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82323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层次(本科或专科): 专科 实践报告题目: 关于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 分校(站、点): 浦东南校 姓名: 陈东清 学号: 年级: 13(春) 专业: 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 范新龙 日期: 2014 年 11 月 15 日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3关于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过程(一)调查目的与意义1.调查目的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的必

2、备条件是将农用土地变为城镇建设用地,这就必然使部分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后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而凸显。本调查的目的是为全面了解失地农民生活现状,探索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2.调查意义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产生直接的影响,有利于我国城市化的正常进程,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二)调查对象概况1.调查对象全称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社会保障中心2.调查对象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跃进路62号3.调查证明人姓名:沈列勇;联系电话:;与调查主题关系:社会保障中心主任。(三)调查时间2

3、014年9月5日-2014年9月25日(四)调查方式1访谈访谈对象为:沈列勇,职务:社会保障中心主任;康叶红,职务:失地农民; 朱亮 ,职务:失地农民。访谈对象的选择原则是:(1)了解惠南镇的整体情况;(2)了解惠南镇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3)了解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状况。2资料搜集,搜集资料概况(1)资料名称:南汇区关于促进征地动迁失业、无业人员创业、就业、培训的实施意见,资料来源:南府办【2006】70号文件;(2)资料名称:浦东新区关于进一步做好失地农民保障援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资料来源:浦人社【2010】70号文件;(3)资料名称:关于进一步促进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若干意见,资料来

4、源:沪劳保就发【2007】9号文件。二、调查对象现状(一)惠南镇概况浦东新区惠南镇曾一直是原南汇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东与老港镇相邻,南与大团镇接壤,西与宣桥镇、南汇工业园区毗临,北靠祝桥镇。南离洋山深水港20公里,北距浦东国际机场8公里,城市外环线纵贯南北两端,大治河横卧东西两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由于城乡一体化和市政工程建设,现有失地农民13000多人。近几年来,惠南镇政府坚持将重点工作向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倾斜,突出把失地农民应享有的教育、医疗、就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各项民生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实现共建共享,促进了社

5、会和谐。2009年以来惠南镇政府在推动失地农民的各项安置工作中,完成失地农民安置房建设近40万平方米。另外是着力加大了各类保障制度的推行力度,目前全镇失地农民享受镇保人员1万余人。同时,通过工业区、仓储物流区建设以及现代服务业、小区管理、绿化养护等新城建设,大力推动了失地农民的创业就业。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失地农民在各方面的扶持,让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得以保障,也推进了整个失地农民群体的发展。(二)惠南镇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情况的现状分析1.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规范征地操作流程征用土地不能随意性,实施征地的整个过程要公开化。惠南镇政府先向社会公告土地征用用途,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尤其是被征用

6、土地农民的意见。建立和实施土地征用听证会制度,充分听取村集体和农民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赋予农民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征地时要与被失地农民充分协商,保证被失地农民的知情权和申述权。让农民直接参与土地交易过程,以保证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处置权得到充分尊重。将拟订征地方案、审查报批、方案公告、征地补偿方案登记、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征地补偿方案并组织实施、清理土地等征地过程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建立征地的协商机制和司法仲裁机制。2.政策保障情况上海市政府于2012年出台了有关被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管理办法,其中规定被失地农民参加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简称“镇保”,主要对象是被失地农

7、民、郊区新设立的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被征地劳动力(男1655周岁、女1645周岁)全部纳入镇保范围,由征地单位按照征地时全市统一的镇保基数和比例,为被失地农民一次性缴纳不低于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并缴纳一定的补充社会保险费(其中包括不低于24个月的生活补贴)。而且,被失地农民在征地后的15年内就业,可免缴上述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费,只缴失业保险费,从而降低了就业门槛。如果就业后仍缴纳各项保险费,可与一次性缴费合并计算,提高今后的保障待遇。镇保制度实施前的被征地劳动力也要纳入镇保范围。此外,对征地养老人员(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由征地单位从支付的安置补助费中为其缴纳征地

8、养老费,其中包括生活费、医疗费、补助费等,缴费年限为男性15年、女性20年。建立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后,政府、集体、个人三方共同筹资负担,必然提高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充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缩小城乡差距都有重要作用,最终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并且逐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3.就业推荐情况惠南镇政府领导千方百计地多渠道、多层面进行就业推荐和就业引导,还配备了专职的就业援助员,尽最大努力帮助失地农民工就业。据统计,到2013年底,惠南镇失地农民农民中有劳动力人数约5600多,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2700多,经过职业指导和培训后掌握

9、了一定技能,基本上多能较容易的找到合适的工作;年龄在36岁至50岁之间的约有2600多人,这些失地农民工因自身素质不高,年龄偏大,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根据这已情况,村领导及时跟镇社会劳动保障所联系和沟通,积极开发和落实适合他们的“4050”公益性四保岗位(保安、保洁、保绿、保育)。至2014年6月底,累计推荐就业岗位2800多人次,通过面试成功上岗1214人,其中“4050”四保岗位1310人,加上申领征地动迁劳动力就业补贴实现自谋职业的那块,到目前为止征地劳动力失业人数已在百人以下。三、调查的简要结论(一)存在问题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意识落后失地农民大部分观念比较落后,参保意识不强,较注重眼

10、前利益,考虑的是今天的手中能分到多少钱,较少想到今后的生活保障问题,此外,由于社保政策变化较多,且较复杂,加上政策宣传不够通俗易懂,许多失地农民对政策不知晓或不理解,不愿参加政府贴钱的养老、医疗保险。2.再就业困难随着惠南镇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的到来,就业情况竞争激烈。有的工作又苦又累,钱又少,许多失地农民不愿意做,但是那些高薪的技术工种又不适合他们,“高不成,低不就。”加上由于转化为居民生活方式,不再是从自家的田里产粮,而是从市场购买,导致固定消费支出增加,这就造成了大量征地农民生活困难。(二)改进的建议1.促进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转变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失地农民的知政

11、权。除继续开展行之有效的报刊、电视、广播、专栏、咨询等宣传外,应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被征地农民较集中的村面对面地进行宣传解释。可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办事程序等编印成册,送发到失地农民手中,真正做到家喻户晓。2.积极促进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开发主要面向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岗位。另外,政府职能部门应在征地建设失地农民安置小区时,可以留出一块城市配套服务用地以建设农贸市场或小商品市场等经营服务城市,带动农民就业。浦东新区失地农民的问题事关本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区政府应按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完善货币化、市场化的征地安置制度,逐步建立起“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实行土地征用与劳动力安置、建立社会失业和养老保险同步进行,构建失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千方百计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和长远生计,让失地农民居住有房、保险有份、就业有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拥护者,让他们充分分享城镇化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