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师自考考编复习资料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730656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师自考考编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教师自考考编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教师自考考编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教师自考考编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教师自考考编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教师自考考编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教师自考考编复习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教师自考考编复习资料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参考!内容解读与考试指导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参考-师德篇 一 专题设置的目的? 师德规范是新世纪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主导地位,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涯。它涉及到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对待自身利益的态度问题。适应21世纪小康社会需要,迫切需要对传统师德观进行更新和提升,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自觉做到依法执教。二 学习内容(重难点)? 重点抓住“三个观念”,即“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应当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树立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学生观。? “一个转变”,即“师生伦理关系是师德主体”

2、应当实现师生关系的转变,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三 题型、命题原则、答题要求及举例? (一)选择题? 1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师德规范( A )? A 热爱学生 B 严谨治学 C 为人师表 D 以法执教? 2 教师自我修养应该是( B )? A 坐而论道 B 知行统一 C 养成习惯 D 闭门造车? (二)简述题? 1 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 简述新的教育观内容。? 3 简述新的学生观内容。? 4 人民教师应享受哪些权利?? 5 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填充题? 1 师德修养以教育为核心。(理想信念)? 2 以德兴教的根本是加强教师建设。(职业

3、道德)? 3 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民主、平等、合作)? 4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的权利,此项权利称为。(管教权)? 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和的要求。(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 (四)教育案例分析例1:? 河南省某镇一所小学,为了迎接上级教育部门教学检查,该校三(3)班班主任李老师受校长委托通知王大军同学不准到校上课,理由是王大军同学平时调皮倒蛋,不遵守课堂纪律,成绩很差。为了达到评价好印象,故勒令该 生停课一周。这位班主任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评析。? 答题要求:(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

4、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的教育权;教师应依法执教;2分(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客观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学校和教师不得善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或感情用事;4分(3)个人观点:看法不偏激,基本符合实际,有一定操作性,给14分;看法独到,有创造性和操作性,再奖励2分,但本题给分不超过10分。第一章 道德的魅力? 道德的含义、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特点。? 以德兴教、以德育人的重要性。? 从鲁迅和藤野先生的故事中,谈如何提高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第二章 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 理想类型:生

5、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 师德修养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 教师劳动的三重收获。(魏书生语)? (1) 收获各类人才? (2) 收获真挚的感情? (3) 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 联系实际,说说在处理职业理想与现实矛盾时的感受。第三章 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 教育观念的含义? 理解、掌握新的教育观的内涵。? 理解、掌握新的发展观的内涵。? 理解、掌握新的学生观的内涵。? 在实践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第四章 师生伦理关系是师德主体? 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P49? 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 我们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P5152? 在新课程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

6、的变化。P53? 师爱的特点:(1)泛爱,不是偏爱;(2)是严爱,不是溺爱;(3)既育人,又交人。第五章 坚持依法执教? 德治与法治不可偏废。法治靠他律,德治靠自律。? 记住学生的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性不可侵犯权、财产所有权 的概念。? 教师应享受的基本权利及其救济的途径。? 评析学校中侵犯学生权利行为的。? ? 五 教师教育 师德为本? 省命题专家对本课题的个人看法? ? 师德是教师的根本,师德修养比教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最具有灵魂性的工作,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公民道德教育起重要作用。?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德育素养,不断

7、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 一 教师需要有体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实的人生? 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必须有对职业的忠诚(对得起这份工作);? 作为一种事业,教师必须有对事业的忠诚(对得起学生);? 教师的价值既体现在职业上,更体现在事业上,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是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场所,展示才能的舞台,学校发展依赖教职工精神上的追求。二 教师的使命感和专业精神? 以大气成大器,明大事成大师;认清历史的发展轨迹,留下历史的足迹;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能力才有魅力;? 拼搏精神:

8、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 科学精神:事实求是,与时倶进;? 求实精神:不畏权威,不唯书本,不贪名利;? 团队精神学会为他人(同行)鼓掌,为反对过自己的人鼓掌。三 教师的道德与伦理追求? 合理合法是教师行为的基本规范? 学生的成功,而不是学生的成果,是教师的根本追求。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效益是教师工作价值的最终标志。师德规范的演进及其文化特征? 孔子: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解放后: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新时期: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合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即将颁布的教师规范(包括班

9、主任工作条例):观念先进、博学善教、志存高远等。关于教师道德发展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给教师的建议? 卢梭:对教师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要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爱弥尔? 郑杰(上海北郊学校校长):为孩子们喜爱你提供理由;教师应具有真善美的人类精神气质;教师要有个性;持续改进和开发教育服务产品。给教师新建议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 学习教育理论,在理论认识中丰富自己;? 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 尊

10、重同行意见,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教师发展是自我发展,任何外部力量都不能代替;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职业道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实践磨练? 1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内省、慎独;? 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3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 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细节决定成败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 实现文化人生道德人生、学术人生、艺术人生、竞技人生。师德修养提升的路径? 1矛盾:? 功利化价值取向与献身教育的矛盾;? 粗俗化不良行为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矛盾;? 混日子思想与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矛盾;? 缺乏意

11、志力短期行为与育人工作长期性的矛盾;? 2路径:? (1)外部环境: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制度创新、学校类型。? (2)内在需求:学习道德是快乐的,做道德的人是幸福的;增强习德的动力和实践的机会。生活德育未来学校德育的走向? 道德教育进一步走向整体性、全息性、渗透性,从而改变智德分离、校内外分割的德育;? 走向一个回归基础性回归生活性的德育,改变过于抽象过于空乏过于理想化的德育;? 强调情境性和体验性,改变过去惰性的知识性的德育;? 增强德育的互动性和对话性,改变单向的传递式德育;? 强调发展性和主动性,改变以教为主的德育。? 德育要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关心人类社会、关心环境、

12、关心自己、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责任意识和全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理解。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参考-教学篇新世纪教师素养教学篇 第一章 有关课程定义的解读1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学习者的课程观念应逐步实现从“课程是预设的”向“课程是不断生成的”转变;学习者的教学行为应更多地体现从“知识本位”、“重视结果”向“育人为本”、“更重过程”转变。2 学习内容及要求:(1)课程的定义。课程即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与增加体验的过程。辩证地看待其他关于课程的提法:课程即知识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是它的物化形式;课程是目标或计划预设性;课程即经验直接经验;课程即活

13、动做中学。课程是上述含义的复杂结合。(2)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包括的四个方面内容,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原则,课程设置和关于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3)课程方案提出的课程设置的原则综合性,对分科课程内在的逻辑层面和价值层面进行统整,构成程度不同、形式多样的综合课程;均衡性,各种课程类型保持恰当的比例;选择性,适应个人、学校、地区的需要,从刚性走向弹性。这是课程权利与课程机会的分配与调整。(4)课程标准的定义。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主要

14、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等部分。课程标准的含义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是可理解、可达到、可评估的;教师还是课程的开发者。(5)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体现三维目标;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发挥发展性评价功能。(6)新教材观的主要内容。教材是教学主要材料,教材主要是为学生所用的材料,教材是只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媒体。3 学习重点:(1)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在功能方面的区别。第87页。(2)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在内容方面的区别。第87页。(3)概要叙述新的课程观的基本内容课程是不断生成的,是综合性的,是实践性的开放的活动体系,是各种课程资源的综合体。4 学习难点:(1)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行为上为何以及如何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育人为本”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