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课件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8641537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4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学课件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外科学课件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外科学课件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外科学课件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外科学课件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学课件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课件范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科学课件范文 篇一:外科课件 中西医结合外科发展简史及成就 简史 明、清时期: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胸腹腔内脏器官、血管等解剖位置,较过去有改正,有发现;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阿斯匹林汤治疗温热病发汗。 1958.10.1毛泽东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西医学习中医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之后,中国各地先后举办了全国性的西医学习中医班。 60年后,掀起了中西医结合浪潮,正式开启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篇章 成就 1、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2、针刺麻醉3、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病4、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5、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

2、存期;减轻放疗、化疗毒副作用。6、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病基础理论上的的突破;三证三法治疗原则的确定;中药剂型改革 如何学习与学好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一、方向与态度: 重要性、创新性、艰巨性 二、重视基本功: 中西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三、重视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 主要是指现代医疗技术操作 四、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现阶段主要将理论知识牢牢掌握,深刻理解,见习与实习阶段得重视实践的问题。 五、强调对危重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危重病:危险,对人的生命产生严重威胁;重,就是病情严重,随时对生命产生危害;急,病情发展很快,难以预料后果。 第二章中医外科证治概要 一、对疾病认识: 1、疾病的命

3、名原则:一般是依据其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传染性等进行。如:乳痈、人中疔、肠痈、冻疮、蛇头疔、丹毒、流注、疖、疫疔等。 2、专业术语:疮疡、肿疡、溃疡、胬肉、痈、疽、毒、漏、痔、瘤、岩 3、对病因的认识:外感六淫,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伤害,虚损劳伤,痰饮淤血等。 4、发病机理:气血瘀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5、诊法与辨证:四诊与新技术联合; 辨证:阴阳辨证,部位辨证,经络辨证,局部辨证等。(重点) 二、对疾病治疗方法的认识: 1、内治法:消法,托法,补法(具体应用11法) 2、外治法: 药物疗法: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消散、提脓

4、祛腐、腐蚀平胬、化腐生肌、生肌收口、止血、清热收涩等)、酊剂、洗剂等。 手术疗法:切开、火针、砭镰、挑治、挂线、结扎等。 其它疗法:引流、垫棉、药筒拔法、针灸、薰法、熨法、热烘、溻渍、冷冻、激光等疗法。 第三章无菌术 一、重要性: 现代医学和现代外科非常强调掌握的基本技术。(为什么?) 1、达到目的的方法: 机械灭菌(剃毛、洗涤伤口);物理灭菌(高温、紫外线、红外线、电离辐射、真空、微波等);化学灭菌(酒精、碘剂、汞剂、酚剂、甲醛、季铵盐、洗必泰等) 2、需要灭菌的物品: 手术器械与手术用品;手术人员与手术区域;手术过程;手术室及室中的设备; 3、医院感染: a、医院环境消毒不严格b、医疗用品

5、消毒不严格c、医院没有制订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d、对制度执行不严e、医务人员不重视f、医务人员违规操作 第四章麻醉 目的:主要是解决手术疼痛的问题,便于开展手术。 方法: 1、针刺麻醉:常用于胸部以上的手术2、局部麻醉:常用于比较小的手术3、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4、椎管内麻醉:腰麻(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连续阻滞麻醉5、全身麻醉:吸入性,肌肉、静脉注入、灌肠、6、复合麻醉: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常用的麻醉药物: 1、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丁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这些药多用于局麻; 2、乙醚、氟烷、甲氧氟烷、安氟醚、异氟醚、氧化亚氮等,常用于吸入麻醉; 3、硫苯妥钠、氯胺酮、乙咪脂、异丙酚、

6、中药 麻醉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麻醉前的准备: 1、麻醉方法的选择:局麻、静脉、吸入2、麻醉病人的身体评估:病情、心理、体质3、麻醉药物的选择:西药、中药、针灸 二、麻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窒息:2、休克:3、心跳骤停:4、镇痛不全: 三、出现问题的处理: 1、责任心2、技术3、设备 第五章体液与营养平衡 一、体液:由水、和溶解在水中的电解质、有机物组成,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男女所占体重比例各不相同,男40%,女35%;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5%,其中:血浆5%,和组织间液15%;细胞内、外液保持一定的比例,以维持体液内外的相对恒定。称功能细胞外液。而颅腔、胸腔、腹腔、关节液及胃

