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理论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8734609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需求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总需求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总需求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总需求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总需求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需求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需求理论(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需求理论,本章在宏观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问题介绍的基础上,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市场的均衡和国民收入的决定。考察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利率的决定。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推导和分析ISLM模型,考察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利率的决定,一、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及其结构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各种 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在金融市场中,资金从盈余者手中转移到资金赤字者手中。货币市场是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通常为一年及一年以下;资本市场是融通长期资金

2、的市场,通常为一年以上。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若干不同的子市场。货币市场包括金融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中长期信贷市场是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之间的贷款市场;证券市场是通过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进行融资的市场,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金融市场又可以看作为资金融通市场,一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也就是资金需求者直接通过金融市场向社会上有资金盈余的机构和个人筹资;间接融资则是指通过银行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也就是资

3、金需求者采取向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申请贷款的方式筹资。 2、货币市场与利率 利率是借款的成本或为借款人资金支付的价格(通常表示为借入占100元的百分比)。在经济生活中有多种利率,图6-1给除了1991-2007年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变动情况。,普通股代表持有者对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是对公司收益和资产的索取权。公司为其业务活动进行筹资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发行股票并将其出售给公众。股票市场常常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是财经新闻的“重头戏”。股票市场的价格是变幻莫测的,它是一个可以让人们迅速发财或破产的场所。图6-2描绘了1993-2008年我国上海证交所股票价格变动的情况。,外汇市场是指从事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

4、者说是各种不同货币相互之间进行交换的场所。汇率用其他国家货币表示的一国货币的价格。图6-3表示1994年以来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经济中所拥有的货币存量,根据统计口径的不同,一般可将货币供给划分为M0、M1、M2等。货币对经济会产生广泛影响,它不仅影响经济的总体状况,而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关链接6-1:货币的基础知识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 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货币职能的划分,古今学者虽然在划分标准上存在差异,但划分实质上并没有太大分歧。马克思从历史和逻辑角度将货币职能划分为价值

5、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现代经济学者倾向于将货币职能划 分为:(1)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2)购买和支付 手段;(3)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 一般在中国将货币供给分为M0、M1、M2。 M0=流通中现金 M1=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 M2=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客户保证金,1、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监督者,它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在中国主要指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一般可以控制基础货币的总量,基础货币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准备金总额。流通中的现金就是公众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它可以用于人们的日常交

6、易。准备金指的是各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以及商业银行实际持有的现金。 2、存款与货币创造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必须具备部分准备金和部分现金提取的条件。 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如果经济主体将现金存入银行后,为了防止商业银行面对的挤兑威胁,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商业银行往往将部分现金存入央行,部分应付特殊需要,其余部分可用贷款或购买债券。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百分比一般称为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比率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商业银行实际持有的准备金率高于这一最低水平,超出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率。,假设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为分析方便,做如下假定:(1)商业银行不持有超额准备金,所有超额

7、准备金都用于购买债券或发放贷款;(2)不存在支票存款向其他储蓄存款的转化;(3)不存在现金从银行的漏出,也就是说,公众会将现金支付后所收到的款项立即存入银行。 假定某人将向央行出售的10000元债券所得款项 ,以支票形式存入银行,第一银行在提取20的法定准备金后,其余8000元全部用于贷款,按照假定借款者会将8000元款项全部存入第二银行,同理,假设第二银行根据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取准备金后,将其余6400元全部用于贷款,借款者将6400元全部存入第三银行,以此类推,第三银行将会把多余的现金贷放出去,从而形成第四银行的支票存款。这一过程不断持续下去,从第一银行至第二银行、第三银行第n银行,

8、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直到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为0 。,表6-2 存款创造,显然,各银行的支票存款增加额构成一个无穷级数递减数列,即10000, 10000(120),10000(120)2, 10000(120)3 我们可得下列支票存款增加额: =10000+ 10000(120)+10000(120)2+ 10000(120)3+ =100001/1-(1-20%) =100001/20% =50000,一般地,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r,银行的初始准备金为R,则我们可得整个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增加额为: D = R ( 6.1.1) 其中,D为银行体系支票存款总额的变动; r为法

