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735996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按照通行的课程分类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知识课程和技艺课程。而小学语文课程则是核心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特征,丰富生活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在未来社会中谋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文”与“道”的争论,语文教学中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教育两者都重要。二、“工具性”和“人文性

2、”的争论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于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第三节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学生语文素养包含的具体内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3、,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大致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解成四个方面:一、人文素养方面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德。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3、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4、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热爱祖国的文字,热爱用这些语言文字写成的优秀文学作品;景仰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伟大作家,景仰这些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

4、情怀。二、语文学习习惯、方法和态度方面1、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3、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三、语文能力方面1、识字写字能力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2、阅读能力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3、习作能力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4、口语交际能力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思

5、考与练习:1、为什么说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2、对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有哪些主要的观点?结合自己语文学习或语文教学时间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3、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的涵义1、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从小学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2、国家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

6、教学大纲的区别从浅层次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民称的变化和政治形势有关。从深层原因看,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表达的是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变化。二、现行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深化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概述一、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1、注意语文课程的思想教育。2、重视写字教学。3、重视说话练习。4、阅读、写话的要求比较偏重联系的形式,对质量要求比较笼统。二、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

7、纲(草案)1、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学科的目的任务。2、强调语言规律的学习。3、比较注重文学因素的教学。4、正式提出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在于提高儿童听、说、读、写的能力。5、写字教学的地位开始削弱。三、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明确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2、强调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即落实“双基”。3、淡化了汉语知识教学的要求。4、明确反对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四、1978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全面、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2、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3、重视语文的基础训练。4、强调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5、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要求比较高是这部大纲的一个

8、比较明显的特点。五、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明确概括了语文课程的性质。2、在教学要求的编制上比原大纲更加具体明确。3、适当降低识字教学难度。4、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提出,并且强调“学习语言和发展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六、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1、重视学生的一般发展。2、对语文训练方面的要求作了较大调整。3、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4、总结并推出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第三节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念就是指导思想,是从教育实践中提炼出來的,对教育教学具有指

9、导意义的重要思想、基本观念、理性认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第四节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实施建议1.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元的、分级分层的集合体。(1)时限层面多级系列,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总目标、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2)要素层面多元结构,基本构成: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智力开发目标、情意教育目标、审美教育目标。2.我国现行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总目标: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

10、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世纪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阶段目标分四个学段介绍,其中小学阶段目标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是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或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次序排列表述的,有以下特点:纵向的整体性、横向的协调性、三维的交融性。一、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度目标)第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主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第二是“过程、方法”的目标。第三是“知识、能力”的目标。二、语文课程的分学段目标1、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2、重提识字是“12年

11、级的教学重点”。3、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4、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5、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6、增加了综合性学习。三、语文课程目标的教学实施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1、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2、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语文的综合性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综合。其次是跨学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再次是学习方式的综合。(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2、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四)正确处

12、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思考与练习:1、与历年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有哪些变化?2、比较本章介绍的建国后6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你认为这些文件中哪些教学理念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并就其中的一点或几点陈述自己的看法。3、建国后历次大纲对小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分别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教学要求。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分析它们的发展变化,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谈谈你对语文素养内涵的认识。5、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是如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

13、”、“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三个唯独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第三章小学语文教材第一节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编写要求一、语文教材的功能1、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2、语文教材是教师知道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3、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二、语文教材编写要求(要展开)1、鲜明的时代性2、丰富的文化内涵3、符合儿童发展规律4、突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5、要有开放性和弹性第二节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概述一、我国古代的语文教材二、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三、建国后的小学语文教材1、选文上注意入选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2、注意课文载体的丰富多样3、以阅读材料为主体,将识字、写字教材,听话、说话、作文教材合而为一

14、。4、教材结构体系渐趋合理5、作文教材设计逐步完善6、教材练习系统设计逐步完善第三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介绍(综合应用:分析一套自己熟悉的教材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是构成语文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凭借,是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语文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文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补充教材、课外阅读教材、各类语文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光盘等。狭义的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科书。构成语文教科书的基本要素:课文系统又称范文系统。这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选文标准或原则

15、所选取的课文系列。该系统在语文教学中起示范例子、信息传递和凭借的作用。导学系统又称助读系统或提示系统,是对学习的要求、学习的重难点和学习方法的提示,是对作者的介绍、对疑难问题的解释(注释)、对相关资料的引述。 作业系统这是教材为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知识,按照一定目标,有计划地提供的各种思考和练习。作业系统中一般有四种类型:(1)以消化理解有关知识为目的的理解性作业。(2)以背诵记忆有关知识为目的的记忆性作业。(3)以训练运用有关知识为目的的应用性作业。(4)以深入思考有关知识为目的的研究性作业。知识系统这是语文教材提供的语文基础知识系统。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知识、文体知识、语言知识。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功能凭借功能: 语文教材是师生教学语文的凭借教育功能: 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素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