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word版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91483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word版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word版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word版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word版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word版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word版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word版试卷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初三一模试卷 九年级语文 2015.4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四道大题,19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学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一、基础运用(共22分)(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共10分)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

2、(诰,音 go,“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此绵(yn)接续数千年。好的家训(甲)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丙)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 _。例如,“一粥一饭,当思_;_,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积极意义。当然,家训并非 _,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与深化。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_的基础上,_,_,_,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1)从文意及字义解释来看,上文画

3、波浪线词语中“yn”字的字形和加点字“载”的注音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延(意义为“延长”) 载(zi,意义为“记载”) B. 延(意义为“延长”) 载(zi,意义为“装载”)C. 沿(意义为“顺着”) 载(zi,意义为“装载”) D. 沿(意义为“顺着”) 载(zi,意义为“记载”)(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规范 千篇一律 B. 规范 一成不变C. 典范 一成不变 D. 典范 千篇一律(3)在第一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则对偶句式的家训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粥一饭,当思_;_,恒念物力维艰。A.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 B.不易来处 半丝半缕C.来

4、处不易 千丝万缕 D.不易来处 千丝万缕(4)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或者 或者 甚至 B. 如果 那么 就C. 虽然 但是 从而 D. 不仅 也 从而(5)在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剔除糟粕 丰富家训的时代意义 发掘精华 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A. B. C. D. 2.下列古诗文作者所处朝代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大漠孤烟直 B.荡胸生曾云 C.衡阳雁去无留意 D.谁家新燕啄春泥(二)填空(共10分)3默写(共6分)学校文学社主办的电子校刊已设计好四个栏目及其封面,还需在每个封面上配一两句古典诗文名句,名句中应包含

5、该栏目名称中的一两个字。请根据下面封面的内容和诗文名句出处,默写出相关名句。(6分)(1) , (2) , (选自论语) (选自王湾次北固山下)(3) (4) (选自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选自曹操观沧海)4名著阅读(4分)小说不同于历史,它会有文学艺术加工的成分。例如在小说红岩中,印完 _ 后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成岗,其原型是革命烈士陈然,但小说中并不用陈然烈士的真名实姓,有关成岗的故事情节也并不都来源于他,这就属于文学艺术加工;再如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趁夜雾指挥扎满草束的小船到曹营 _ 的故事,就可能是由三国志中记载的孙权的相关史料加工而成的。有的小

6、说还会虚构一些离奇的故事情节,比如老舍笔下的祥子趁乱从兵营逃跑时,带出三匹 _,这样的传奇经历,就很有些虚构的色彩;而明代 _ 所写的西游记则完全是在唐代高僧玄奘赴印度取经的史料基础上虚构而成的。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第57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7、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刘向战国策)乙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发政举事:指君主发布政令,行动做事。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时时而间进 间: (2)宋昭公出亡 亡: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8、翻译: 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如果能够 ,最终就有可能会“ ”;而他如果听到的只有 ,最终就有可能会“ ”。7.下面是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获得的启示,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4分。空用原文回答,空用自己的话回答)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一)阅读没有背影的父爱,完成第811题。(共15分)没有背影的父爱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孩子赌气不去上学,甚至发誓不参加中考了。我听到父亲在电话里深深地叹了口气,他也许是在感叹为人父实在是困难,而做儿子的却总是对此浑然不觉。接完

9、父亲的电话,我好一会儿缓不过劲来。我奇怪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一次挨打的情景。父亲对我太好,很早就达到了关系平等的地步,他会征求我的意见,一如征求我的母亲的意见。而我到了青春期之后,却处处与他为难,让他吃尽了沟通的苦头。我经常任性妄为,做了很多不可理喻的事,让父亲很不开心。对这些父亲从不提起,他总面带着满足的微笑,平静地接受街坊邻居对我们兄妹的赞美,为我们骄傲。小学的时候,我因为玩爆竹炸伤了自己。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我听见父亲和母亲互相埋怨,最后竟然打了起来。我听着刺耳的茶杯破碎声,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愧疚感,不禁默默地流泪,不知道哭了多久,才沉沉睡去。朦胧中,我感觉到一双温暖的手在擦拭我冰冷的脸

