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建模论文-经典三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86665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建模论文-经典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建模论文-经典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建模论文-经典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建模论文-经典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建模论文-经典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建模论文-经典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建模论文-经典三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探讨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一、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的实际意义硫酸亚铁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在无机化学中用作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原料,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还原剂,还是一种常见的净水剂、防腐剂,在农业上用作除草剂,在印染上用作还原剂,在医药上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 二、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的实验方案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铵的实验方案在不同文献中不完全相同,但根据其基本制备原理总体上可分为四个步骤:废铁屑的净化,酸浸净化后的废铁屑,硫酸亚铁的制备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根据的物质的量,计算等物质的量的的质量,称取并将其加入上面实验的蒸发皿中,缓缓加热,浓缩

2、至表面出现结晶膜为止。放置冷却,得到硫酸亚铁铵的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除去其表面的水分,观察生成的硫酸亚铁铵的颜色和状态。称量硫酸亚铁铵的质量。2006年苏教版的实验步骤:取一只小烧杯,放入约5g铁屑,向其中注入15mL 1mol/L碳酸钠溶液,浸泡数分钟后,用倾析法分离并洗涤铁屑,晾干。 用托盘天平称取4.2g洗净的铁屑,放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向其中加入25mL 3mol/L溶液,加热并不断振荡锥形瓶。反应过程中应适当补充水,使溶液体积基本保持不变,待反应基本完全后,再加入1 mL 3mol/L溶液,趁热过滤,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 称取9.5g 晶体,配成饱和溶液,倒入制得的硫酸亚

3、铁溶液中,搅拌,小火加热,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结晶膜为止。将溶液静置,自然冷却,即有硫酸亚铁铵晶体析出。抽滤,并用少量酒精洗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取出晶体,用干净的滤纸吸干,称重并计算产率。以下是笔者的实验步骤及设计的问题。 1.步骤一:废铁屑的净化由于工业废铁屑常沾有油污等杂质,所以实验前要除去油污等杂质,去除方法是将废铁屑加入到10%的碳酸钠溶液中并加热5min10min,用倾析法弃去纯碱溶液,用蒸馏水洗净废铁屑以除去碳酸钠而提高产品纯度。 2.步骤二:酸浸净化后的废铁屑用3mol/L的稀硫酸溶解净化后的过量废铁屑;另由于反应较慢,可用容易控制温度的不超过80的水浴加热至不再有

4、或很少有气泡放出,这时溶液呈浅绿色,大约需要35min,反应过程中要适当添加水以补充被蒸发掉的水分,并控制溶液的pH。 3.步骤三:七水合硫酸亚铁的析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一是硫酸亚铁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是很大,且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是先增大后又减小。这样滤液中还有较多的硫酸亚铁不能结晶析出。二是条件比较苛刻,要冷冻低温。我们可利用在水乙醇相中七水合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显着降低的特点,来提高结晶率。方法是取上述滤液10mL,再加入10mL乙醇,在常温下七水合硫酸亚铁在水乙醇相中析出,与传统的低温结晶相比,操作更容易。取出晶体,用少量的乙醇将晶体洗涤23次,将晶体摊在两片滤纸之间,轻压以吸取水分,

5、然后置于密闭容器中保存。 4.步骤四:六水合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制备硫酸亚铁有两种方案。一是用上述制得的硫酸亚铁。二是用“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中的废弃物质无水硫酸铜粉末与废铁屑等反应制备硫酸亚铁,这种方法不需加热,反应时间短,无污染,还可回收铜。以废铁屑为原料还可以制备很多铁系化合物,如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氧化铁系列颜料、磁性四氧化三铁、硫酸铁、三草酸合铁酸钾等(2)用实验测定假蜂蜜成分现在市场上假蜂蜜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想喝蜂蜜的人买不到真蜂蜜,而有好蜂蜜的蜂农,蜂蜜又销售不出去。舌头是最好的老师,我支持这种说法,但前提是要有深厚的功力,不是常年喝真蜂蜜的人没有几个能用舌头分辨真

