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双拥共建宣讲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604116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民双拥共建宣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军民双拥共建宣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军民双拥共建宣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军民双拥共建宣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军民双拥共建宣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军民双拥共建宣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民双拥共建宣讲稿.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拥共建鱼水情 军民合奏谱新篇一、什么是拥政爱民教育。 拥政爱民: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简称。这里还有一个概念,双拥工作: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简称。双拥工作的范畴包含拥政爱民工作而且大于拥政爱民。 拥政爱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一是元旦春节期间,二是“八一”建军节前后。元旦春节期间的规定是毛主席定的,毛泽东于1943年10月1日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一文中首先号召开展拥政爱民运动。毛泽东还代表中共中央对这项运动的开展做出了时间上的规定:“以后应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此后,拥政爱民作为一项经常性的运动在全军长期而普遍地开展起来,并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项光荣传统而不断

2、地发扬光大。“八一”建军节前后的时间规定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做出的新规定。 拥政爱民的内容上级都会做出不同的规定,就消防部队而言主要集中在扶贫帮困(如帮助困难学生、孤寡老人、烈军属)、走访共建单位、召开座谈会和消防部队所从事的工作内容。革命战争年代拥政爱民的内容有:一、服从政府法令,二保护政府、帮助政府、尊重政府;三爱护公共财物;四、不侵犯群众利益;五、借物要送还、损坏了要赔偿;六、积极参加生产减轻政府和人民负担;七、帮助人民春耕秋收和冬藏;八、帮助人民进行清洁卫生运动;九、了解民情风俗、尊重民情风俗;十、向人民宣传、倾听人民意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拥政爱民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模范遵守国家

3、的政策法令,严守群众纪律,尊重地方干部,积极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在实践中,人民军队还创造出了诸如双拥活动、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具体活动形式。2、 拥政爱民的历史沿革。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驻陕人民军队和军队院校都十分重视做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工作,通过制订拥政爱民公约,进行群众纪律检查,开展拥政爱民活动,使这一工作不断深入发展,有效地增进了军政军民团结。(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3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晋西游击队一进入陕北,阎红彦、吴岱峰等领导人就为部属明确规定了接受统一领导,不抢穷人东西,不调戏

4、妇女等三条纪律。1934年12月10日,红军第二十五军进入雒南县(今洛南县)庾家河(今属丹凤县)后,政治部编印了什么是红军的传单,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作了通俗说明。还明确规定:“红军一到哪里,就没收土豪的粮食、东西分配给穷人,帮助穷人免除一切捐税”。1935年1月9日,红二十五军攻占镇安县城后,又发布了告群众书,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公买公卖、不惊民扰民、组织穷人自己的政府、建立穷人自己的武装等7项主张。这些纪律、传单和布告阐明了人民军队对于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政策,对建立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它实际上是拥政爱民公约的最初形态。(二)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各部队与人民群众及人

5、民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但在整风运动之前,也确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少数部队对党和地方政府不够尊重,对地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态度傲慢,违反政策纪律和侵犯群众利益等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忽视拥军工作,军地发生矛盾时,检查自己少,埋怨军队多,对抗军属也优待不够。针对这些问题,在1942年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留守兵团分别检查了各自存在的缺点,并商定开展一个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和地方“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的“双拥”运动。于是,在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先公布了拥护军队的决定、拥军公约,确定从1月25日到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

6、月。同年1月25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政治部发布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确定2月5日至3月4日为拥政爱民月,同时公布了拥政爱民公约。其内容是:一、服从政府法令。二、保护政府,帮助政府,尊重政府。三、爱护公共财物。四、不侵犯群众利益。五、借物要送还,损坏了要赔偿。六、积极参加生产,减轻政府和人民的负担。七、帮助人民春耕秋收和冬藏。八、帮助人民进行清洁卫生运动。九、了解民情风俗,尊重民情风俗。十、向人民宣传,倾听人民意见。这个公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个拥政爱民公约,它同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的拥军公约一起,成为当时处理军政军民关系的法规性文件。以这两个公约为依据,陕甘宁边区于194

7、3年春开展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双拥”运动。三五九旅、警一旅、警三旅等部队召开了执行“公约”宣誓仪式,进行“公约”测验,加深了对“公约”的理解,清除了军阀主义影响,增强了群众观点,加强了执行的自觉性。西北野战军各部队在拥政爱民公(三)解放战争时期。 约中,强调了爱护人民利益、遵守群众纪律、帮助群众生产、军民组织联合支前等内容,受到解放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淮海战役陈毅比喻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四)新中国成立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陕各部队、军队院校在拥政爱民公约中,突出了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支援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奋勇参加抢险救灾

