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优质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8600062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优质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逍遥游》优质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逍遥游》优质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逍遥游》优质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逍遥游》优质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逍遥游》优质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优质课(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语,你,曾缔造了一种精神智慧,一种高尚纯净的思想。濮水垂钓,那是你向人性伸出的触角;持竿不顾,那是你留给后人的巍峨;鼓盆而歌,那是你别样的悲戚,而曳尾涂中,那是你智达的选择;庄周梦蝶,那是你飘飞的思想;大鹏展翅,那是你逍遥的身姿。烛照千年的月光里,你站成了不朽,在我们走投无路之时,庄子,我们还能亲近你的灵魂吗?尘世喧闹的市廛声中,我们是否能如你一样抟身扶摇,与高贵与尊严共展羽翼?,庄子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之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过去庄周梦见自

2、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一只飞舞的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来,惊惶不定之间才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是有区别的。这就叫做物、我交合与变化。 庄周梦碟:比喻人生变化无常,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

3、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杂篇 外物,贫困涸辙之鲋,寓意: 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后以“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絜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 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 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 ,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 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 昏上

4、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贫穷但不潦倒,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

5、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gu)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庄子杂篇 列御寇 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

6、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视钱财如粪土,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邪?”,视权贵如腐鼠,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

7、,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生死观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

8、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外篇至乐,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对哩。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

9、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庄子的修养境界,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把智慧、文明看成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主张“绝圣弃智”,把社会理想寄托于“愚而朴”的蒙昧时代。,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 时期 人,著名的 , 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

10、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周,战国,宋国蒙,道家学派,“老庄”,清静无为,思想家、文学家,“文哲大师”、“逍遥之祖”,庄子,庄子一书,今存 篇,分为 ,是庄子所作, 和 ,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文笔 ,想象 ,气势 。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文学价值方面讲,庄子一书展现出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郭沫若)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33,内篇7,波澜壮阔

11、,杂篇11,外篇15,奇特丰富,汪洋恣肆,“百家之冠”,南华经 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逍 遥 游 庄子,深邃的人生感悟,知识目标 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2掌握本文以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批判其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不合理因素。,学习目标,写作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

12、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关于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

13、位。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云: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谈南华三十篇。,朗读课文 纠正读音,徙(x) 坳(o )堂 抟(tun) 夭(yo )阏() 蜩(tio )蝉 决(xu)起而飞 舂(chng)米 蟪(hu )蛄 (g) 斥鴳(yn) 数(shu)数然 泠(lng)然,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

14、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 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 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 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名词作动词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 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 形容词作动词 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使动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 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1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15、天池也。(者,也) 3此小大之辩也(也) 4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者也)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 以奚知其然也) 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莫夭阏之) 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彼且适奚也) 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之二虫又知何) 彼且恶(w)乎待哉(宾语前置,= 彼且待恶乎哉) 2状语后置句 覆杯水于坳(o)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 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翱翔蓬蒿之间(介词结构后置,= 于蓬蒿之间翱翔)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结构后置,= 以六月息去) (三)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间。(省介词“于”),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虽然这样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腹犹果然 古:食饱之状 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匹之 古:一般人 今:多数人。 4、小年不及大年 古:寿命。 今:时间单位 5蟪蛄不知春秋 古:四季。 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冥”通“溟”,海,古今异义词,海动,记载,名词作状语,在海面上,尽,则,就,名词用作动词,南行,往,形容词用作名词,郊外,古今异义词,一日的意思,“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词,很饱的样子,此,这,翻译:,南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