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五年级下科学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600633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五年级下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冀教五年级下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冀教五年级下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冀教五年级下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冀教五年级下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五年级下科学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五年级下科学教案全册.doc(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怎样才能更省力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的教学思想是先组织学生动手体验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联系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来认识简单机械;最后寻找生物器官与简单机械结构的联系。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计3种以上省力的方法。2能说明一种简单工具是如何省力的。3能通过对图片或实物的观察,发现在动物的行为中,哪些属于省力行为,并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说明理由。4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探讨生活中所见到的省力的方法。三、科学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简单机械。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举出2个以上

2、使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实例。2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对简单机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综合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对简单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有关省力工具的图片。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由教材的单元页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过程导入。2提问:单元页的内容说明了什么?(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明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我们要学会怎样才能省力。(二)新课教学活动1:拔图钉比赛谈话: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拔过图钉,但是怎样拔更省力呢?现在就让我们

3、亲身体验一下吧。1提问:你能用几种办法拔出钉在木板上的图钉?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机械的区别?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提示:在此活动中要注意安全。要求学生活动时不能猛然用力撬图钉,防止图钉飞起刺伤眼睛。活动:小组中确定一种最好的方法参加小组间的比赛。3讨论与交流谈活动中的体会。活动2:简单机械的应用1读图回答问题。教师:大家翻开书P2,看活动2的插图,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下面的任务?学生活动。教师提示: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将用什么工具去完成图上的哪项任务连起来。2教师总结。撬油桶盖的钢板工作时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杠杆。木棍和磨盘相结合的简单机械叫轮轴。架在台阶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简单机械叫斜面。绳子与树干组

4、合的简单机械叫滑轮。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3讨论教师:根据老师刚才讲的知识,请大家找一找P3插图中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简单机械?4交流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拓展活动:动物的省力“工具”1观察课本插图回答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看书上P3拓展活动插图,说说动物身体上的哪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2教师举例总结。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动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断食物等活动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板书设计:第一课 怎样才更省力1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5、撬油桶盖的钢板工作时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杠杆。木棍和磨盘相结合的简单机械叫轮轴。架在台阶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简单机械叫斜面。绳子与树干组合的简单机械叫滑轮。2动物的省力“工具”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动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断食物等活动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2撬棍的学问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采用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提出解决办法(假设)学生独立设计模拟实验学生实验记录讨论总结交流的顺序完成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常见物体设计简单机械。2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

6、的规律。3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4能从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中找出组成杠杆的三个要素点的具体位置。5能够应用所学的杠杆原理制作一个小模型。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研究问题时能主动地与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2能大胆想像并设计抬起地球的装置。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杠杆由哪三部分构成。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杠杆的含义。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杠杆尺的平衡规律。4能解释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还要应用“费力”杠杆。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举例说出在哪些工具中应用了杠杆原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研究杠杆的作用。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

7、有关杠杆应用的图片。课时建议: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杠杆是一个具有一个支点并在两点受力的刚性杆,中国古代的墨经上就有记载,说明在古代就已经普遍利用杠杆,那杠杆究竟有哪些具体的用途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撬棍的学问。(二)新课教学1提问:阿基米德真的能把地球抬起来吗?2活动:把重物抬起来。(1)谈话:大家翻开书P4看上边的插图,我们的任务是想办法利用绳子和长木棍制作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抬到岸边的汽车上。(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3)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简单机械并思考问题。认识杠杆上的三个点(动力点、阻力点、支点)。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如果物体很轻,怎

8、样才能很容易地将它抬高?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3)记录结果。省力的杠杆(能用较小的力把较重的物体抬高)省距离的杠杆(能拉动很短的一段绳子,把重物抬得很高)(4)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而单放在地上的木棍就是一根木棍,不能说它是杠杆。杠杆具备三个点:动力点、阻力点、支点。板书设计:第二课 撬棍的学问杠杆:杠杆是一个具有一个支点并在两点受力的刚性杆。杠杆的三个点:动力点阻力点支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三个点?举例。(二)新课教学活动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1认识杠杆尺见书上P6上方图片。2实验(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

