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消元法说课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639147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减消元法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减消元法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减消元法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减消元法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减消元法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减消元法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减消元法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2消元-加减消元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作用: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是掌握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代人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理解“消元”是核心,化归是目标,因此本节课再学习加减消元法就有了理论基础。2、三维目标:知识技能:会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领会“消元”法所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重点: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难点:如何运用加减法进行消元。5、关键:发挥学生的主

2、观能动性、自我探究、比较不同解法的优劣,发现解题技巧。二、说教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比较-运用”的教学法。在引入课题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一道方程组有多种解法,比较几种解法得出加减法的概念,引入课题。在讲授新课的时候,采用递进法,从系数相同或相反的到倍数关系到都不相同的,一步一步加深,利于学生的掌握,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教师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

3、新问题,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法选择:积极参与、共同学习。观察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学以致用。四、说教学程序:(一)温故而知新复习等式的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代入消元法的步骤,既了解了学情,又有利于后续新课的讲解。(二)问题引入出示方程组 3x+5y=21 4x+5y=32x+5y=-1 2x-5y=-11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方法去解,然后仔细观察未知数的系数有什么特点,进一步让学生分组讨论有没有其他方法,比较多种方法,使学生发现利用方程两边相加或相减可消去y,从而可达到消元的目的,这种方法最简单,进而引出加减消元

4、法的概念,引入课题。 (三)、范例学习,应用所学活动1:讲解方程组 2x-5y=7 2x+3y=-1让学生观察方程组的解法,注意书写格式。活动2、应用新知,尝试练习1.用加减法解下面方程组时,你认为先消去哪个未知数较简单,填写消元的方法,并解(1)。(1) x+3y=172x-3y=6消元方法_.(2) 25x-7y=1625x+6y=10消元方法_.学生独立分析完成,教师个别辅导。活动3:运用新知,拓展创新3x-2y=-16x+7y=9提出以下问题:1、要想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此方程组能否直接用加减法消元?3、如果用加减法解这个方程组需要怎么办?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思考

5、分析,独立完成。进一步理解利用加减消元法解题的关键是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变为相同或相反的进而利用加减法解题。活动4:讲解例题用加减法解方程组在上一道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此题,进一步巩固加减消元法。议一议:本题如果用加减法消去x应如何解?解得结果与上面一样吗?教师讲解消y,学生仿照例题消x。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活动5:巩固练习1、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5x+2y=25 2x+3y=63x+4y=15 3x-2y=-2活动6: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布置作业:1.P103 习题第3题(1)(2)(3)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消元的第二课时,在前面已学习了代入消元法,

6、所以我针对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2、通过学生自己讨论得到加减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之效。3、在例题讲解上,我采用递进法,从系数相同或相反的到倍数关系到都不相同的,一步一步加深,利于学生的掌握,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的。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