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答辩--优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论文答辩--优秀(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CLT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以中智科技物理游戏设计为例,答辩人:XX 指导教师:XX,基于CLT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论文结构,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原则 第四章 教学游戏的设计与制作 第五章 教学游戏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基于CLT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研究思路,基于CLT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研究思路,(1)文献研究法 (2)个案研究法 (3)问卷调查法 (4)访谈法,分析教学游戏中影响认知负荷的因素,并提出教学游戏的设计原则,根据上述原则,设计教学游戏,对设计的教学游戏进行认知负荷的测量
2、并分析其结果,总结及展望,1,2,3,4,基于CLT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研究背景,基于CLT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研究背景,基于CLT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选题的缘由,游戏内容不一定和课程内容一致,并且在游戏中培养的能力不一定能得到教育当局的认可,不一定有助于通过升学考试”McFarlane,“游戏中存在大量与学习不相关的内容,会浪费课堂时间”Kirriemuir &McFarlane,基于CLT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研究的意义,用游戏承载学习内容的方式,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学习。 将在教学设计、游戏设计、美工制作、程序实现等整体游戏设计阶段,本着尽可能降低认知负荷的原则
3、,设计出高效的、优质的教学游戏。,基于CLT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研究,文献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量表法,访谈法,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认知负荷的结构及表征 认知负荷的测量方法 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综述,教学游戏,相关概念的界定 教学游戏的特点,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原则,影响教学游戏设计的认知负荷因素分析,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原则,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游戏设计原则,有效控制学习者认知负荷的教学游戏设计原则,(1)必要性及可能性原则 (2)引导思维原则 (3)简明呈现原则 (4)相邻呈现原则 (5)速度适中原则 (6)超载负
4、荷分解原则 (7)兼顾个体差异原则,教学游戏的设计与制作,教学游戏“机械能及其转化的设计与制作”,“机械能及其转化”的资源需求,“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游戏设计,前端分析游戏的教学设计,“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技术实现,教学游戏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结果分析,测量方法的选择及实验的设计,认知负荷测量方法的选择 双重任务法 生理测量法 主客观测量 调查问卷的设计维度 努力程度、内容难度、和紧张水平、测验成绩,教学游戏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结果分析,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实施,实验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玩游戏 第二部分:填写认知负荷自陈量表; 第三部分:学习成绩测验; 第四部分:对游戏效果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的实施
5、实验选取赤峰市宁城县天义三中的初三学生作为被试,本次实验共发放45份问卷,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43份。,教学游戏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结果分析,教学游戏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结果分析,游戏效果调查分析:,1、游戏对理解“机械能及其转化”是否有帮助?,70%,9%,5%,60%,35%,没多大帮助,毫无帮助,有帮助,帮助很大,教学游戏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结果分析,2、您认为教学游戏在哪些方面能够帮助您的学习? A、教学游戏能够直观形象的呈现学习内容,比静态的文本、图片或枯燥的语言讲解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 B、教学游戏能够创设逼真的知识情景,更接近生活体验,有利于对知识的迁移 C、可以在游戏中多方面的了解知
6、识点,掌握更多的信息,帮助理解 D、教学游戏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空间想象 E、教学游戏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教学游戏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结果分析,3、探究部分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帮助 A、有很大的帮助,我会根据探究过程,尝试自己先回答问题 B、有很小的帮助,我会根据探究活动进行思考,但是仍然回答不上 C、没有帮助,我不在意这些问题,因为问题很没趣,教学游戏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结果分析,4、对于游戏画面设计美观与否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A、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的学习,游戏画面美观会增加我学习的兴趣,而画面粗糙会使我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 B、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我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将注意力
7、集中在游戏任务的完成上 C、是,有影响,我有时会被精美的游戏画面所吸引,甚至导致忽略游戏内容 D、否,完全没有影响,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游戏的任务上,完全不在意游戏的画面效果,教学游戏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结果分析,研究信度分析,总结与展望,研究不足,合理性有待检验,范围窄、数量 少、时间短,客观性受限,严密性不足,研究中的不足,游戏的难度适应性,游戏探究设计,展望,参考文献,1McFarlane.A,Sparrowhawk,A and Heald,Y. Report on the Educational Use of GamesA.Report of TEEM (Teachers Evaluat
8、ing Educational Multimedia)DB/OL.http:/www.teem.org.uk/publications/teem_ gamesined_ full.pdf. 2Kirriemuir,J.&McFarlane,A. Literature Review in Games and Learning. A Report of NESTA FuturelabDB/OL.http:/www.nestafuturelab.org/research/reviews/ 08_01.htm. 3Bowman,R. F. 1982. A Pac-Man Theory of Motiv
9、ation.T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2(9):14-17. 4Amory,A. & Seagram,R. Educational Game Models: Conceptualization and Evaluation.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J. 2003,17(2):206-217. 5 解素敏,马红亮,马颖峰.教育网络游戏和商业网络游戏的比较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0,(1): 94-95. 6马红亮
10、,马颖峰,郑志高,贺宝勋. 美国Games-to-Teach项目概述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8(5):102-107. 7马颖峰,贺宝勋. 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游戏与教育结合的平衡点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05,(6):35-38. 8 Graham Cooper. Research into 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at UNSW A. School of Education StudiesC.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Australia.1998:11.
11、 9石向实.皮亚杰的图式理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3. 10 Jeroen,J. G. ,Van. Merrienboer. &Paul Ayres.Research onCognitive Load Theory and Its Design Implications for E-Learning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2005,53(3):6-8.,参考文献,11Seufert T.Inge Janen,Brunken R.The impact of intrinsic cognitive load o
12、n the effectiveness of graphical help for coherence formation.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7,23:1055-107. 12 Paas F G W C,van Merrienboer J J G.Veriability of worked example and transfer of geometrical problem-solving skills:A cognitive-load approach.Joural of Edueational Psychology.1994,86(l):122
13、-133. 13Van Gerven P W M,Paas F,van Merrienboer J J G,Schmidt H G .Modality and variability as factors intraining the elderiy.2002.Manuscript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14 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5Brunken R,Steinbacher S,Plass J L,Leutner D.Assessment of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rni
14、ng:Using dual-task methodology.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02,49(2):109-119. 16Brunken R,Plass J L,Leuiner D.Direct measurement of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ding.Edueational Psychologist.2003,38(l):53一61. 1718 王以宁,王永锋,孔得伟多媒体学习中的认知心理学因素考察来自梅耶(Mayer)的研究和实践J开放教育研究.2005,(11):35. 19 Mayer R E,Moreno
15、 R.Aids to computer-based multimedia leaming.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2,12(l):107一119. 20 26 美理查德E迈耶著,傅小兰,严正译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参考文献,21张文兰,刘俊生.教育游戏的本质与价值审思从游戏视角看教育与游戏的结合J开放教育研究,2007(10). 22 赵海兰,祝智庭关于教育游戏的定义与分类的探析A第十界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GCCCE2006)论文集C,2006:40 23 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05
16、,(01):25. 24董虫草胡伊青加的游戏理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5 Paul A.Kirschner.Cognitive load theory: implactions of cognitive load theory on the design of learning 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12:1-10. 27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28傅小兰,严正主编,美理查德E迈耶著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9 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EB/OL http:/www.360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