9、码。(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3记录阻力点动力点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方法5方法64交流。分析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能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吗?板书设计:第二课 撬棍的学问阻力点动力点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方法5方法6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回忆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二)新课教学活动3:寻找生活中杠杆的应用1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最好2人一小组,对课本插

10、图及本组的材料逐个分析。2分析时,可让学生在实物上找出支点,通过动作找出动力点、阻力点,然后确定杠杆的位置,分析其作用。3在实物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一些图片边分析边在图中标出三个点的位置。4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运用不同类型的杠杆原理的工具是如何工作的,去分析这些工具帮助我们省力了还是省距离了,从而再次感受到利用简单机械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拓展活动: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学生利用本课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大胆想象去解决问题。采取个人独立思考设计方法:画出个人的设图小组交流补充修改个人的设计图。天平的介绍及使用步骤。板书设计:第二课 撬棍的学问一、三种杠杆结构1跷跷板支点在中间,动力点、阻力点在两边。

11、2蒜夹压汁器阻力点在中间,支点、动力点在两边。3夹子动力点在中间,支点、阻力点在两边。二、应用:剪刀和划桨属于支点在中间的杠杆。高尔夫球杆属于动力点在中间的杠杆。3轮子的妙用 教材教法教材分析:本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轮子出发,在学生研究了杠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究轮轴、滑轮及齿轮的作用。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1帮助学生利用杠杆工作时省力的原理去分析轮轴工作时的省力原理;活动2在认识轮轴的基础上,认识各种“变形”的轮子;活动3组织学生研究滑轮的种类和作用;活动4为学生提供了细致的研究齿轮的方案,学生则可以在方案的提示下独立进行研究。通过四个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轮轴、滑轮及齿轮等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

12、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利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教学建议:1活动1通过实验方法直接证明轮轴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对轮轴工作时杠杆原理的分析来认识。其教学可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对石磨上杠杆的分析(认识的基础)将对石磨的分析迁移到汽车方向盘上(提出假设)轮轴省力的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建立概念)找出生活中轮轴的应用。2活动2让学生认识生活中有许多变形的轮子。对于变形的轮子的研究可分两步进行,找出它们的轴和轮的部分;找出它们变形的部分(如滑轮的轮上有沟槽、齿轮的边缘成齿形、轮轴中的轮可变形为柄或把手)。3活动3关于定滑轮作用的实验设计,教学中一定注意不要使用测力计直接测量,当在定滑轮下用测力计向下拉

13、绳子测量时,测力计的自身重量无法克服,因此学生难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不费力而只能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拔河比赛的游戏,一定要在比赛之前先组织学生分析比赛中利用了哪种滑轮,而后再进行比赛。4活动4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提示的研究计划对齿轮进行研究,还可以让学生改进或再创造新的研究计划进行研究。考虑到学生不同的研究能力,建议教师还可以组织一部分学生仿照教材的研究计划,制定对皮带传动的研究计划,并对皮带传动进行研究。5拓展活动旨在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在解释设计的原理、轮子的作用时要尽量运用一些科学的术语。4斜坡的科学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14、入手,指导学生探究斜面的作用,认识斜面类的简单机械。先思考教材所设计的三个思考问题后再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对斜面的作用所做的多种假设中,确定一种进行研究。2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3能够举例说出哪些物体是变形的斜面。4能制作不同坡度斜面的螺旋模型,并能找出两种模型的差异。5能通过比较发现斜面与螺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斜面的组成。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斜面能省力的道理。3能说出科学实验的作用。4能用斜面的原理解释密螺纹的螺丝钉比疏螺纹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的原因。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够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找出3个以上应用了斜面的地方。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