7、肠消化液均为无功能性细胞外液,约占体重5%左右,对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无多大作用。 体液作用:调节体温;起溶剂作用;运输、润滑作用 二、电解质:在体液中带有电荷的物质,这种物质起到维持平衡的作用。有阳离子与阴离子之分。 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是钠离子(Na+),阴离子是氯离子(Cl-)、酸碱氢根(HCO3-)和蛋白质。血浆和组织间液的组成基本相同。 细胞内液:主要阳离子是钾离子(K+),阴离子为有机磷酸根(HPO4=)和蛋白质。 血浆中电解质浓度的测定对于临床上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诊断和治疗,是很有用的指标。 注意:消化液中电解质的组成与血浆相近,但有些与血浆有很大差别。唾液和胃液中

8、氢离子(H+)多;胰液中碳酸氢根(HCO3-)较多。 阳离子: 钠:326毫克%,142毫当量/升;钾:20毫克%,5毫当量/升;钙:10毫克%,5毫当量/升;镁:2.4毫克%,2毫当量/升;总量:3584毫克%,154毫当量/升 阴离子: 氯:3657毫克%,103毫当量/升;碳酸氢根:605毫克%,27毫当量/升;磷酸根:34毫克%,2毫当量/升;硫酸根:16毫克%,1毫当量/升;有机酸:175毫克%,5毫当量/升;蛋白质:7000毫克%,16毫当量/升。总量:74487毫克%,154毫当量/升。 阴阳离子总体上是保持平衡的 三、水的平衡: 正常人24小时水的出入量是2000-2500毫升

9、。饮水1000-1500毫升饮食700毫升内生水(代谢产生)300毫升呼吸与皮肤蒸发850毫升尿800-1300毫升粪便150毫升 四、血管内、外液的平衡: 溶液和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决定,当血容量降低时,血中的晶体物质就可以把组织间隙中的水吸入,维持有效的血容量;而血浆浓度的变化则由血浆内蛋白产生的胶体渗透压来决定,当血中浓度过高时,组织间隙中的液就进入血浆中,增加血浆容量,维持相对的平衡。 渗透压: 对于两侧溶水液浓度不同的半透膜,为了阻止水从低浓度一侧渗透到高浓度一侧而在高浓度一侧施加的最小额外压力称为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中不能通过半透膜的微粒数目和环境温度有关。 五

10、、体液代谢失调(原因:疾病、创伤) 1、容量失调:就是指细胞内、外液中的等渗性液体的减少或增加(无渗透压改变)。也就是液体总容量的减少或增加。 2、浓度失调:指细胞外液中水的减少或增加,导致渗透压发生变化。 3、成分失调:细胞外液中的其他离子浓度改变,虽有各自的病理生理影响,但不致引起渗透活性颗粒总数的显著变化,对细胞外液渗透压影响不显著。 六、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1、等渗性缺水:血钠浓度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减少。主要表现在细胞外液(循环血量)迅速减少。常见于:呕吐、腹泻、肠瘘,肠梗阻、腹膜炎,烧伤等。轻度:2-4%/体重;中度:46%/体重;重度:6%以上。 2、高渗性缺水:摄入的水分不够或丢失

11、的水过多造成。水、钠同时丢失,但失水多余失钠,细胞外液减少且渗透压升高,由此细胞内的水往细胞外渗而致细胞内水的减少,口渴明显 3、低渗性缺水:水、钠同时丧失,但失钠多余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 4、水中毒:体内水过多或稀释性低钠。水的总入量超过总排出量,以致水在体内潴留,循环血容量增多及细胞内水过多。 七、钾代谢异常 血清钾正常值3.5-5.5/mmol/L,98%的钾存在于细胞内。钾能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参与维持心肌的正常舒缩;参与细胞的正常代谢(糖原、肌蛋白的合成;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人体内钾全靠从食物中摄入。 1、低血钾症:原因:摄入不足,如手术后长期禁食而静脉补液时补钾不足

