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汇总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8715395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音乐教案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班音乐教案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班音乐教案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班音乐教案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班音乐教案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音乐教案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音乐教案汇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音乐教案汇总 21世纪教师应该具备的新技能: 1、创新能力:根据教师自己的经验研究教与学。 2、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课题生成: 当时选择此活动,是因为在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中,发现本班幼儿具有了一定的冒险精神,幼儿能够表现的勇敢、坚强,敢于和困难作斗争。那一阶段幼儿喜欢看战斗性强的动画片,如星球大战、奥特曼等。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满足幼儿的欲望。此活动就是其中之一,我选择了一段情节较丰富的音乐,让幼儿以通过故事理解、感受音乐的性质,再让幼儿通过想像及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感受的程度。故事中的狼是幼儿惧怕和憎恨的动物,小

2、白兔在幼儿的心目中则是可爱、软弱的小动物。而在活动中,小白兔很聪明、勇敢,它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黑色的老狼,这一点正是孩子们所喜欢、所期望的。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学习感受乐曲A段音乐静悄悄进行的性质和B段音乐向上、向外扩张的紧张感及A段悄悄的隐没的性质。 2、探索用动作和表情自由表现老狼的焦急、疲劳和失望。 3、学习在有趣的游戏中按情境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按音乐的要求进行、停止、入座位,进行时保持隐蔽的姿态和适当的距离。不发出声响,不碰撞椅子。 活动准备: 1、节奏图动画软件。 2、故事小白兔与狼的动画软件。 3、狼的头饰2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随

3、音乐进场。 (2)复习歌曲拉拉勾、表情歌。 2、基本部分。 (1)欣赏整段音乐,感受音乐节奏。 教师:现在,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仔细地听听,这段音乐,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幼儿发表不同意见,然后教师小结。 感受音乐的节奏,出示节奏图,随音乐拍打节奏。 教师:这幅节奏图上有些什么颜色?(白色、绿色、黑色) 这三种颜色表示什么呢?教师听音乐轻声讲一遍故事。 白色的逗号音乐表现的是谁?(小白兔) 黑色的句号音乐表现的又是谁?(老狼) 这段音乐的名字就叫:绿色、白色和黑色。 (2)结合故事小白兔与狼的情节分段欣赏音乐。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第一段音乐,听完后提问: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小结:

4、这段音乐很快、很跳跃,说的是小白兔采蘑菇和草莓,可黑色的老狼又在绿色的草丛里等着,小兔子该怎样去采蘑菇、草莓哦。 个别小朋友随着音乐表演(提醒幼儿将静悄悄行进的表现出来)。 听第一段音乐集体表演。 一、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2.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 二、活动准备: 乐曲:采茶扑蝶 2.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三活动过程: 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 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 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 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

5、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 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唱歌曲,感受和表现歌唱中的弱起节奏。 2、借助歌唱,动作表演和人际交流,体验和表现歌曲中的幽默。 3、大胆仿编歌词,产生对“懒惰虫”的否定情绪,知道要做勤劳的孩子。 活动准备:歌曲的图谱、一些幼儿劳动的图片若干、歌名 活动重点:能用诙谐有趣的的情绪、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难点:根据歌词内容能用不同情绪、节奏等表现歌曲。 活动过程: 一、进场律动赶小鸟入座律动 二、创设情境,引出懒惰虫的形象。(布置好乱糟糟的场景) 师:这是怎么了?伸出我们勤快的小手

6、,来整理一下吧! 这里刚才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变成这样了呢?一定有个懒惰虫,让我来找找吧! 三、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清唱二遍,边唱边逐个指点幼儿,点到最后一幼儿问:“你是不是懒惰虫?” 2、引出歌曲的图谱。 师:看来这个懒惰虫不是你们,那是谁呢?她藏在哪里呢?哦,找到了,原来在这里呢! 四、看图谱学唱歌曲 1、出示图谱,清唱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声回应) 2、我再来唱一遍,你们仔细听一听,然后告诉我听了这首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用肢体语言,边唱边表演有趣的动作)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听了这歌,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有点滑稽、好笑、幽默、有趣)

7、 3、幼儿看图谱学唱 4、看谱慢速唱一遍(懒惰虫很懒,我们唱懒惰虫的时候应该快些还是慢些呢) 5、边表演边唱,选择幼儿自己创造的动作来演(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这个懒惰虫吧!) 五、学习创编歌词: 1、提问:你是懒惰虫吗?那你在家会帮爸爸妈妈做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2、尝试创编第二段:我是勤快人 (教师选择幼儿的一种回答,出示图谱) 看图谱跟唱: 师:刚才说,她会洗手帕,我觉得她是个勤快的人,我要来唱唱最这个勤快人。 小朋友还会扫地,我们也来唱一唱会扫地的勤快人吧。 边动作边唱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做一做这些勤快人吧。 3、幼儿创编、表演 师:除了洗衣服、扫地,你还会做些什么?让幼儿尝试把说的唱进

8、歌曲里。 选一名幼儿尝试:我会擦桌子,我会擦桌子,我把桌子擦干净。(我会自己擦桌子) 你还会做什么能干的事,直接把它唱出来吧(个别幼儿集体跟学上来表演) 六、完整歌唱,用不同情绪、动作表现歌曲。 1、大家可真能干,本来这首歌是唱懒惰虫的,我们又给它编了第二段“勤快人”,那我们就把这首歌取个懒惰虫和勤快人的名字吧(出示歌名) 2、一起把两段连起来唱一唱,随琴声完整唱一遍。 懒惰虫和勤快人是完全不同的人,我们怎么样唱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不一样呢?(懒惰虫:唱的慢一些,懒散一些、滑稽一些;勤快人:唱的快些、有力些、高兴点) 3、集体表演: (1)要求前奏做简单的动作,随音乐一起表演(提示:表现出不同的速

9、度和表情,第二段根据要求动作做) (2)继续游戏:教师用动作告诉幼儿第二段唱什么。 (3)邀请爸爸妈妈、客人老师一起表演。 一、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同5-6小节。 11-12小节,同7-8小节。 二、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三

10、、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

11、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

12、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

13、?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四、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一、目的: 1、通过图谱教学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唱准弱拍起唱的歌曲,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