱼塘台田农业 F.林草田复合系统 G.乳畜业 甲、乙两自治区共同的农

9、业地域类型为 ,试比较其综合生产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1)长江(金沙江)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 黄河 黑龙江 (2)相同点:都是东部河网稠密,西部河网稀疏;都兼有内流河与外流河;河流都以雨水补给为主。 不同点:甲地湖泊众多,而乙地湖泊稀少;甲地河流流量较大,水能丰富,而乙地河流流量较小,水能资源匮乏;甲地河流以夏汛为主,而乙地河流有春汛和夏汛;甲地河流无凌汛现象,而乙地河流有凌汛现象。(其他合理观点亦可),(3)风能、太阳能 水能丰富:因为从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深入河谷,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河流落差大。开发价值低:因为河流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加上当

10、地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小。(答案合理即可) (4)AD (5)B C 畜牧业 甲地海拔高,气候寒冷,降水少,牧草质量较差,生产力水平低。乙地地处温带地区,热量条件好;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充足;牧草生长量大,且质量好;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综合生产能力强,潜力大。,返回,90年代以来重庆市的人口流动规模大,总的趋势是流出多、流入少。 (1)比较重庆和齐齐哈尔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并简要解释原因。 (2)图(b)中丙、丁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分别说明成因。 (3)据材料二及相关知识,说出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简析重庆市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 (4)分析甲、乙两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不同区位优势

11、,并指出共同的不利自然条件。,【答案】 (1)重庆的气温年较差比齐齐哈尔小。原因:与齐齐哈尔相比,重庆的纬度较低,冬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较 小;重庆阴雨天气和雾日较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离冬季风源地远且受北面山地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2)丙地(横断山区)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壳强烈运动)而形成高山和深谷,加上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丁地(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流水的侵蚀作用强,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3)人口迁移规模大;以国家有组织地迁入为主。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地区差异造成人口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三峡工程建设产生库区移民

12、;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 (4)区位优势差异:甲为松嫩平原,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深厚;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乙为成都平原,水热条件丰富,积温高,土地生产力高;垦殖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精耕细作经验丰富,粮食单产高。 共同的不利自然区位: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稳定,水旱灾害频发。,例2. 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57),材料二 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158),(1)该

13、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_。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_。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_。,(4)该市规划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158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答案】(1)草地 林地 温带草原带 (2)增加

14、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3)原料 煤炭开采业 (4)三类工业部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理由: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 (5)城市规划超前;配套设施不足;交通不便;居民住房购买力不足。,考点三、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治理:,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 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

15、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石等。 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群众贫困、经济落后,而且给下游防洪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1.恶化生态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 2.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河流防洪安全。 3.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特别提示,考点四、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该部分主要包括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和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两方面内容。 1.流域的开发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客观分析。 (2)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