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系列之第八讲-运动和力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8737362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系列之第八讲-运动和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物理系列之第八讲-运动和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物理系列之第八讲-运动和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物理系列之第八讲-运动和力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物理系列之第八讲-运动和力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系列之第八讲-运动和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系列之第八讲-运动和力(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第八讲 运动和力,【例1】(2016河北)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的宇航员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时具有惯性,静止时不具有惯性 C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大惯性提高成绩 【点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惯性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答案】C,【方法归纳】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不是力。 如何应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并指出物体原来所处的运动状态; (2)再指出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到力而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3)之后指出哪个物体或物体

2、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最后指出出现了什么现象。,【例2】(2016宜昌)汽车停放在水平路面上,下列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汽车的引力 B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受到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D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点拨】(1)分析汽车、路面受力情况; (2)分析各力的相互关系; (3)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判断。 【答案】C,【例3】(潍坊中考)(多选)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PF2 BF2F4 DF3F4,【点拨】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物体和组合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受到平

3、衡力作用,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平衡力作用,推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而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由题意和题图可知,f1f2f3f4,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得出结论。 【答案】BD 【方法归纳】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时,如果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相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接触面积大小无关。,1拉着小球匀速上升,若撒去拉力,误认为小球会立即向下运动。 2混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3误认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变大或变小。 【例4】某同学上体育课时,用力推出一个铅球,铅球在空中运动时,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

4、法正确的是( ) A受到手的推力和重力 B只受手的推力,方向向前 C只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D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点拨】空中飞行的铅球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只受重力作用,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 【答案】C,实验一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命题点 1在水平面上铺上不同材料的目的是_; 2让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_; 3实验采用_法; 4归纳结论是依据“实验_”。,改变小车的阻力,推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控制变量,【例1】(贺州中考)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_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如图

5、所示的三种情况,小车在_表面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 (3)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速度减小得越_。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做_。,【点拨】(1)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具有相等的初速度; (2)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小车在不同材料的表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即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 (3)从实验事实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慢,运动状态变化越慢,由此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则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同

6、一 (2)毛巾 (3)小 慢 匀速直线运动,(4)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 (5)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受到_个力的作用。 (6)实验中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最终停下来是因为_。 (7)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基本定律是_ _。 (8)小车沿水平方向运动是为了保证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只受_力的作用。,控制变量法,3,受摩擦阻力,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摩擦,实验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命题点 1实验中,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忽略卡片的_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中,卡片受平衡力时所处的状态(静止状态); 3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_; 4实验时,将

7、卡片扭动一个角度后释放的目的是研究二力是否作用在_; 5实验中,用剪刀剪开卡片的目的是研究二力是否作用在_。,重力,改变力的方向,同一条直线上,同一物体上,【例2】(2015盘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 (1)如图,甲装置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一种方法,实验中通过改变砝码的_来探究二力大小的关系;通过扭转小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状态,来探究二力是否_。 (2)小明发现用图甲装置无法完成全部探究过程,又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_。把硬纸板支撑起来,不再与桌

8、面接触的目的是_。,【点拨】(1)小车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砝码,两个砝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车施加了两个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砝码的重力,砝码的质量越大,拉力就越大;可通过调整砝码质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小车转过一个角度,小车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小车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2)用剪刀把小纸片剪成两半,两个拉力不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纸片向两边运动。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和水平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力会对实验产生影响,把硬纸板支撑起来,不再与桌面接触的目的是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1)质量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在同一物体

9、上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3)实验中改变钩码的个数,观察小卡片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是为了研究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是为了探究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5)将小卡片从中间剪开是为了探究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力的大小,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实验三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命题点 1实验中要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此时物体所受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显示的拉力大小就_摩擦力;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并会读数; 3实验时用到的物理方法:_; 4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摩擦力随压力变化的图象; 5观察图象得出以下关系:控制

10、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_;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_。,等于,控制变量法,正比,越大,【例3】(2016长沙)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长木板、玻璃板及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直线运动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由甲、丙两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有关; (3)由_两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点拨】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的

11、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或找出对应的实验序号。 【答案】(1)匀速 (2)粗糙程度 (3)甲、乙,(4)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图甲的操作过程,与图甲的实验结果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于是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_(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_。 (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某同学利用图乙、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_(填“对”或“不对”),你的理由是_。,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不对,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6)在图甲实验中,某同学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大,那么这一过程中木块受力_(填“平衡”或“不平衡”),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他沿水平方向由匀速拉木块改为加速运动,木块所受摩擦力_。,平衡,变大,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