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客观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728625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客观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哲学客观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哲学客观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哲学客观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哲学客观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客观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客观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I:每小题l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面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3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有所成就,需要哲学思维。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

2、步推动着哲学发展联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学习与计划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主观主义 D唯心主义7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

3、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D世界的统一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坚持了辩证法和唯物论的统一。辩证法和唯物论统一的基础是 A物质 B实践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社会存在10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我国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上述观点 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C否认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

4、形态11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D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12“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3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的14李白名句“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5、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是可以被改造的15人们在生活巾,往往会有“谈虎”可能“色变”的情况,这说明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体验 D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16“不折腾”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的一句北方方言,其要求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维护安定团结、共谋发展的大好局面。这种要求体现了 A意识活动的社会历史性 B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C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D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17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

6、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8论语子路里有一句著名的成语:欲速则不达。当时孔子弟子子夏做了莒父这地方的县长,向老师问政治。孔子给他指点迷津,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率不成同。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19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

7、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这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20“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2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2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真理的具体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真理的客观性23在平面内,若直

8、线ac,直线b 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24“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25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大干快上”、 “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这表明认识运动是一种 直线式发展圆圈式循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A

9、B C D26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A普遍存在的、无条件的 B普遍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有条件的、个别的 D主观的、有条件的27正在建设中的广州地铁轨道交通系统,带动了广州及周边地区的钢铁、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并解决了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这体现了 A实事求是的观点 B变化发展的观点 C普遍联系观点 D.规律客观性的观点28.恩格斯说“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只是整个具有极其复杂结构的有机体的一个肢体”。这表明了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份的关系29“词不离句,句不离章”是记英语单词的一个有效办法。

10、从哲学上看,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C认识事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D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之和30掌握系统优化的观点要求我们A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 C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1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状态的简单重复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数量的增减 D事物位置的变更32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1、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33“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34“天下大事,常发于至微,既终为患。”这句话给人们的警示是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要反对唯心主义 C要注重量的积累 D要坚持适度原则35“物极必反”与“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的统一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36美国前总统林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一个

12、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任何矛盾都有主次方面 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C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D人生就是成功与失败的总和37、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C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38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B同

13、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39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含着个性402007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白皮书说,中国政府一直把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B办事情找重点、抓关键 C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 D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41“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肩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