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98198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研究 实践类型: 社会调查 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 科技发明 学习参观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报告人: 付荣昊 指导教师: 姜军 实践日期: 2015年8月1日 关于满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的调查-以黑龙江省双城区乐群乡为例摘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各少数民族分享国家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发展成果,为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的建设,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文化政策,以提高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民族

2、文化的共同繁荣。本次调查以满族较大的聚集地黑龙江省双城区乐群乡为例,对满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满族文化了解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状况,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一、引言满族,原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散居中国各地,以居住在辽宁的为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山东等省区。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岫岩、凤城、新宾、青龙、丰宁等满族自治县,还有若干个满族乡。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加剧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断层、失传的危险日益显现。由于人口较少、文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

3、弱,在与主流文化的接触和交流过程中,少数民族的文化脆弱就显现出来。调查分析满族文化的现状,发现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新问题,积极出台保护与传承满族文化的政策和具体措施,促进满族文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调查方法(一)访谈及问卷调查本次访谈及问卷调查以双城区乐群乡乐群村的村民为调查对象,对部分村民进行家庭访谈,详细了解满族文化及满族先民事迹。向村民发放问卷,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二)收集满族文献资料通过对村民的走访,询问一些满族先民遗留的文物及参考资料,收集此类信息,图片等。(三)资料整理和分析利用EXCLE、AE、PREZI等软件,对整个调查进行详细的记录,将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图表的

4、形式清晰表述出来,使调查结果更直观。三、调查内容及问题、对策(一)满族民族文化介绍1. 满族传统服饰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满族服饰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装、马褂、坎肩、套裤。旗装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马褂则为有身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定,多为老年妇女冷天的穿着。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以便出行。旗装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

5、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男人的鞋为布底纳绑,鞋脸镶嵌双皮条。冬天穿猪皮或牛皮靴,年迈老人多数穿高腰毡鞋。女人穿鞋下窄上宽、鞋脸尖端突出上翅、两侧绿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具体有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

6、方头鞋、尖头鞋。满族人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选戴哪一种首饰要根据地位身份,一般说首饰的好坏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贫富。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坎肩并不是满族原有的服装,是由汉族的“半臂”演变来的。坎肩分为对襟、捻襟、一字

7、襟、琵琶襟等多种。妇女穿的坎肩还要绣花锒边。坎肩有棉有夹,或丝或布,多套在袍子外面。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很多家庭中都仍然存在这种服饰,例如坎肩,大褂等。据村民介绍坎肩主要用来冬天穿在里面取暖,套裤套袖等在十几年前人们用得比较多,大褂、套裤等近些年来也有部分人穿戴,但是近几年来这些传统服饰也很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一位会做衣衫的老人给我们讲述,近年来基本都很少再做一些这样的服饰。据了解村民的长袍的几乎都在近几年被裁剪做了其他的衣物或者被褥,现在人们基本都以汉服为主。但值得一体的是满族的旗袍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审美价值的开发,深受人民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服饰的标示之一。但是更多的满族传统服饰在如今

8、却只有在博物馆能看到,让人感到遗憾。表1满族传统服饰调查认识情况 没听说过穿戴过见到过没穿过旗装53421马褂123125坎肩112418套裤92533总计3711497图1旗装认知情况统计图 图2马褂认知情况统计图图3坎肩认知情况统计图 图4套裤认知情况统计图问卷调查显示在满族传统的服饰当中,对于旗装,穿过旗装的比例占到了46%;对于马褂,穿过马褂的比例占到了53%;对于坎肩,穿过的比例占到了45%;对于套裤,穿过的比例占到了93%;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满族服饰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满族家庭中还有这些传统服饰,在走访的其中一家满族居民,家中的老奶奶还保有裁做坎

9、肩,套裤的手艺。当地居民对满族传统服饰的仍保有一些热爱,他们喜欢在日常的生活中穿戴满族传统服饰,例如在冬日,棉坎肩基本是人人必备,冬日村民在屋内常常会穿坎肩来御寒。在服饰方面满族人民对其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 满族语言应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族先人女真曾经使用过女真文,明代失传。属于黏着语,语音上有不完全元音和谐现象。满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一种竖直书写的拼音文字。由于多数网页不能良好地支持竖写排版,而Unicode的满文字体和输入法也刚刚问世,所以现网络上多采用穆麟德 (穆林德夫) 转写或稍作变动的穆麟德转写进行交流。满文是16世纪末努尔哈赤下令额