12、;丢失过多,频繁呕吐,长期胃肠引流、肠瘘等;异常分布,如大量注射葡萄糖,尤其是与胰岛素合用时,或碱中毒,促使钾离子转入细胞内。 表现:表情淡漠、倦怠嗜睡,肢软,口苦、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心悸、心律失常、心室纤颤等。 2、高血钾症:原因:缺氧、酸中毒、大面积损伤、中毒性感染,使细胞组织大量破坏或分解代谢增强,大量钾离子由细胞内移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少尿或无尿期,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钾从尿中排除困难,潴留在血中;静脉输入钾盐过多过快或输入大量库存血,提高了血钾。 表现:一般从心电图中发现。严重是会出现四肢和口唇周围麻木,苍白、寒冷,四肢无力,甚至麻痹,动作迟缓,嗜睡,反射迟钝或消失。可使

13、心率减缓、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严重时呼吸肌麻痹、心室纤颤,心脏停搏。 八、关于酸碱平衡 1、酸碱度:在人体内,有酸有碱,酸与碱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但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常常用PH值来表示人体内酸碱的平衡状态,正常人血浆的PH值是735-745之间。 2、酸性物质的来源: 二氧化碳是酸的主要来源。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是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分解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与水结合成碳酸,因碳酸可电离出H+,(凡是在液体中能产生H+的物质称为酸,能与H+结合的物质称为碱)因此碳酸也是酸性物质,一般人一天能产生1公斤的二氧化碳,是人体内最多的酸性物质,但多由肺呼出。人体内代谢的还有丙酮酸、乳酸、乙酰乙酸、-

14、羟丁酸、硫酸和磷酸等,这些酸都从肾脏排泄。 3、碱性物质的来源: 人体物质代谢除产生酸外,还产生碱性物质。如氨(NH3);蔬菜与水果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分解、吸收等一系列过程,消耗了人体内的氢离子(H+),余下的钠离子(N+)能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合成碳酸氢钠(NaHCO3),或与乳酸合成乳酸钠,而钾(K+)在细胞内合成碳酸氢钾(KHCO3),这些都是血浆中的碱性物质。 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主要是靠血液中的缓冲系统作用;肺的呼吸作用和肾的排泄作用来调节的。 关于酸代谢的说明 人体各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主要通过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的运输作用,被迅速运到肺部排出,故几乎不影响血浆

15、的pH,当产生比CO2酸性更强的酸(如磷酸、硫酸、乙酸等)时,血液中HCO3/CO2缓冲对便发挥缓冲作用,其中HCO3-可与代谢产生或外合产生CO2和H2O。增加的CO2大部分从肺部排出或通过血浆中蛋白质缓冲对和与之作用,使CO2降低;减少的HCO3可通过肾脏进行调节而得到补充,从而使HCO3,CO2和HCO3/CO2都恢复正常。当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碱进入血液时,血液中的H3O+便立即与它结合生成水。H3O+的消耗有H2CO3的解离来补充,结果也使血液的pH保持稳定。 九、酸碱平衡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由于体内碳酸氢根(HCO3-)减少。(肠瘘、胆瘘或胰瘘);(组织缺血、缺氧、碳水化合

16、物代谢不全产生丙酮酸和乳酸);(急性肾衰,排氢和再吸收碳酸氢钠受阻,血中氢离子堆积和碳酸氢钠减少)。 代谢性碱中毒主要是由于碳酸氢根增多。见于呕吐、胃肠减压等。 呼吸性酸中毒见于呼吸功能下降,换气不足导致血中二氧化碳(CO2)堆积,碳酸(H2CO3)增多,PH值下降。 呼吸性碱中毒是由于肺的换气量过度增加,体内失去的二氧化碳(CO2)太多,碳酸(H2CO3)减少,PH值升高。 十、外科补液 目的: 1、防止或纠正液体平衡,以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补充营养和提供给药途径。3、抢救危重病人(休克、大出血)。 4、稀释体内毒素,加速毒素的排泄。 要求; 1、缺什么补什么,需多少补多少;2、边补液边观察、边调整;3、着重解决补什么液,补多少液,如何补液这几个基本问题。方法: 1、补液量的计算: 补液总量=生理需要量+1/2累积损失量+继续丧失量 生理需要量:日需量(体液排出、热量消耗、电解质的消耗等) 累积损失量:因病已经损耗或丢失失的液体 继续丧失量:因病情的原因身体继续的消耗 2、特殊情况体液丧失估算和补充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