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课件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8606837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9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课件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戊戌变法课件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戊戌变法课件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戊戌变法课件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戊戌变法课件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课件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课件范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戊戌变法课件范文 篇一:课件戊戌变法 第四讲戊戌变法 参考书目: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康有为与戊戌变法 王宪明张勇蔡乐苏戊戌变法史 林克光革新派巨人康有为 董方奎旷世奇才梁启超 李喜所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 朱汉民谭嗣同与戊戌变法(论文集)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一、生财有道列强巧取豪夺 政治性的贷款: ?9800万两,折扣94.125年息4厘,分36年还清 ?9700万两,94折扣,年息5厘,分36年还清 ?11200万两,83折扣,年息4.5,分45年还清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亚当斯密原富 奇特的地理环境 ?地缘呈自然封闭状态 ?横行东方无敌手“不征之国” ?物产富饶“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2、,原不籍外夷货 物以通有无”。 ?没有适合于航海的内海 ?回旋余地大 ?可资利用的土地面积远远小于欧洲 ?土壤条件非常恶劣高纬度的灰化土 褐色土、棕色森林土蓄水性和可耕性 “恶田居什四,良田居什二” ?气候条件恶劣水灾、旱灾、风灾、雪灾、霜灾、雹灾 魏特夫 治水社会 乞丐型财产 频繁的战争 ?农民起义“休整承平中兴没落腐败” ?外族入侵 ?军阀混战铸犁为剑 商品经济落后 1)商人地位低下。蘭玻东門王皮甲乙堂酉斋淡扫娥眉淡点唇,淡穿罗衫淡着裙,为何一身都是淡,偏偏嫁与卖盐人?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2)重本抑末、重农抑商是传统的治国之道。 “仓廪实而知礼节”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

3、,或受之寒” 国计军防,并仰丁口 七科谪 犯错的官员和罪犯 入赘的女婿 贾人 有市籍者 父母尝有市籍者 大父母尝有市籍者 闾左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 重关市之赋。 农逸而商劳。 虚高粮价。 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 3)政府垄断了工商业和对外贸易。 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 任土作贡匠籍禁榷 马克思:“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只有在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商业顺利发展的条件下,才可能冲破。” 4)地主商人高利贷者三位一体。 5)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吸收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 6)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使国内没有形成一个广阔的市场。 7)城市是纯消费性的。 冯梦龙喻世明言杨八老越国奇遇 人生最苦

4、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餐风宿水多劳役,披星戴月时奔忙。 水路风波殊未稳,陆程鸡犬惊安寝。 平生豪气顿消磨,歌不发声酒不饮。 少赀利薄多赀累,匹夫怀璧将为罪。 偶然小恙卧床帏,乡关万里书谁寄? 一年三载不回程,魂梦颠倒妻孥惊。 灯花忽报行人至,阖门相庆如更生。 男儿远游虽得意,不如骨肉长相聚。 请看江上信天翁,拙守何曾缺生计。 保守顽固的专制制度。 ?中央集权 ?科举考试“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日本吸收了中国全部文化,他把中国所有的东西都吸收过去,小自榻榻米、木屐,大至政府组织政治制度等,却只有一点没有吸收,使日本后来明治维新时,能够一下子强大起来,而未造成阻力,这一点就是科举制度”?保守

5、势力 ?盲目排外 ?轻视科学 ?独尊儒术 ?指出了变法救国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外患内讧,祸在旦夕,求安目前,亡无日矣!” ?驳斥了封建顽固派反对维新改革的种种陈词滥调 其一祖宗成法能不能改变 “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 “变法则强,守旧则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其二,君主专制能不能触动.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方今中华,诚非强雄,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万不可变通”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

6、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君未也,民本也”,“民贵也,君贱也” 公羊学派的“据乱升平太平”三世学说 其三科举制度能不能废除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末股 黑二十四史科举缠足、宦官、酷刑、盗墓 柯睿格卜德崔瑞(DenisTwitchett)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 ?介绍了国外变法成败的知识 戊戌年间,康君入都,畅谈变法,如惊雷滚过云层,如闪电划破苍穹 “海上志士,欢声雷动,虽谨厚者亦如饮狂药”, “斯时智慧骤开,如万流谲沸,不可遏制也” “乙末以后,士习日嚣,无赖者混迹报馆,奋髯抵掌,议

