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99263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摘要:通过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历史档案,本文从马锡五本人的经历入手,结合“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时期所处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司法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现今司法改革中对“马锡五审判方式”借鉴应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以期能使“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今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效,早日使我国走出一个个的司法困境。关键字:马锡五审判方式;背景;群众路线一、 关于马锡五本人1899年1月8日,在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一家贫苦农家的窑洞里呱呱坠地了一名男婴,起名为马锡五。马锡五家境贫困,只读了两三年的私塾就辍学了,放过牛、拦过羊,后来在一家店铺当了“账房先生”。1930年,马锡五

2、开始跟随刘志丹“闹红”,1934年春参加了部队,参与组织红个工农武装,之后搞后勤行政工作,管过粮食,当过国民经济部长,自1936年起,马锡五历任迁驻环县河连湾、曲子镇的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刑侦督察专员公署专员以及当时驻庆阳城的陇东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副专员、专员等职。在1942年至1943年的高干会议上,马锡五和他的战友马文瑞、王维舟都被树立为陕甘宁边区的模范干部。而且在1942年2月3日,毛泽东为马锡五亲笔题词:“一刻也不要离开群众”。1943年3月,马锡五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的庭长,是他从事司法工作的开端。他经常携卷下乡,深入基层,进行巡回审判,深入群众,

3、解决了许多疑难缠讼的案件。马锡五主持审理过若干案件,华池县封捧儿的“婚姻申诉案”、曲子县苏发云兄弟的“谋财杀人案”、合水县丁丑两家的“土地争议案”,等等,都是被人称颂至今的经典案例。他根据当地的司法工作实践,创造了审判与调解相结合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司法战线立了一面旗帜。1946年4月,马锡五被当选为陕甘宁边区的高等法院院长。他相继又成功地审理了若干案件,不断丰富发展了他的审判方式。新中国诞生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兼西北军政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他走遍了陕、甘、宁、青、新,巡视各地司法工作,携卷核查上诉案件,亲自审理了诸如王秀庵诬告案等疑难案件。自此,“马青

4、天”的美名,传遍了大西北。1954年9月,马锡五又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他仍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同时,在此期间撰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司法工作、关于当前审判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等论著,总结了人民司法工作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我国法制建设应当遵循的正确原则。1962年4月10日凌晨3时,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在北京与世长辞了,享年64岁1。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背景分析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根据马锡五同志从事司法工作的经验,总结、提炼和发展而成的一种审判模式。其精髓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使法院的裁断赢得群

5、众的广泛拥护2。马锡五审判方式对今天的司法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的,但若想取得“马锡五审判方式”继承后的重大改革成效,还原其产生的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时期的经济环境根据相关史料查明,在地理位置上,陕甘宁边区位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包括陕北、陇东和宁夏东南。北起长城线的陕北府谷和宁夏盐池,南迄陕西宜川、富县,东接黄河,西部和宁夏的豫旺、固原相连,南北约900华里,东西约800华里。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面积为平方公里, 1944年为98 960平方公里3。陕甘宁边区东靠黄河,北起长城,西接六盘山脉,南临泾水,南北长近500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辖有延安、绥德、三边、

6、关中和陇东5个分区,20余县,约150万人,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从自然条件来看,边区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夏秋干热,背面沙漠风沙较大,冬春寒冷,温差变化大,雨量不足,不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常年发生旱、涝、冰、冻、霜、虫等灾害。4总之边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着边区的产业结构,边区的产业结构自然决定了边区的经济要是以农业为主,加之在相对恶劣的自然灾害下,边区甚至要时常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此外,这时的交通极度闭塞,而人口分布又较为稀疏分散,边区的经济较之全国而言属于贫弱区。经济政策强调的仍是“继续发展经济,是一切建设的根本,全部经济建设中,农业第一。”农业成为发展的核心,自然也是

7、司法建设工作的重点方向。结合经济极其贫弱的状况,倘若依旧固守司法的复杂程序,让法官坐堂判案,传当事人到庭,自然会延误生产,甚至劳民伤财,更影响了农村的稳定秩序。(二)、“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时期的社会环境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是国民政府腹地中的民主政府,两党围绕着征兵、征粮在这展开着各式各样的明争暗斗。此外,民主政府和群众之间为各自的生存而产生的矛盾日益激化。而当时占主流的观点认为,“法庭是政府的一部分,它的审判对人民负责,同时也对政府委员会负责,法律是应服务于政治的”5法院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除了必须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还要通过司法审判工作,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民众了解当时形势政策,遵守和爱护

8、边区的人民政权,积极配合抗日救国的事业,并要减少和预防犯罪。马锡五时期的边区,是以乡土人情为主要特征的,缺少法治传统,司法资源匮乏,人民群众的人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法治和法律的认识就更是微薄。马锡五自小生长在陕北农村,数十年间,对陕北的乡土规则,民间秩序可谓是耳熟能详,加之社会流动性较弱,差不多就是个典型的“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较多,较为简单的人情事理类的矛盾在纠纷中占大多数。而以陕北这样一个极为乡土化的社会作为背景,应用马锡五的审判方式,也是十分恰当融合的,受到基层人民群众的深切喜爱自然是不无道理的。(三)、“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时期的司法环境首先,在马锡五工作的年代,案件数量并不多,

