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692499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的思考与实践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锦州市中小学“区域性构建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是“九五”至“十五”期间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几年来,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和102所实验学校走过了一个由直接经验到理性思考,由理性思考到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这一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历程,构建了锦州市中小学德育体系,使锦州市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还是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都具有了自己的工作框架和理论体系。其实验的主要特点:创新意识在实验操作中有突破性进展;生成性实验资源被不断发掘;规律性的理性认识不断提升;自动化的科研意识、排除无关变量干扰的

2、保障机制不断增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成为行动研究法、自然实验法普遍的实验手段。研究的成果对锦州市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一、课题研究之初的思考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颁布后,锦州市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和不适应的地方,一些学校德育工作随意性比较突出,缺乏针对性,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不能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直接帮助。怎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更规范、更系统,锦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整体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提高我市德育工作水平

3、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提出后,有不少学校,从本校实际出发,从一个侧面或某一角度入手,研究构建学校目标体系、内容体系、途径方法体系。然而,作为一种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德育体系,尚处于建立和完善之中,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尚未解决,德育还不能充分显示其具有可行性、可控性和可测性的“硬”性的教育实体,有待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具体实践和反复实践加以解决,为此,1999年锦州市作为一个实验区正式申请加入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成员,当时参加的实验校有68所。经过近两年的实验,我院明确所谓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是要构建一个完整

4、的德育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五个方面:构建德育工作目标体系,构建德育工作内容体系,构建德育工作途径体系,构建德育工作方法体系,构建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到2002年“九五”结题时初步完成了锦州市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体系的构建方案。为了完成锦州市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工作,锦州市作为一个实验区再次申请继续参加国家“十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研究工作,在不断完善德育目标内容体系的同时,着重进行“区域性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的深化研究”,实验校扩大到102所。二、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区域性整体构建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的实验,与一校一地的单组对照或等组对比的实验不同,它不但要在理性思维

5、上,站在全市整个体系规模性推进的高度来审视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估体系的高度和深度,而且要站在操作层面上,以各课题实验实际特点的可行性论证为基础来设定目标、选择方法、保障运营,从而使实验研究研制出实效、高效性的成果。为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实验区统一规划、协调、监控、检测、验收;县区行政部门的保障机制;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课题组长、实验教师、管理人员的系统训练;课题组间的交流学习;实验典型的推广等操作方式,使区域性德育研究的实验进程顺畅,成果虽不能足以骄人,但对锦州市开展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性的经验。1开展调查研究,为课题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为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动态,掌握课题研

6、究的方向,我院从课题立项之初就坚持调查研究工作,每年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组织实验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先后进行了5次全市规模的调查,涉及的学生多达万人。2002年为了解锦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心理教师、组织领导、文件实施等情况,我院组织开展了“锦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锦州市中小学生心理行为现状问卷调查”。2003年为了解锦州市中小学生上网情况及其对网络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德育,我院对锦州市(城市、城乡、农村)的中小学生进行了“锦州市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抽样调查。2004年为了了解锦州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我院开展了“锦州市中小学生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调

7、查”。2005年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院对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对象为初中14所、高中5所、小学30所学校各一个班的学生,总计2300余人。2006年我院组织开展了“锦州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六份调查报告,分别获国家课题研究奖,有三份在杂志上发表。调查的相关数据成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这不仅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了数据,也为开展德育科研奠定了基础。2每年召开一次课题总结会议,将课题研究成果与德育工作交流融为一体。区域性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研究这一课题是我市教育局和学院合作,在国家立项的课题,其运作方式是以课

8、题为龙头,牵动锦州市的德育工作。为此我院将每年一次的阶段总结会议作为市教育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把它作为一次德育研讨会或者是交流会,以展示一年来德育工作的主要成果。几年来曾在义县、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锦州八中分别召开了课题阶段总结会议,邀请了总课题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和课题负责人徐安德教授作报告,制定了锦州实验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和推广实验实施方案,交流了各实验校的研究成果,观摩了各县区德育工作现场和课题研究成果。每次阶段总结会议,各实验校都有成果在会上展示,与会的人员除了课题校的领导和教师外,非实验校的领导和各县(市)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领导也

