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教学课件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8605414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城计》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空城计》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空城计》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空城计》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空城计》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城计》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城计》教学课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城计教学课件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分享了空城计的教学课件,欢迎阅读! 【教材分析】 空城计是初一年(上)小说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它节选自我国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第95回,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情节相对完整,情节发展的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利于借此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看电视剧和阅读小说的形式,对于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较为熟悉,而且,小说的故事性较强,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本文,应大胆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自学理解积

2、累文中字词。 了解三国演义及诸葛亮这一光辉人物形象,加深对“智慧”内涵的理解。 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

3、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PPT、MP3及视频片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生奇导入 听一听:欣赏词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生: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也是小说的卷首 记一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师;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遂悠远

4、,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耳畔,我的思绪总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三国空城计。一睹诸葛的过人智慧和超人胆略。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 懿氅纶笑容可掬遁蜂拥隐匿(大惊)失色旁若无人无不骇然 2、弄清文中出场人物 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介绍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小标

5、题)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 起因-兵临西城;发展-临危施计; 高潮-司马中计;结果-孔明释计。 四、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1、思考:课文中主要刻画了哪两个人物的形象? (孔明、司马懿) 2、借助多媒体资料介绍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称“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时,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门,成为刘备的军师。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的主张。在赤壁之战中,他联合孙权,大破曹兵。后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刘备称帝后,他担任丞相。刘禅继承王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诸葛亮曾六

6、出祈山伐魏。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军中。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相忠臣的代表,也是驱者智慧的化身。 司马懿字仲达,魏国的名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足智多变,文武双全。虽然为魏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心却想毁灭魏国,建立自己的王国,以便统一三国,建立新王朝。 3、教师出示要求,小组合作研读文本。 同学们,文中为我们塑造了孔明和司马懿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划也描写人物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的语句。) 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进行品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故事的记叙顺序。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了课文对孔明和司马懿这两个人物形象塑造。下节课我们再通过集体的交流深入领会作者笔下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