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8605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黄瓜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乳黄瓜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乳黄瓜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黄瓜高产栽培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乳黄瓜高产栽培技术乳黄瓜是传统加工蔬菜品种,常年栽培万亩左右,由于瓜型小、皮色嫩黄而得名,全形加工后,色泽亮丽、肉质脆嫩,场前景较好。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1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中等,少分枝,系主蔓结瓜型,花簇生,每节 2 - 3 朵,生育期 60 , 8 米,直径 1 . 5 - 2 米,瓜形直,少瘤刺,对光照和温度较为敏感,低温或光照不足易产生畸形瓜。( 2 )栽培技术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黄瓜栽培在长江流域由于受梅雨影响,减轻病害,提高质量,过早露地栽培易受倒春寒危害,据多年实践,播种期宜在 3 月底 4 月初,养土可用新鲜园土加 20 %经沤制的腐熟有机肥及 1 %养土厚

2、7 厘米左右,拍实后用刀切成 8 厘米见方营养土,每亩用护地净 2 千克及 400 倍代森锰锌溶液浇施,以防治地下害虫及病害,播种前用 500 倍百菌清溶液浸种 15 分钟,洗净后,浸种 4 - 6 小时,再催芽。采用大棚加小拱棚育苗或小拱棚育苗,播种后覆地膜以保持湿度,出苗温度 25 - 30 摄氏度,平时控制在22 - 25 摄氏度,加强光照和通风管理,中苗 4 叶期定植,苗龄5 - 30 天,定植前 3 - 5 天进行低温炼苗。 合理轮作,施足底肥选择旱地轮作 3 年以上,水旱轮作 2 年以上,土壤肥力中上,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 2000 克及复合肥 50 千克,深沟

3、高畦,畦宽 1 . 3 米(连沟),沟宽 30 厘米,深 25 厘米。 合理密植,及时使用生长调节剂择晴好天气,每畦植 2 行,株距 35 厘米,每亩植 330 植时每亩穴施过磷酸钙 40 千克,定植缓苗后,在 5 叶期前后花芽分化期喷施 40 %乙烯利 100 毫克/千克,以促进雌花形成,隔 4 - 5 天后再喷 1 次,喷施时应注意保留授粉行, 行留下 1 行作授粉行,以防止授粉不良而产生化瓜。 加强肥水管理 乳黄瓜上架(棚)后,要及时追肥。乳黄瓜不耐肥,追肥应勤施;生长前期以尿素为主, - 2 次,每次每亩施尿素 5 克,以加速幼苗生长,着果后应及时施 1 次复合肥,每亩 30 千克,进

4、入结果盛期, 天左右施 1 次复合肥,每次施进口复合肥 15 - 20 千克,以保证持续结果能力,防止早衰。蔓高 1 . 8 0 米打顶;进入结果期后,要给予水分保证,瓜田要保持湿润,遇持续干旱,应进行浅沟灌水,以满足果实膨大需要,提高产量和品质。 加强病虫害防治 乳黄瓜主要以枯萎病、霜霉病和疫病三大病害为主,乳黄瓜的发病程度,年份之间差异较大,依赖药剂防治往往效果不太好,因此要加强田间管理,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实行轮作,施用腐熟有机肥,深沟高畦,合理密度,加强通风,以及避免雨天操作,可起到较好效果。枯萎病可用百菌清、多菌灵或枯萎灵提早灌根防治;霜霉病可用百菌清或甲霜灵防治;疫病可用杜邦克露防治。 及时采收 果实在开花后 10 天左右即可采收,要及时采收头瓜及二瓜,进入盛果期后,早晚各采 1 次,以控制瓜型,00 克有 18 ,采收金锄头农业技术库后及时分级处理、上市。 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