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99578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编 号:SYSH-XX-XXX版 本:A版 次:1编 制:人力资源部审 定:程序分委会批 准:总经理办公会XXXX年X月X日批准 XXXX年X月X日实施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目 录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引用标准14 术语和定义14.1 关键岗位14.2 人员变更14.3 关键岗位范围15 职责和权限26 管理要求及描述26.1 基本要求26.2 人员变更的准备36.3

2、变更过程控制46.4 人员变更条件限制46.5 记录和存档57 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57.1 审核57.2 复核与更新57.3 偏离管理57.4 管理记录57.5 培训和沟通58 相关文件59 附录51 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在人员发生变更的情况下,接替人员仍具备并保持生产安全运行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特定经验的最低要求,保证稳定、长周期生产安全和经营,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众诚连锁-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劳务合同单位。3 引用标准Q/SSH-CX-AQ-A/0-000X-2014HSE培训管理程序;Q/SSH-CX-RL-A/

3、0-000X-2014任职资格等级标准;Q/SSH-CX-ZF-A/0-000X-2014工艺危害分析管理程序;Q/SSH-CX-AQ-A/0-000X-2014工作安全分析管理程序;Q/SSH-CX-ZF-A/0-000X-2014工艺安全信息管理程序;Q/SSH-CX-ZF-A/0-000X-2014工艺安全管理程序。 4 术语和定义 4.1 关键岗位指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管理、技术、操作和检维修等重要岗位。此类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造成岗位经验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影响装置正常生产,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火灾爆炸等工艺、安全、环保事故。4.2 人员变更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

4、括永久性变动和临时性承担有关工作。表现形式有:转岗或换岗;调入或调离;临时替换;升职;离职等。4.3 关键岗位范围 综合本公司工作现况总体来说,与本单位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管理、技术、操作和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均为关键岗位。 公司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生产安全管理领导关键岗位、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一般关键岗位、其他生产安全关键岗位。4.3.1 生产安全管理领导关键岗位4.3.1.1 机关部室生产、技术、设备、安全、质量、环境等业务职能对应的职能部门的正、副职领导。4.3.1.2 生产车间、生产辅助车间、设备辅助车间等正职、副职、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 4.3.2 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

5、的一般关键岗位4.3.2.1 机关部室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环境、设备等岗位人员。4.3.2.2 生产车间、生产辅助车间、设备辅助车间等专业技术岗位作业类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4.3.3 其他生产安全关键岗位 4.3.3.1 被授权签发作业许可证资格的岗位。 4.3.3.2 其他应纳入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管理的岗位。5 职责和权限5.1 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维护、更新及培训公司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并组织推行和实施本程序,提供资源保障及跟踪实现效果。5.2 人力资源部负责复核审批各属地(部门和车间)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申请,确定变更人员和岗位及办理变更手续。5.3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各属地单位人员

6、变更过程中对关键岗位人员的HSE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以确保变更后的属地员工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和技能工作需求。5.4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安全、生产、工艺、设备等相关部门编制Q/SSH-QG-RL- A/O-000X-2014关键岗位员工考评大纲经主管领导(分管经理)核准、由人力资源部备案,必要时应及时更新完善。5.5 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对公司执行人员变更管理程序中对关键岗位安全方面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要求提供依据、培训、咨询和支持。5.6 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编制Q/SSH-RL-JL-A/O-000X-2014xxx岗位安全能力评估标准,经主管领导(分管经理)核准、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必要时

7、应及时更新完善。5.7 各属地单位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时,应执行公司制定的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程序,并对程序实施中存在差异项提出改进建议。5.8 各属地单位负责对本属地关键岗位人员变更提出申请、按安全、专业技能进行培训,按岗位需求进行评估、按规定实施组织考核,并逐项进行确认。5.9 员工应接受有关人员变更管理培训,执行人员变更管理程序中所规定的相应条款,实现并满足生产安全,岗位技能的变更要求。5.10员工需要岗位变更时,应参加安全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清楚岗位存在的生产安全风险,并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6 管理要求及描述6.1 基本要求6.1.1 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由安全质

8、量环保部门指导各单位确定本属地(部门、车间)关键岗位,并针对关键岗位人员能力提出明确要求,编制Q/SSH-QG-AQ- A/O-000X-2014XXX岗位HSE要求清单,经主管领导(分管经理)核准、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必要时应及时更新完善。6.1.2 各属地(部门、车间)关键岗位人员变更时,应严格执行公司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管理流程,详细内容见附录二人员变更管理流程图,按流程管理规定执行此流程前,流程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批核准、报人力资源部复核、经办、备案并归档。6.1.3 公司规定,所有员工的变更只有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施,各属地(部门、车间)填写Q/SSH-RL-JL-A/O-0002-20

