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复习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861543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复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师 1103 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模拟题一阅读下面的古文,根据文后提出的问题回答。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1)为上,破卒次之;全伍(2)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3),具(4)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5)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6)其忿(7)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拨(8)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拨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9)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注

2、解:(1) 卒:古代军队,一百人为卒。(2) 伍:古代军队,伍人为伍。(3) 轒輼:攻城用的战车。(4) 具:准备。(5) 距闉:在城外堆起高过敌人城墙的土山。(6) 胜:忍受、控制。(7) 忿:怒火。(8) 拨:攻陷。(9) 全:指最完善的策略。一、 将全文译成现代文(50 分)参考答案: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军

3、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如果将领难以拟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尽管士兵死伤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从而既不使国力兵力受挫,又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利益。这就是谋攻的方法。二、根据下列用例,说明古今判断句句构造的差异(25 分

4、)此谋攻之法也。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肯定判断句的句子构造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判断词“是” ,构成主语+是+谓语的判断句式,古代汉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用这些句式来表示如“者,也”或“也”如“此谋攻之法也。 ”三、根据下列用例,说明古今判断句句构造的差异(25 分)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拨者,此攻之灾也。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肯定判断句的句子构造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判断词“是” ,构成主语+是+谓语的判断句式,古代汉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用这些句式来表示如“者,也”或“也”如“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拨者,此攻之灾也。 ”福师 1103 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模拟题二阅读下面

5、的古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 之劳也,古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 ,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 而相遗以水;泽居而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 ;穰岁之秋,疏客必食。注释:(1)臣虏:指奴隶。(2)絜驾:指有车马可乘。(3)膢:楚人二月祭祀食神的节日;腊:古代冬季对百神的祭祀。(4)决:挖渠;窦:通渎,水沟。(5)饟:供给食物。(6)易:轻视。(7)鄙:贪吝,小气。(8)士:同仕,做官;橐:通託,依附。(9)戾:暴虐。(10)称:适应。(11)因:

6、依承。(12)备:措施。一、将上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文(分)参考译文:由此推论,古代把天子之位让给别人的人,这是脱离守门人的生活和奴隶般的劳苦,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不值得称赞。今天的县官,一朝死了,子孙世代有车马可乘,所以人们看重官职。因此人们在让位这件事上,可以轻易地辞去古代天子的地位,却难离开现今县令的地位,这是是由于古代和现在的物质利益差别太大。住在山上须到山谷去汲水的人,把水自然看得很贵重,以水作为节日的礼物。在沼泽地区居住的人,雇工挖渠。所以荒年的春天,对年幼的弟弟也不供给食物;丰年的秋天,疏远的来客也招待他吃饭。二、对照译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古今形容词的语法差异(分)(1)古传天下而不足多

7、也。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形容词不能跟助动词结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形容词常常跟助动词“能” “可” “足” “欲” “敢”等结合。例如“多”能和助动词“足”结合。(2)泽居而苦水者。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句里,能带宾语。例如“苦”(3)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参考答案:这不是疏远骨肉兄弟而爱护过路客人,在现代汉语里,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句里,能带宾语。例如“疏”福师 1103 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模拟题三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

8、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一、将上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文(

9、分)参考译文: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发现了厨子的手,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 ”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灵公假装没看见。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准备改正它。”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却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诗经上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

10、但很少能坚持到底。照这样说来,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您能有始有终,那末国家就巩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所依靠呢。 诗经又说:天子有没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意思是说过失是能够弥补的,您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丢不了啦。 ”晋灵公仍旧不改。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很厌恶他,派鉏麑暗杀他。鉏麑清早赶去,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了。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在那里打瞌睡。鉏麑退出来,感叹地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啊。杀害百姓的主,就是不忠;不履行国君的使命,就是不守信用。在这两者之间只要有一种,都不如死了。 ”便撞死在槐树上。二、对照译文,分析下面例句中加重点号部分的词语用法的

11、古今差异。 (分,每小题分)1、晋灵公不君。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一般都不能跟副结合,在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和方位名词可直接跟副词结合。如名词“君”与副词“不”结合2、吾知所过矣,将改之。参考答案:在现代汉语里,名词都不能跟“所”字结合。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名词可以和“所”结合,构成“所字结构”如“所过”3、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参考答案:“之”并不像现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他”那样纯粹表示第三人称,它既可用来表第三人称,又用来表第一人称或 第二人称。如 “之”表示第二人称“你” 。宾语前置。4、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参考答案:“其”并不像现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他”那样纯粹表示第三人称,它既可用来表第三人称,又用来表第一人称或 第二人称。5、分析“人谁无过?”的句法结构参考答案:古代汉语的特指问句子句构造上的最大差别是疑问代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