9、定存款准备金率;R为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变动; 在上述模型的分析中,我们没有考虑银行对待超额准备金的政策、储户对持有现金的决定和借款人对借款数量的决策,而事实上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货币供给的变动。 三、货币需求 为分析利率的决定,在分析货币供给以后,我们有必要分析货币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经济学家一般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和货币作为一种资产角度进行思考。,(一)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1、现金交易数量说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1911)首先提出了古典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购买产品和服务。交易方程式如下: 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交易量 MV=PT (6.2) 货币数量论的交易

10、方程式反映了,在交易中货币的支付总额等于交易商品或劳务的总价值。所有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次数衡量是很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用经济的总产出国民收入来代替交易次数。数量方程式变为: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产出 MV=PY (6.3)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包括人们的支付习惯、信用的发达程度等制度性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变化很小,基本可以视为常数。只要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也就意味着货币需求完全取决于名义国民收入。,2、现金余额数量论 马歇尔和庇古等人的剑桥学派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论,虽然它得出了现金交易说相同的结论,但是它开创了从个人资产选择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分析方法。剑桥学派

11、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额有如下几个因素: (1)个人的财富总额,个人的财富总额限制了人们持有的货币量;(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人们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货币以外的各种资产收益;(3)人们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的预期。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剑桥学派在作结论时,只是简单地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同财富的名义值成比例。 M=k P Y (6.4) 其中k为人们愿意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事实上,它就相当于现金交易数量论中的1/V,从而同样认为名义货币供应量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

12、货币 的动机有三类: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性动机:(1) 交易性需求,指的是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需要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 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大小;(2)预防性需求,指的是企业或个人为应付意外支出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凯恩斯 认为预防性需求是同收入成正比的;(3)投机性需求, 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 持有的一部分货币,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资产的形式有货 币或生息资产两种,并且认为投机性需求主要取决于率。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同利率成方向变化,在 极端低利率条件下,还会引起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指的是当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

13、肯定将上升时,货 币的投机性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任何新增的货币供给都 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结果使利率进 一步下降。,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述如下: M/P=L1(Y)+L2(i)(6.1.5) 该式描述了货币需求同实际收入成正向关系,与利率成反向关系。 将利率引入货币需求函数是凯恩斯的一大理论贡献,不过凯恩斯认为 率仅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产生影响。后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学者也证明 了,利率也影响货币的交易性需求 。 (三)鲍莫尔的货币交易性需求理论 凯恩斯主义者鲍莫尔和托宾在20世纪50年代分别论证了利率对货 币交易性需求的影响。假设经济主体每隔一段时间就获得一定量的收 入(Y

14、),并且在均匀地将它花费出去,则他的平均货币持有额为 Y/2,进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为该经济主体失去 的债券利息收入 经济主体为获得债券的利息收入也可以将暂时不用的部分收入用于购 买债券,但是鉴于交易需要,经济主体必须为出售债券耗费时间与精 力,即交易费用。 假设每次出售债券的交易费用为b,经济主体在期初 全部以债券的形式持有收入,然后定期出售债券K以获得货币,从而 出售债券总的交易成本为 ,平均货币持有额即为K/2。这样经济主体的总成本为: (6.1.6) 对上式关于求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0。得:,可求得: 相应的交易性需求平均持有额为 该式即为“平方根”公式,表明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与收入和债

15、券的交易性费用成正向变化,同利率成反向变化。循着鲍莫尔和托宾的思路,惠伦证明了预防性需求也和利率成反向变化,一般把它称之为“立方根”公式。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将货币是资产的观点引入货币数量论,将资产的范围扩大到债券、股票以及各种实物资产,它们都可以作为货币的可替代资产。弗里德曼在该理论中提出了“持久性收入”的理论,并且将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另一特点是认为货币与其它资产都有报酬,并且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这在西方国家20世纪60年代,因金融创新而导致的支票存款也同样支付利息,比较符合现实。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f(Yb,w,rm,rb,re, ,u)

16、 该式中, 代表实际货币需求; 代表实际持久收入;代表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rm代表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rb代表债券的名义报酬率;re代表股票的预期名义报酬率; 代表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报酬率;代表其它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因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与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是同向变化的,所以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持久性收入”。 四、利率的决定 1、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庞巴维克、马歇尔、费雪等人认 为利率是由资本供求决定的,如图6-4所示,资本的供给来源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源于投资。储蓄流量会因为利 率的提高而增加,随利率的降低而降低;而投资会因为利率的提高而减少,随利率的降低而增加。均衡利率取决于储蓄、投资流量的均衡(S(i)=I(i))。,古典的利率理论具有如下特点:(1)储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