9、参与其中。课题总结会议已经成为我市德育工作与德育科研结合的应用性科研的一个亮点。3成立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研究会,实现了课题研究的分层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性原则来看,学校德育是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子要素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有序性原则来看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职德育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锦州市有102所实验校,其中小学55所,初中35所,高中职教12所,为了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2003年我院在凌河区解放小学召开课题负责人会议,在会议上,成立了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研究会,分别选举了三个学段的负责人。从此开始了以每一学段进行专题性

10、“突破”研究,开始了每年一次的高中、初中“学生成长与学校德育研究的研讨会”,2004年三位会长分别在阶段总结会议上作了题为“拓宽途径,改革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队伍建设是核心,实践活动是载体”、“与时俱进,创新德育特色;以人为本,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报告,得到国家课题组的好评,获得年度成果一等奖。现在由课题研究延伸的小学、初中、高中研究会已成为锦州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三个分会。4确立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基本框架,使课题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区域性德育途径方法体系的研究,最终目的是要构建我市德育途径和方法体系的框架。经过几年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

11、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锦州市的德育途径体系构建从总体上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基本途径。其中以学校途径为主,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在学校这一主要途径中,重新按性质特点分出课程、实践、组织、环境、管理、辅导咨询、传媒七大类别。为了使德育途径整体化,在研究中,校内的指标定向是以思想政治(品德)课和各科教学为主线,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校园环境等方面,根据德育内容的系列安排发挥各自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校外的指标定向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一致,相互协

12、作,形成社会教育网络。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实施德育内容的手段。多年来,锦州市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我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概括为四大类:一是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包括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演讲法等;二是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三是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四是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为了使德育方法科学化,我院继承和发扬锦州市德育工作传统,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

13、,按照“知、情、意、行”四个构成因素和规律,增强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使各种教育方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效果,提高了德育工作实效。5实施“百名班主任研究工程”,凸显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班主任队伍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为此我院在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同时,对班主任队伍建设进行重点研究。2002年12月我院启动并实施了“百名优秀班主任研究工程”,从优秀班主任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研究;组建管理班集体的风格、特色的研究;指导教育学生的艺术、方法的研究;优秀班主任素质结构、成长轨迹与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的研

14、究;优秀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等入手,经过两年的研究,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和现代班级管理观。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带班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注重人格的自我修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个体,敬业奉献仍是班主任的主旋律。2005年锦州市百名班主任研究工程专集心迹情踪出版,辽宁省各市和全国近百所实验校都在学习和借鉴我院的经验,百名班主任研究工程的实施为课题深入研究增添了新的内涵。此外,我院还进行了“学生心理档案操作模式的研究”、“小学大队会操作模式的研究”、“德育读本和成长册实验”等工作,为锦州市学生的文本心理档案和电子心理档案、队会建设、德育评价工

15、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1实验教师逐渐接受先进的德育理念,一支科研型的德育队伍成长起来。区域性德育科学研究受益最大的是实验学校和参与实验的教师,经过几年的实验,很多实验教师慢慢地接受了“德育双主体说”“五要素说”“三中心说”等德育新理念,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始运用。“双主体说”,即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依据社会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在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

16、在德育活动课的实施上,教师的主体性表现在活动的策划、设计和导演上,教师的教育理念、师德风范和人格魅力则蕴含其中;学生的主体性则体现在活动的“主角”地位上,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自我评价。师生双主体在德育活动中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先进的德育理念指导下,一批思想敏锐,善于思考,乐于实践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领导和教师成长起来,从2002年到2006年,锦州市共有738篇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章获国家总课题组表奖。这说明以“重点课题”研究为载体是锻炼队伍,提高德育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搞好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2提升了锦州德育质量,拉动了锦州德育工作。几年的课题研究,由于与日常德育工作密切结合,在新的理念支撑下,锦州市的德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相应地带动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研究性学习,科技教育、环境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辅导与咨询、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百名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