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98211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湖州市低碳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低碳经济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概念,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摆脱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复苏的新引擎,我国也加快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在今年的“”上,低碳经济备受关注,此类的议案和提案占总量的10%左右,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这凸显了国家对低碳经济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国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

2、式的迫切之情。低碳工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部分,指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工业发展模式,其核心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一脉相承,都是追求绿色GDP、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在内涵上又有所区别: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侧重于能源、物质的高效利用;节能减排出自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排放;低碳经济侧重于严格控制现代工业社会大量燃烧高碳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当前,我市工业经济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的关键时期,发展低碳工业,是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转变增长

3、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湖州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面对未来的必然选择。 因此,湖州市如何走低碳工业发展之路,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思考的一个新课题。一、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其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总结如下:(一)主要成效1、“十一五”以来,能耗明显下降。“十一五”前四年,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66%,完成时序进度的86.3%,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1.18吨标煤下降到2009年的0.97吨标煤;工业作为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领域(能耗

4、综合能源消费量约占全社会能耗的80%),规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29吨标煤下降到为2009年的1.50吨标准煤,对GDP能耗下降作用明显;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12.77%、20.29%,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总任务的83.46%和135.27%,其中二氧化硫减排已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总任务。2005年到2009年我市新增GDP376亿元,新增能耗226万吨标煤,新增部分的单位GDP能耗仅为0.6吨标煤。经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0.9%,化学需氧量削减2.94%,二氧化硫削减1.52%。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紧紧围绕“二三三”产业结构

5、调整方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目前,“二三三”产业结构已渐趋稳定。同时,2009年重点培育的六大重点特色产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当年完成产值789.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6%。其中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完成产值402亿元,已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全市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四个行业,2009年,该四行业共381家企业综合能耗11.8万吨标煤,同比降低5.82%,占规上工业的1.7%;实现产值193亿元,同比增加13.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8%,万元产值能耗仅为0.06

6、吨标煤,是规上工业产值能耗的1/5,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发展低碳工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3、淘汰落后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淘汰水泥、电力、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落后产能,促进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近年来,全市已全部拆除水泥机立窑65座,关停拆除粘土砖瓦窑(含小土窑)151座,集中关停小火电37万千瓦,整治了一批小印染、小石灰、小陶瓷、小矿山、小油脂、小化工、小木业、小蓄电池等落后产业,今年又淘汰水泥磨机20台以上,印染行业落后产能2.5亿米,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年可腾出用能空间4.3万吨标煤。4、能源消费结构趋向合理。截止 20

7、09年,我市基本形成以原煤、原油、天然气、热力、电力为主的多种能源要素供应体系。从近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终端能源消费(当量值)情况看,原煤占比虽在54%以上,但比率不断下降,热力、天然气等能源消费总占比有所上升,能源消费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到2009年底,我市电力装机总容量为212.8万千瓦(不含抽水蓄能电站),其中,统调电厂装机容量167.2万千瓦,包括火电装机容量156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11.2万千瓦;地方电厂装机容量45.6万千瓦,包括热电联产装机容量21.9万千瓦,纯低温余热发电7.9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5.3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7.5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2

8、009年,6000千瓦及以上地方电厂发电量为13.42亿千瓦时,同比上升4.8%,水泥生产余热回收利用发电量为4.2亿千瓦时。同时,实现热力、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应用范围从企业到园区,不断扩大,如长兴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项目,污水经处理后全部由电厂作为冷却水用,不外排,日处理能力6万吨,年减少COD排放400多吨。5、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新能源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24.2亿元提升至2009年的125.3亿元,年平均增幅42.9%。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也渐成雏形,包括以长兴天能、超威、德清海久等企业为代表的新型蓄电池产业;以

9、南浔新元泰、恒基、安吉大成、申科等企业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德清运达为代表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产业;以求是科技、海振电子、晶日照明等企业为代表的LED节能灯产业;以大为生物、金山燃料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再生产业等,这些特色产业的同类产品制造基地相对集中,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此外,一批新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LED路灯、生物质能发电等示范项目的相继投入使用,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6、环境质量稳步改善。2009年,重点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达到 95.2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6.86%;水质量达到相应的功能区质量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1.8%,空气质量良

10、好;医疗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主要非工业固体废物通过卫生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了有效处置,处置率100%。(二)主要问题一是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加快发展,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得以改变。当前,我市与全国一样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对工业产品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消费的旺盛需求。煤炭是我市能源消费种类中占比最大的品种,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维持较高的比重,从而带来二氧化碳的较高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高碳经济特征。我市在解决工业发

11、展与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二是从行政手段向市场化的方式过渡,建立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尚需时日。当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工作仍然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和以行政手段为主,依靠各种指标的层层分解来约束各级政府和企业实施,缺少长效机制和有效的考核体制,没有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特别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不完备,企业缺乏加大投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三是政策和投资的滞后效应不同程度存在,低碳经济项目见效缓慢。虽然国家将低碳经济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把依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工作重点,但政策及投资作用的发挥都有一个时

12、间,存在着滞后期,许多已经投资的项目还没有发挥作用。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低碳技术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关键。目前,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推广投入更显不足。近年来,尽管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节能和低碳技术研发的优惠政策,但仍难以满足需要。低碳、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仍需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逐渐认同和广泛支持。二、发展低碳工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市工业发展正进入工业化中期的高级阶段,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发展低碳产业

13、市场空间巨大。同时,我市能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作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我市必须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高度重视低碳工业发展,积极探索低碳工业发展途径,力争在低碳工业发展上有所作为。(一)发展低碳工业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需要从国际来看,“碳排放权”作为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成为今后各国争夺的焦点。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碳排放”正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成为打压和限制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一张王牌。目前,各大国已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广阔前景,一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博弈与合作正在全球范围

14、展开。低碳经济有较长的产业链,产出效应明显,发展潜力较大。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为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当今低碳经济起步发展的机遇,寻求低碳工业发展之路。(二)发展低碳工业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2009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为0.97吨标煤,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但单位GDP能耗强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节能降耗压力较大。从产业结构来看,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11.5亿元,增长10.2%;规上工业总产值2186.8亿元,增长9.64%;

15、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之比为8.1:55.6:36.3,第二产业占了一半多;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之比为40.94:59.06,重工业超过轻工业18个百分点,工业重化趋势明显;同时,我市工业发展主要处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有待提升,产业集聚度不够高。从主要耗能领域来看,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80%,年综合能源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总能耗又占工业能耗的75%左右。从现有能源供给情况看,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能源基本全部来自于外部供给,每年都需要从外市购入大量能源,才能满足全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工业发展与能源供给、节能降耗的矛盾会日益凸现。

16、(三)发展低碳工业是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市仍属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品种的城市,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煤炭的大量直接消费,不仅造成了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据有关部门测算,每消耗100吨煤炭就将排放3.5吨烟尘、3吨二氧化硫、15吨废渣。其中,排放烟尘中又含有40%左右的二氧化碳;目前,排放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总量中分别有90%和70%来自燃煤。大气污染不仅造成了土壤酸化、植被破坏,还严重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用能总量将大幅提高,呈现出的“高碳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高碳化必然导致温室气体的高排放,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的矛盾在未来时期将显得更加突出。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生态城市、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和谐民生”总要求,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竞争力为目标,将发展低碳经济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