10、庞,那么柔和,那么小心翼翼。我睁开眼睛看到是父亲,他在哭!他一个大男人像小孩子一样在没出息地哭!旁边是同样默默哭泣的母亲。那一晚上,我们仨都没能睡着,我们都在自责。我发誓以后一定不再闯祸,我是能承担责任的人了。就在那个晚上,我猝不及防地长大了。中学的时候,老师讲朱自清的背影时布置了一项作业:也写一篇关于父亲的背影。真奇怪,我的脑海里恍惚没有父亲的背影。直到这时,我才发现父亲其实一直都是在以迎接者的姿态接纳我:记得上中学后,父亲陪我走路上学,他让我走在前面,自己拎着包紧紧跟着,我的影子就在他沧桑的脸庞上忽隐忽现;我乘车外出,他会目送着我坐的车子渐渐走远,直到消失,我只能推测他什么时候会背过身去;

11、家乡四面临水,坐船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而只要我坐船回家,常常在江心就能眺望到码头上站着一个人,那一定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啊,他为什么就不能早早地转过身子,让我也看看他的背影呢?他和我面对面地站着,青春站过去了,激情站过去了,生命也站过去了宝贵的一半。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还是一所名牌大学。在我们的小村子里,我一下子成了名人,但父亲只是用平静的声音回复那些溢美之辞。他默默地打理好我的行囊并送我到学校。安顿好了之后,我送他到车站。那次似乎是我第一次送他,也是他第一次主动走到我前面。我看着他微微佝偻的身躯有说不出来的难受,谁知他突然转过身子,对我说:“我今天还是不回去了吧。”说着就又往学校的方向赶,仿佛

12、儿子的大学是他的大学,于他充满了温和而强烈的归属感。回到校园,我们一起参观了传说中的樱花大道和民国时的建筑。每到一处,他都努力而贪婪地看着,仿佛要把永久的遗憾和逝去的理想看回来,仿佛要把四十多年似水的年华看回来。我知道,这么多年了,他心中的那个梦并没有死,它还活着,它要化作浪漫樱花在我的大学开放。现在我上了大学,妹妹在最好的高中做最好的学生。看起来很美,但家里的开支却日渐凶猛。为了供我们兄妹俩安心读书,父亲又拾起了荒废多年的养蜂手艺。母亲偷偷告诉我,最熟练的养蜂专家一天也要被蜜蜂蜇上五六次。我在学校里看到盛开的鲜花,便似乎看到父亲正被蜜蜂攻击,他所有裸露在外的黝黑的皮肤都是被攻击的目标。我甚至

13、一度想回到家乡,杀死他的蜂王,踹翻他的蜂箱。我们总劝他带上防护面罩,但这也没起多大作用,养蜂是细活,很多时候要靠眼睛和手感。父亲还是不得不经常裸露面庞去接触蜜蜂,顶多端一盆肥皂水在旁边,被蜇了就迅速抹一下,草草了事。前几天看到同学写的一句话“父亲是我的致命武器”,一种刻骨铭心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我的父亲于我,也是这样。你不知道现在我有多爱他,爱他甚过我的青春,我的理想,甚至我的生命。我愿意他找个机会狠狠地揍我一顿,补上我为人子应该承受的痛楚。我愿意为他祈祷,为他折寿几年,只愿他多活几年,让我多做几年孝子。我要告诉他,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他的儿子,永生永世做他这个没有背影的父亲的儿子。我还要告诉人们,其实父亲和孩子,他们是彼此的致命武器,孩子们一定要珍惜父亲的旷世伟大的恩情。这份情值得我们用全部的热爱和尊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偿还。8.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父亲在“我”不同的成长阶段关爱“我”的几件事。这些事包括:(3分)小学时 父亲哭泣自责并抚慰被爆竹炸伤的“我” 父亲跟在后面陪“我”走路上学中学时 _ _大学时父亲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