7、评国政” 四、举步维艰变法胎死腹中 “非忠肝义胆,不顾生死之人,安敢以此直言陈于朕前乎?” “今日之中国,四邻交逼,海内离心,瓜分豆剖,渐露机芽” “人无固志,奸宄生心”、“揭竿斩木,己可忧危” “舍变法外别无它图” “及时变法,犹可补牢。如再徘徊迟疑,苟且度日,因循守旧,坐失事机,则外患内讧,间不容发” “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山湖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下发愤之诏,先罪己以励人心,次明耻以激士气,集群才咨问以广圣听,求天下上书以通下情,明定国是”大誓群臣以定国是. 立对策所以征贤才。 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捧读感泣,想望中兴” “自是天下响应

8、,上自朝廷,下至人士,纷纷言变法一切维新,基于此诏,新政之行,开于此日”国之将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经济效益:利息折扣发行公债外汇兑价 争夺铁路的修筑权和投资权: 朝日新闻:“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他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则凡其地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人民,皆我刀俎之肉。”是“亡人国”而“亡之使不知其亡”,“分人土”而“分之使不知其分”的绝妙方法。 芦(芦沟桥)汉(汉口)比利时 粤汉铁路、广(洲)九(九龙)英美 津(天津)镇(镇江)英德 关外京奉(天)俄国山西经河

9、南达长江沿岸的铁路,浦口到信阳的铁路,苏州到宁波的铁路由英国一国承建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特点: ?具有超经济掠夺的性质 ?直接投资的比重很高 ?商业掠夺性的资本占有重要的地位 ?来自对中国本土的掠夺 赔款勒索欺骗游资利润 ?地区集中 二、经世安邦精英寻求对策 “灾民遍地,饥寒交迫,多食草根树皮、观音土,惨不忍睹,哀鸿遍野,饿殍枕籍,卖妻鬻子,人肉入市”“吾民精华己竭,膏血俱尽,坐而垂毙,弱者转于沟壑,强者流为盗贼,即无外患,必有不可言者”“聚则为盗,散则为民,此拿彼窜” “陆捕则入海,水捕则入山” 武穴、黄州、汉口、沙市、巴东、长阳、长乐(今五峰)余栋臣(余)“除教安民”“顺清灭洋”董若旺“

10、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 “逢关纳税,遇卡抽厘” “即全系华商股份,而不挂一洋旗,不由一洋商出面,亦成而必败。或督抚留难,或州县留难,或某局某委员留难。有衙门需索,有局员需索,更有幕府需索,官亲需索。不遂其欲,则加以谰言,或谓其资本不足,或谓其人品不正,或谓其章程不妥,或谓其与地方情形不合,甚或谓夺小民之利。路矿则谓碍风水,碍坟墓,又添出绅士之需索矣,由河行轮,则谓碍民船,碍厘金,又添出厘员之需索矣。种种留难,凡待华人,莫不如是” 三、志在变法康氏慷慨陈词 “以经营天下为志(日日以救世为心,刻刻以救世为事)” “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 “拒和、迁都、练兵、变法” “富民”、“养民”、

11、“教民” “(今若百度与日更新,以二万里之地,四万万之人,二十六万种之物产,力图自强何至含诟忍耻,割地款于小夷哉?)及今为之,犹可补牢。苟徘徊迟款,苟且度日,因循守旧,坐失事机,则诸夷环词,间不容发,迟之期月,事变必来,后欲悔而改作,大势既坏,不可收拾,虽有圣者,无以善其后矣!” 万木草堂梁启超麦孟华 “新学伪经考”、“孔子攻制考”“大同书” 强学会、粤学会、蜀学会、闽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滇会、保川会、强学报、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 湘报、直(隶)报,谭嗣同仁学严复天演论、原富、法意 杨崇伊文悌 维新派的宣传成果: ?向人们敲响了亡国灭种的警钟 “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

12、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加以圣教式微,种族沦亡,奇惨大痛,真有不能言者”。 篇二:戊戌变法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课标要求了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政治主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2、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3 、问题探究:探究维

13、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3、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教学思路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 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多注重纵向知识的归纳比较,培养学生掌握梳理知识线索的学习方法,并将本课的教学既放在戊戌变法这个主题下来进行,同时也要以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认识,从而体会中国近代思想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发展历程。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维新变法主张迅速传播。爱国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