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正误经典习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95561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类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正误经典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类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正误经典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类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正误经典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类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正误经典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类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正误经典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类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正误经典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类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正误经典习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人称称谓判断正误1.字,古代男子成人时,因不便直呼其名时另取的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古代女子无字。错误,女子15岁行笄礼,可以取字待嫁。2.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错误,男子成年20岁 女子15岁3. 古人的“名”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字”用于自称。错误,古人的“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

2、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4.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北面、荣登大宝等。 错误 北面成臣 南面称王5.社稷是太阳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为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而每年都要进行祭祀,后便用“社稷”来代称国家。5.D (社稷是土地神和谷神的总称) 6.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错误7. 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

3、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秦始皇在位期间,以建元纪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一个年号多个皇帝使用。错误,是汉武帝年间。注意:一个年号多个皇帝使用的现象 中国历史悠久,年号重复现象也就在所难免。有的是刻意重复,如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他的年号“建武”就很受一些国运衰颓时期帝王的青睐,西晋惠帝、东晋元帝、南朝齐明帝等都使用过这个年号;更多的则是失察,无意中用了别人的年号。如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如果他知道在封建时代被称作“贼”的方腊也用过这个年号,恐怕就不会用了。 8.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

4、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比如“英宗”是年号。 错误9.魏废帝,谥号。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或褒或贬的评价。秦穆公、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谥号。唐太宗、宋太祖为庙号。10.谥号是古时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赞颂”一词错误,谥号有褒有贬。)11.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12.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

5、准设庙。 “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13.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但不能用于女性。错误 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嫔妃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14.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错误,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15.殁在殡葬中的区别: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禄,士死称不卒,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15.

6、(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16.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太子面对面应对的敬称。错误,没有太子17.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帝、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亲王、公主等的敬称。错误,没有皇帝。18.仆:称自己的谦词。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的还有:愚、不才、下走、公。错误,“公”是对别人的敬称。19.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表示君主谦称的还有孤、朕、不谷、不毂。错误, 朕是自称,不是谦称

7、。并且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统一天下后,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不能自称“朕”了。20.“吾不能早用子”, “子”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也是对学问居高者的尊称,相当今之“先生”,如孔子、孟子等。对人称呼时相当于“您”。 也可以用于称呼女子,错误,不可以用于称呼女子。21.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指的是粗鄙的乡下人,没有远见、谋略。选D,古代把礼制规定的食肉的统治者称为“肉食者”。 “肉食者”就是指诸侯、大夫一类有地位的人。古代统治者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周代礼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

8、食用羊,朔月(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犬,朔月才能食用羊。当时帝王及贵族在每月初一所备食物,较平日丰盛,叫做“朔食”,食物规格也提高一等。此外,在祭祀或天子、诸侯举办宴会时,大夫才得以食用牛。22.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而普通人则称自己已故的母亲为“先考”;已故的父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错误,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成语:好像死了父母那样悲痛,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今多为贬义。(二)学校和科举考试判断正误23.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

9、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24.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博士,在文中是官职)25.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殿试是皇帝主持的)26.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错误是殿试27.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错误,是最后一级天文地理判断正误28.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朔是指每月的初一,望一般是指每月十五。类似还有“朝菌不知晦朔

10、”中的“晦”,是指每月三十号。 (特指农历的说法,且“晦”,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29.寅,即寅时,凌晨3时整至凌晨5时整,称鸡鸣。巳,即巳时,指上午9时正至上午11时,称为隅中。这是用十二地支来记时,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11.D寅时,称平旦。30.卯、辰属于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天干地支,在干支排序中,天干中“甲”为第一,地支中“午”为第一。 错误31.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指中午12点。错误,应是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33.秦汉时期, “关外”指山海关以东地区,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关中”指函

11、谷关以东。错误,应是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成为关外,秦汉时期的文献中。秦都咸阳、西汉都城长安都在今天陕西渭水盆地,是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守卫它的最重要关口是东面的函谷关。所以站在政治中心位置上,人们就把函谷关以西的今天陕西地区称作“关中”,也称关内。34.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错误,应是长江以南。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时间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四) 官职名称与官职调动判断正误35.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

12、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误36.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先秦的天子、诸侯、大夫、邑宰都设置御史;国君设置御史,从秦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错。先秦的天子、诸侯、大夫、邑宰设置的御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从秦朝到清朝国君设置的御史,专门是监察性质的官职。37.茂才:即“秀才”。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西汉”改为“东汉)38.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错误(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

13、是察举制度的主要科目之一)39.中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隶属三省六部。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下属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解析:中书省是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而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其下才设六部,而不是中书省。40宰相指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中宰是辅助、相是主宰的意思。(“宰”指主宰、“相”指辅助)41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掌管土地、户籍等职事的是户部。42.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军令”由兵部掌管)43.户部是尚书省六

14、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屯田、赋税、财政收支、典章法度等事务。(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典章法度”属礼部掌管)4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45.“推官”,明朝时为各府的佐官。“除徽州推官”,即撤销了徽州推官的职位。 “除徽州推官”,即授予徽州推官的职位。46. 古代官职变动词语很多,“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错误,“改”不是47“领”

15、,兼任,兼职,可以指兼任高级或低级的官职。如“王子唏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错误48.“擢”,古代表示官职升降、任免等的专用词语,这里的意思是“提拔、提升”。它的意思和“陟”“署”“谪”等词的意思相近。(“署”指代理官职,“谪”指被贬官)49.出,此处指朝官降职为地方官,在古代类似的表达还有黜、谪、贬、放、窜等。(“降职”错)50.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51.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错误(五)古代书籍判断正误52.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C有误。 五经为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