6、假。那么,假蜂蜜的成分与真蜂蜜有什么差别呢?我买来真假两种蜂蜜,并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现象,得出假蜂蜜掺有淀粉类物质、蔗糖、饴糖等成分。关键词真假蜂蜜、淀粉、蔗糖、饴糖一、实验部分1、实验目的现在市场上假蜂蜜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想喝蜂蜜的人买不到真蜂蜜,而有好蜂蜜的蜂农,蜂蜜又销售不出去。舌头是最好的老师,我支持这种说法,但前提是要有深厚的功力,不是常年喝真蜂蜜的人没有几个能用舌头分辨真假。那么,假蜂蜜的成分与真蜂蜜有什么差别呢?通过本次实验,得出假蜂蜜的主要成分,帮助人们挑选真正的蜂蜜。2、实验构想通过对买来真假两种蜂蜜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现象,得出假蜂蜜与真蜂蜜成分的差别。3、实验步骤3.1所需

7、材料:真假两种蜂蜜、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高浓度酒精、斐林试剂、蒸馏水3.2实验流程:(一)测定是否含有淀粉类物质原理:淀粉遇碘酒变蓝色。方法:取真假两种蜂蜜于烧杯中,各加等量的蒸馏水煮沸,待冷却后各滴入几滴碘酒摇匀,观察现象。现象:假蜂蜜变蓝色,而真蜂蜜不变色。结论:与真蜂蜜相比,假蜂蜜含有淀粉类物质。(二)测定是否含有饴糖原理:饴糖遇高浓度酒精会发生反应。方法:取真假两种蜂蜜于烧杯中,各加4倍冷开水稀释,然后慢慢加入高浓度酒精。现象:假蜂蜜出现白色絮状物,而真蜂蜜无明显现象。结论:与真蜂蜜相比,假蜂蜜含有饴糖。(三)测定是否含有葡萄糖原理: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砖

8、红色沉淀。方法:取少量真假两种蜂蜜于烧杯中,加适量水稀释成2ml溶液,再加入1ml斐林试剂,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现象:假蜂蜜无明显现象,真蜂蜜出现砖红色沉淀。结论:于真蜂蜜相比,假蜂蜜不含葡萄糖。3.3实验现象及结论:所加试剂碘酒高浓度酒精斐林试剂结论假蜂蜜变蓝出现白色絮状沉淀含有淀粉、饴糖、不含葡萄糖真蜂蜜出现砖红色沉淀含有葡萄糖,不含饴糖、二、研究结论真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而假蜂蜜则是由蔗糖熬制的,并掺有饴糖、淀粉类物质。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蜂蜜对某些慢性病还有一定的疗效。蜂蜜含有其他多种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所以还是天然的美容保健品,备受青睐。

9、食用蜂蜜有诸多好处,但前提是使用真正的蜂蜜,这样才能促进健康。参考文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人教版)南方都市报(3) 检验碳酸钠使葡萄酒变色的原理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可以说与人类的衣食住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色泽鲜艳的衣料,我们的粮袋子,丰富的菜篮子,色香味俱佳的食品,现代建筑所用的水泥、石灰、油漆、玻璃和塑料等材料,用以代步的各种现代交通工具,人们需要的药品,洗涤剂、美容品和化妆品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可见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化学有关,人人都需要用化学制品,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化学的世界里。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小方法也经常用到化学知识。提出问题:一个电视节目里说葡萄

10、酒的真假可以用碱面(主要成分为碳酸钠)来检验,加入碱面之后变蓝绿色的是真葡萄酒,不变色的是勾兑的。现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及其原因。提出假设:真假葡萄酒最大的区别是葡萄的含量,可能是葡萄中的某种物质与碳酸钠反应而变色。问题分析:1. 若真假葡萄酒都不变色则本实验可直接结束。2. 所检测样品必须有真葡萄酒,可通过其他方式确定。3. 检测时所取样品成分是否相同应给予肯定。4. 碱面中是否只有碳酸钠反应应给予肯定。模型假设:1. 所有葡萄酒样品除了该物质外其他成分完全相同。2. 碱面的成分全部为碳酸钠。3. 所取样品中必定有真酒,必定有假酒。实验设计:(一)检验真假葡萄酒是否有该区别。(