9、12岗位变动登记表记录。6.1.4各属地(部门、车间)在发生关键岗位人员变更时,上(替)岗人员首先应符合本关键岗位安全生产、经营的上岗要求,同时具备本岗位所需最低限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必要时提供相应的培训。6.1.5 公司各属地(部门、车间)需针对关键岗位人员能力要求组织培训,编制培训计划Q/SSH-RL-JL-A/O-000X-2014关键岗位员工培训计划;实施中应保留书面培训记录,实施单位负责填写Q/SSH-RL-JL-A/O-0001-2014员工培训记录表。6.1.6 员工在从事新岗位工作之前,均需接受本岗位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经考评合格后方能独立上岗。6.2 人员变更的准备6.2

10、.1 公司应根据风险控制的要求,人力资源部组织安全、生产、工艺、设备等部门和属地相关人员对其关键岗位进行辨识。关键岗位的主管和操作人员,应熟悉危险工艺和重要设备的操作过程,清楚了解工艺和操作过程所涉及的安全、技术、环境、维护和应急方面的知识,并有熟练的操作经验。关键岗位的识别因素包括:经工艺危害分析结果认定的高风险作业的岗位;直接指挥协调生产经营运行的岗位;国家法规规定的特种作业岗位; 实施风险管理和危害分析的岗位;从事关键设备检测、检维修的岗位;审批许可作业的岗位;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考评与提供培训的岗位;管理和监督承包商作业的岗位。6.2.2 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安全、生产、工艺和设备等部门应

11、以文件形式确定生产单元或关键装置员工配置的最低要求,包括:岗位设置、员工的数量以及所需的工艺经验、操作技能等,详细内容见附录三Q/SSH-RL-JL-A/O-000X-2014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及控制条件清单。6.2.3 公司所属各单位应明确本单位关键岗位任职的“知识、技能、资质与特定经验”的最低要求。依据岗位培训需求矩阵,确定人员上(替)岗前的培训内容和考评方式,具体内容参见附录八Q/SSH-RL-JL-A/O-0002-2014 人员变更培训内容记录和附录九Q/SSH-RL-JL-A/O-0003-2014培训内容考评记录。6.2.4 人员变更前,各级主管领导必须分析人员变更对单位安全生产的

12、影响,如果人员变更造成生产单位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则应停止该变更。6.2.5 员工在从事新岗位工作之前,均需参加本关键岗位技能需求的相关培训,考评合格后方能上岗。6.2.6 关键岗位临时性空缺时,人力资源部应安排有岗位工作能力的人员进行顶替。如果接替人员能力不够或工作不熟练时,应安排有该岗位工作经验人员对接替人员进行辅导或培训,指导参考和内容达到Q/SSH-QG-AQ- A/O-000X-2014XXX岗位HSE要求,以确保临时性调整的岗位补充人员具有最低程度的岗位技能要求。6.2.7 各属地(部门、车间)主管领导应注重培养各生产安全关键岗位的后备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培训专员负责组织属地单位制

13、定培养计划,并按Q/SSH-RL-JL-A/O-000X-2014关键岗位员工培训计划执行,使后备人员达到关键岗位所需的最低要求,能够在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变更时能及时顶岗。当生产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发生变更时,主管领导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员变更满足安全生产最低标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指定后备人员或资深人员替岗;安排合格员工倒班工作或者加班;短时期内从其他区域调配合格人员。6.3 变更过程控制6.3.1 员工上(替)岗前,人力资源部组织安全、生产、工艺、设备等专业技术人员及属地(部门、车间)主管领导应根据培训档案及Q/SSH-RL-JL-A/O-000X-2014xxx岗位安全能力评估标准和岗位所

14、需的最低要求对上(替)岗人员实施评估,了解、明确与掌握岗位风险的知识和经验,方可实施人员变更。6.3.2属地(部门、部门)主管领导根据Q/SSH-RL-JL-A/O-000X-2014xxx岗位安全能力评估标准安全评估结果,确认被评估的员工能够达到所需岗位安全方面的最低要求后,再组织对员工上(替)岗进行相应技能等方面的确认和培训。6.3.3 员工完成(安全、工艺、生产、质量、技能)培训后,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专业资深人员对其进行考评。考评方式可以是提问、考试、现场模拟操作等;高风险作业项目的考评必须包括现场模拟操作演示,具体内容见Q/SSH-QG-RL- A/O-000X-2014关键岗位员工考

15、评大纲。 6.3.4 考评人员应具备相应知识、技能和经验,可以是公司管理人员、员工的主管领导、HSE专职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资深的员工和专、兼职培训师等。6.3.5 上(替)岗员工考评不合格,需要重新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参考Q/SSH-QG-AQ- A/O-000X-2014XXX岗位HSE要求;考评合格,按管理流程逐级报主管领导批准后,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岗位交接及办理相关变更手续。6.3.6 人力资源部负责协同属地(部室、车间),员工在被调往其它岗位时,需完成其负责的工作或者将其移交给新的负责人后方可离岗。部门员工移交时应填写Q/SSH-RL-JL-A/O-000X-2014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工作交接记录表。6.3.7 关键岗位员工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调离的至少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告知主管领导,以便做好人员变更前的准备,同时填写Q/SSH-RL-JL-A/O-000X-2014生产安全关键岗位工作交接记录表。期间所在单位组织工作交接,直线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