10、尔德尼和噶盖二人以蒙古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史称“老满文”。17世纪皇太极下令达海对“老满文”进行改造,称“新满文”。满文通行约三百年。清光绪九年(1884)新疆建省後,使用满语的人数达4万余人,其中除满族外,还包括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也使用满语。满族辛亥革命以後逐渐改用汉语,目前能够掌握满文的人已经很少,只有黑龙江省少数乡镇的老人和部分语言学专家还能使用这种语言。目前在黑龙江哈尔滨的黑龙江大学有满语研究所。不过锡伯族、达斡尔族等民族的语言文字实际上可以被视为稍加改动的满语,他们一直使用这种语言至20世纪中叶。目前生活在新疆的锡伯族人仍旧在进行锡伯文的教育,并出版有锡伯文的报刊。满语有6个母音

11、,22个辅音,10个用于拼写汉语词汇的特殊字母。母音分阳、阴、中三性,同性母音互相和谐,辅音也有和谐现象。满语字母在词头、词中、词尾的书写方式不同。满语词汇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後置词、连词、拟声词、拟态词、感叹词、助词。名词和代词有格和数的变化。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形容词有程度和级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和格、式的变化,分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主动态、被动态、使役态,陈述式、祈使式、条件式等。满语名词中从其他语言借用词汇的现象比较明显。图5满文书写图6当地居民对满语的认知情况根据统计图可知精通满语的人只有2人,可谓是少之又少,其中会书写满文及对满文有所认知的人一共也只有8

12、人,大多数人对满文根本没有概念,几乎没有见过满文,更不用提对满文的书写。在调查过程中村民反映在老一辈人中会有一些人对满文有所了解,但是今年来老辈人相继去世,后代人也没有兴趣去学习满文,因此满文语言基本没有得到良好的传承。走访的几家村民中我们发现少数家谱上会有满文的名字,当问及村民是否知道这些满文的意思时,村民却对其一无所知,家谱上书写了几行满语,由于家族的传统性,并没有对家谱上的满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对满语的调查过程中,深深的体验到了一种危机感,满文的传承搁置不前,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的话,满族民族语言消失那一天离我们也不会很远。3. 满族传统体育活动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很多,其中以骑马、摔跤、

13、狩猎、寒威呼、扭秧歌等项目为主。此外满族传统体育项目还具有北方冬季冰雪运动的特色。满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紧密的结合到了一起。根据调查发现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偏重于力量,具有粗犷、豪爽的风格。满族的体育丰富多彩,它的形成与劳动生产、古代军事训练、宗教祭祀、节目庆典、风俗习惯都十分不开的,拥用广泛的群众基础。满族的体育项目种类有很多,风格各不相同,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健身运动形式,活动方式简洁易行。满族的体育项目不受场地、器械、时间、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因此易于在群众中推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满族的体育活动都有着较好的发展,在健身活动中也具有着很大

14、的作用,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绚丽多彩,都具有各自的鲜明特色。根据民间调查整理出满族的一些传统体育项目。表2满族传统体育项目调查了解情况没听说过了解一点精通蹉步秧歌145234摞嘎拉哈254421打布鲁 611821打冰噶73756总计107151132图7蹉步秧歌认知情况统计图 图8摞嘎拉哈认知情况统计图图9打布鲁认知情况统计图 图10打冰噶认知情况统计图问卷调查显示在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当中,对于蹉步秧歌,了解一些和精通的比例占到了86%;对于摞嘎拉哈,了解一些和精通的比例占到了72%;对于打布鲁,了解一些和精通的比例占到了44%;对于打冰噶,了解一些和精通的比例占到了93%;由此可见在近些年来满族

15、传统体育活动仍在满族乡地区被人们所重视,并有绝大多说人想去了解和学习传统体育活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是老人们对这些活动了解比较多,年轻人和孩子对其了解程度还不够。4. 满族日常饮食习惯满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与满族生活的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与物产以及生活方式有关。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森林茂盛,有有丰富的水网沼泽。因此满族的饮食多以新鲜的野味与水产为特色。冬天食鹿肉,春夏食鲑鱼,配以蕨菜鲜蘑,成为典型的满族风味。 由于南方的蔬菜在当地不易种植,因此满族人发明了传统的保鲜方法,即干菜与酸菜,利用炖煮的烹饪手段使蔬菜恢复水分,以补充植物纤维与维生素。酸菜现如今在冬季仍是满族人必备的佳肴,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看见瓷缸里腌制的酸菜,还有许多小坛子,里面大多是满族人腌制的咸菜等。 东北地区适宜种植水稻与黄米,因此满族人善于制作年糕、水团等点心,有油炸制的萨其马、槟榔糕是东北地区的著名小吃。吃祭神肉是满族的一项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食俗。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