8、、为群众做好事等内容,对于建立和发展新形势下的军政军民关系起了重要作用。1980年春节期间,陕西省军区与驻陕各部队协商制定的拥政爱民公约中,着重规定要对部队进行生动具体的拥政爱民教育、拥护地方党和政府、普遍走访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妥善解决“三支两军”遗留问题等内容,促进了拥政爱民传统的发扬。1983年1月,在纪念“双拥”运动40周年时,陕西省军区和驻陕各部队又对拥政爱民公约进行了修订,着重强调要开展军民共建、参加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工程建设、帮贫扶困、智力助民等内容,使拥政爱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93年1月10日,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政部、总政治部在革命圣

9、地延安召开了纪念延安双拥运动50周年大会。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双拥办的负责人,解放军各大军区(军、兵种)政治部的领导,部分军级单位和武警总部的领导,以及被授予双拥模范城(县)的军地代表共300人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国务委员、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出席了会议。刘华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陈俊生代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作了工作报告。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在会上宣读了关于命名北京市

10、海淀区等56个市(区)县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决定(其中有陕西的西安市、西乡县、户县)。纪念大会结束后,刘华清等中央领导与会议代表一起参观了延安革命旧址及双拥共建点,民政部、总政治部还举行了慰问延安军民座谈会。兰州军区歌舞团为会议代表进行了文艺演出。会后,驻陕各部队、军队院校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开展了更扎实的拥政爱民活动。3、 开展拥政爱民活动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的,历史的实践证明:这句说是完全正确的。我军自建军以来,装备一直处于劣势,我们凭什么打败了美式装备的蒋介石八百万军队?靠的就是人民,我们又靠什么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仍然是人民,从表面上看

11、,我军处于劣势,但别忘了,我们身后有数万万的人民群众做后盾,军民团结起来,一致抗击敌人,那么敌人的力量同我军民力量相比,就显得太弱小了,正因为我们依靠人民群众,所以我们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直到建高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我们重视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连古人也有“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警句。历史是人民群众抒写的,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写出更辉煌的历史。(一)开展拥政爱民是由军队性质、宗旨决定的。我军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军队的出发和归宿点。人民解放军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武装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我部作为一支现役部队,担负的职能使命要求与人民

12、群众血肉相连,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部队工作最主要的就是群众工作,只有做到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只有切实与人民群众建立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情谊;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真正把公安消防工作寓于人民群众之中,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各项部队工作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才能在维护国安全、促进经济建设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开展拥政爱民是解放军官兵的根本价值取向。解放军官兵价值取向是官兵进行价值实践时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观念变化的总体趋向。一旦确立,就会对所有人员产生规范、定向和驱动作用。有了热

13、爱人民的价值取向,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有好处、怎样做没有好处,从而自觉自愿地为了人民利益牺牲奉献;就能理解认同党的价值理想,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党的价值理想统一起来,进而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就能激广大官兵内在的或潜在的动力,始终保持从事文虎社会政治、治安稳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昂热情,并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实现党的价值理想的强大推动力。实践证明,消防官兵只有确立热爱人民的价值取向,才能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开展拥政爱民是公安这防部队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消防部队的根本要求。公安消防部队担负着打击敌

14、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的神圣职责,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消防部队的使命。公安消防官兵只有永远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自觉地践行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才能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才能永葆鲜明的政治本色。公安消防部队要进一步改进执勤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坚决杜绝发生危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永远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保护者、实现者。四、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双拥工作。 深化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我区双拥工作始终坚持以邓

15、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双拥创建活动的新鲜经验,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不断丰富新内容、拓宽新领域、强化新措施、创造新特色,先后开创了“教导员进社区”、“军民共建互助家园”、“随军家属安置”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工作新路子,推进了全区双拥创建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新时期的双拥工作,如何构筑新型军地关系,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确保军民共建活动的健康、有序、和谐发展,是一个必

16、须认真探讨的重大课题。 在做好双拥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群众工作这条红线,把群众工作置于双拥工作的突出位置,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作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党忠诚可靠,对人民竭诚奉献。(一)新形势下双拥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社会转型,双拥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双拥意识有所淡化。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人们居安思危、准备打仗的意识逐渐淡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使人们对国家利益、国防建设的关心逐渐淡漠,发展经济的压力使人们对国防现代化在“四化”中地位的认识逐渐淡薄。如何把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以情双拥和依法双拥、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并创造出依法履行义务的具体方式和组织形式,是新形势下强化双拥工作意识、提升双拥工作水平的新课题。二是双拥主体有所弱化。社会职能的剥离,使过去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