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唐诗五首部编教材)练习题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737394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课、唐诗五首部编教材)练习题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2课、唐诗五首部编教材)练习题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2课、唐诗五首部编教材)练习题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2课、唐诗五首部编教材)练习题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2课、唐诗五首部编教材)练习题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课、唐诗五首部编教材)练习题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课、唐诗五首部编教材)练习题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课 唐诗五首作业练习一、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练习与检测】(共30分)1李白,字 ,号 ,唐朝诗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 诗人。有“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5分)2.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2分)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好在何处。(3分)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4分) 6.颔

2、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3分) 7.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3分) 8.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4分) 9.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4分) 二、 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习题:1、 写出崔颢黄鹤楼诗的颈联:2、 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怀乡的诗句是 3、 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4、 崔颢的黄鹤楼中,作者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

3、是 5、崔颢的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6、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答: 7、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答: 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答: 三、 使至塞上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1 理解选择:1. 【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

4、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2012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5、“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6、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

7、,作者是春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6.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

8、”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2 名句赏析:1. 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请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 请赏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 理解作答:1. 这首诗叙述了什么,描述了什么,有什么情感? 2.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

9、。”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4. 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_。四、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 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2 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3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_”。4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烟台市)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