9、且大多是一些案情简单,所需要的法律只是极少的案例。这一点从马锡五对封捧儿婚姻案的处理上就可以看出。其次,当时的成文立法严重不足,而且,边区政府指定的法律与当地风俗民情之间会时而冲突。仍以封捧儿婚姻案为例,其中在婚姻问题上,边区制定的法律自然规定着要遵循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禁止买卖婚姻。但是边区买卖婚姻由来已久,属于屡禁不止的现象。而反观老百姓对买卖婚姻又两种不同的见解:本地人认为“女孩子在家要吃要穿,临出门还要配些啥,所以应该卖”。客户认为“女儿也是儿女,起码要顶半个儿子,订的亲,以后两亲家还有个拉扯,一卖就卖断啦”目前距统治地位的仍是前一种意见。6后来,高等法院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要“凡是一

10、切结婚离婚问题总的方面都是以不违背政府颁布的婚姻法为原则,而一面则也按照边区社会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之。”7第三,当时的刑讯逼供现象也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缺乏仔细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是边区司法资源匮乏,侦查技术不到位,从而导致大量案件对口供的依赖性很大。因此,要解决好上述司法中的问题,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不拘形式,注重调解,通过群众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这样案件才能得到迅速有效地解决。三、严谨对待“马锡五审判方式”在现实中的运作近年来的司法改革中,“司法为民”、“人民司法”、“司法能动”等理念不断被提出。“马锡五审判方式”作为司法改革,追求司法和谐的

11、有效手段被重新彰显,但学界褒贬不一。然而,“马锡五审判方式”所蕴含的深厚价值是绝对有借鉴意义的。鉴于上述背景较之当今的现状,如何使“马锡五审判方式”发挥好它的功用,更为重要。在当代中国,既需要吴经熊所代表的西方化的法律传统,也需要马锡五所代表的乡土化的法律传统。它们之间的差异不是先进与落后的区别,而是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社会关系对法律的精神与风格提出了不同的要求。8在社会学或法律社会学的视角下,“马锡五审判方式”所代表的乡土化的法律传统的正当性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尊重与肯定。它有自己价值和发展的空间与领域。纵观马锡五时期的陕甘宁边区,较之现今经济繁盛,但南北东西差异仍然存在的大环境。运用“马锡五审判方

12、式”自然不能一概而论的普遍运用。细细反思比较便可得知,“马锡五审判方式”首先也许更加适合“熟人社会”,所以,现今社会将其在农村基层,社会关系较为简单,乡土人情较为浓厚的地区仍然可以适用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历史的产物,是适应当时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就其审判的群众路线理念而言,对于“陌生人”社会很难适用。在“陌生人社会”中,必须依靠明确的规则,以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因为在“陌生人社会”不再具备马锡五当年所面临和熟悉的乡情民意,社会的流动性加强。9其次,也许它更适合用于一些简单案件的审理。现代社会,人们的法律意识愈发加强,以期通过诉讼解决纠纷的方式也已成为主流。面对大量的纠

13、纷,法官倘若案案都到现场收集证据,结合民众了解民意,到现场去开庭,恐怕,从经济和社会效率来讲,都不是完美的。而现代社会的纠纷往往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解决此类纠纷,就必然要求法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素质,要求案件审理要严遵程序,在此基础上追求最为公正的审判效果。所以,以“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调节手段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纠纷,才是司法讲求效率的有效途径。群众路线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神实质所在,是应该得到推崇的,也是当今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的有效举措之一。但“马锡五审判方式”所折射出的走群众路线这样一种大众司法化理念是否具有普遍性的使用价值?以“张院长新政”的典型实践是否值得学习效仿?司法改革的

14、路途仍然是艰辛和布满荆棘的,其中的诸多问题,仍然值得因时因地的细细思考的,切不能盲目西化,也不能盲目而不假思索的拿来就用。参考文献:1. 覃丹,肖和.法曹英贤马锡五.发展,1995,(03).2. 张立勇.论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人民司法,2009,(07).3. 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汇集(1944年,甲5)Z.内部资料, 1994.4.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陕西师范大学,2005.5. 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3辑)M.北京:档案出版社, 1987: 220.6. 李娟.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的背景分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02).7. 陕甘宁边区判例汇编例言Z.西安:陕西省档案馆,卷宗号: 15-268. 喻中.吴经熊与马锡五:现代中国两种法律传统的象征.法商研究,2007,(01)9. 李家祥.“马锡五审判方式“及其司法理念以封捧儿“婚姻申诉案”为分析样本.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04)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