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732688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词两首,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今属济南)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词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

2、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赵明诚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

3、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杭州。 这期间,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用以表现女子的生活和情感。但作者多为男性,故所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是代替女子们说话。 李清照是女词家,她的“闺怨词”是独书自我的生活和心灵,是自话自说。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一道特别瑰奇的光芒。 李清照的创作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有过安逸、美好的家庭生活,也有着国破、家

4、亡、夫死、寡居的不幸人生。故李清照的创作有前后两个时期,生活与心态不同,,韵味与格调也就有别。,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期,,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南渡前,南渡后,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 梦 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声声慢,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以

6、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 三是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醉花阴,李清照,背景简介: 李清照创作这首词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而她留在青州老家居住。爱情甚笃的夫妻暂时分别,李清照写这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思。,醉花阴,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纱橱:纱帐。 东篱:泛指采菊之地。陶渊明饮酒诗:“采 菊东篱下”。 暗香:这里指菊花的幽香。古诗庭中有奇 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 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7、” 销魂:形容极度忧愁、悲伤。,字词积累,词意梳理,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已烧尽。又到重阳佳节了,洁白的瓷枕,轻薄的纱帐,独自一人,半夜秋凉刚刚透入。,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莫说不忧愁,秋风卷起珠帘,闺中人比菊花更显清瘦。,“愁”,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1、前两句词人抒发怎样的感情?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永昼”指漫长的白天,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

8、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品读诗歌,2、词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 具体内容。为什么?,“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品读诗歌,“凉” ,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B深层面:独居家中,丈夫不在,内心感觉孤独凄凉。表现的是一种思念丈夫之情。,品读诗歌,3、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之。”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上阙

9、后三句中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请结合本句加以分析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凉”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此句是否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快乐心情?,没有。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品读诗歌,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元 伊世珍琅嬛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试分析其”绝佳“在何处?, 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11、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

12、染霜林醉? 因此,我们要知道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 的意境相关。,凄凉萧索,阅读赏析,醉花阴是传统的闺怨题材。对于李清照在词中所表现出来的闺怨,你怎样评价呢?,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 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小结:,李清照作为理学盛行时的宋代女子,在醉花阴中坦白率真地表达出自己对于丈夫刻骨铭心的思恋,且词中描写了闺中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在当时是一种不无

13、叛逆的行为。 故有人评说李清照作词是“无顾忌”地“肆意落笔”。李词敢于正面地展露自己的言行和内心,感情如此真率,正是她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也正是李词最值得珍视的地方。,1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2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

14、内容单纯,上阕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下阕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D,解析:应为“实写”。,C,解析: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没有进行描述,声声慢,李清照,找出本词直接抒情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作角度与感情基调。,一、初读感知,要求: 1、读准字音、 句读。 2、结合

15、注释,读通大意,注意红色词语含义。 二、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思考: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找出本词直接抒情的句子 四、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作角度与感情基调 五、这三句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和表达效果? 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愁”情感?结合背景加以分析。 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愁”的? 1、选择典型意象,借景抒情 2.运用叠词,字词积累,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乍暖还寒:时暖时寒。 将息:调养,保养。 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 怎生得黑:怎样捱到天黑。

16、次第:光景,状况。,词意梳理,四下里张望,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独处家中若有所失,东寻西觅,凄凉惨痛悲戚,痛彻肺腑。天气忽热忽冷让人难以养息。害怕孤独喝下几杯薄酒取暖,怎能够抵挡住临晚深秋寒意。正在伤心,抬头瞥见大雁飞过,这传信大雁实在是曾经相识。 满地是衰败零落的黄色菊花,眼下饱经忧患哪朵可供采摘?独自守着寒窗怎样捱到天黑?捱到黄昏却偏偏下起绵绵细雨,雨珠点点滴滴洒落梧桐叶上,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尽!,鉴赏,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 1、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 2、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