11、二)检验产生该现象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1.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并通过实验证明是哪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2. 除去葡萄酒中的该物质,再次取样检验是否变色。3. 选择一种富含该物质的物质取样检验。实验过程:验证实验(一),取等量真葡萄酒和假葡萄酒样品,分别加入足量碳酸钠。发现部分样品变为蓝绿色,另一部分样品不变色。证明真葡萄酒确实有与碳酸钠反应变色的性质,而假葡萄酒没有。验证实验(二),通过查看葡萄酒营养成分标签得知,葡萄酒中的主要成分有:水,酒精,单宁酸,柠檬酸,二氧化硫,花青素,葡萄糖,氨基酸。通过猜测与进一步实验得表如下:序号12345猜想葡萄酒中的某种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气体并溶解在溶液

12、中葡萄酒中的某种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沉淀并悬浮在溶液中葡萄酒中的某种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液体葡萄酒中的某种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其他离子碳酸钠改变了溶液的酸碱度导致颜色变化实验证明过程微热无气泡,证明未生成气体。1.加入明矾并久置,无明显沉淀产生。2.加热蒸干一定质量葡萄酒,称量剩余固体。向同等质量葡萄酒中加入碳酸钠,加热蒸干,称量剩余固体。两数值之差与加入碳酸钠质量基本相同。证明未生成沉淀。蒸馏。溶液中所有液体均蒸干后,将所收集到的液体通过无水硫酸铜后点燃,液体全部消失,证明蒸馏出的液体全部是水和酒精。剩余物质中只有固体,证明未生成其他液体。1.加入氯化钙溶液至溶液显中性。颜色由蓝色变为

13、紫色,证明若生成了可溶性固体则已转变为沉淀。2.原溶液中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的只有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将上一步骤所得溶液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证明碳酸根与亚硫酸根未参与反应。而钠离子无法发生反应,证明未生成其他离子。1.加入过量碱性试剂(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碳酸钠),pH试纸指示碱性,溶液均变色,大多数为蓝色。2.加入各种酸性试剂(如白醋、碳酸),pH试纸指示酸性,溶液均变为红色。3.pH试纸指示中性时,溶液为绿色或紫色。结果该猜想不成立该猜想不成立该猜想不成立该猜想不成立该猜想成立针对实验(二)进行再次验证:1.物质分析:葡萄酒中能随酸碱度变化的物质只有花

14、青素。花青素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而破坏,高温易被破坏,在酸性环境下较稳定。2.煮沸葡萄酒,再次取样分别加入碳酸钠和白醋,颜色均无变化。3.紫薯皮中富含花青素。取紫薯皮榨汁,取样分别加入碳酸钠和白醋,颜色发生变化,与葡萄酒基本相同。4加热紫薯皮汁,取样分别加入碳酸钠和白醋,颜色无变化。证明花青素随酸碱度的变化而变色是葡萄酒变色的原因。实验分析:1. 葡萄酒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及酒精在假酒中也会添加,所以设计实验时不考虑这些物质的反应。2. 在设计实验时要尽可能的多考虑一些情况。对假设的生成物要按物质状态分类,分别设计实验来证明,避免多种物态引起混乱。3. 在煮沸葡萄酒时也破坏了其他物质,

15、但只有花青素有变色的性质,所以不考虑其他物质。4. 花青素变色与受热分解的性质必须都检验才能证明的确是花青素,所以再次验证中的步骤4是必要的。5. 得出结论后继续进行了大量实验测试,分辨葡萄酒真假全部正确。可知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实验结论:真葡萄酒中加入碳酸钠的确会变色,其原因是葡萄里富含的花青素,在酿酒过程中保存在葡萄酒中。花青素随着酸碱度的变化而变色。酒精勾兑的假酒不含花青素,不会变色。原假设是正确的。通过这次建模论文,我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生活问题,让化学成为我们身边的化学。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