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民居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82319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新民居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快新民居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快新民居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快新民居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快新民居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新民居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新民居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名称:农村经济管理论文题目:加快新民居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完成时间:2011年1月4日教学点名称:小站成校所在乡镇: 北闸口镇所在村: 高庄房村学员姓名: 张世铎学籍号码: 联系电话:论文成绩评定表(满分40分)评 分项 目选题意义 2、4、6分主旨提炼 3、5、8分材料使用 3、5、8分文章结构 4、8、12分理论表述 2、4、6分总 分评阅教师签字:加快新民居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守法制、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长远之举。一主要做法发展村级经济,夯实物质基础。发展村级经济是培育新型农

2、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几年来,我们把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培育新型农民工程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村级经济发展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为新型农民的培育了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开展学历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市场竞争力。要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就要求农民必须掌握一技之长。针对新生劳动力特点,进行了学历加技能的等级与非等级培训,同时进行有效的创业指导,促使农民真正转变择业观念,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抓好文化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开展形势教育。利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讲形势、讲政策,使广大农民了解党的

3、路线方针政策,了解顺义区发展态势,感受马坡镇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二是继续加大村级文体设施投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三是创新活动方式。常年组织农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多管齐下,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切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镇村两级先后投入近亿元,以建设绿色生态文明走廊、花园式村庄、生态示范村等为载体,高标准整治环境,不断提升整体形象。二是建立长效机制,保持优美清洁的环境。村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环境整治、文体设施建设;建立环境建设台账,不定期对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我村在多方的努力下,被评为了生态文明村。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增强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我村将

4、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切实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对村民代表进行培训,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实行村财托管,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章程,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村财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等各项民主制度;村务公开从规范公开向“点题公开”延伸,做到“凡是村民想知道的、凡是村民有疑虑的、凡是村民关心的、凡是牵扯到村民切身利益的、凡是容易引发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都要公开,融洽了干群关系。二 取得实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且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农民观

5、念更新,加速了农民向市民角色转变。在新型农民培育进程中,农民在发展实践中不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劳动力技能、文明礼仪、法律法规等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创建文明小康村、文明富裕村、花园式村庄等。群众精神生活充实,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村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了现代文明,看上了有线电视,实现了宽带上网,村村建起街心公园,成立了秧歌队,安装了室内外健身设施,农民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农民还参加了合作医疗,每年村民享受免费体检,接受健康卫生教育。增强了劳动力市场竞争力,拓宽了劳动力就业渠道。聘请区职业教育中心、农广校等

6、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地对全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电工、焊工、水暖、家政、保洁的等级和非等级劳动力技能培训。为提高就业率,重点开展订单、储备、创业指导培训。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基础上,坚持“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一条龙服务,促进符合条件的劳动力充分就业。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明显提高,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围绕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普法教育,不断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进程,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高。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真正实现了“还权于民”,充分调动了老百姓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老百姓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监督村干部依法行政、公开行政、透明行政、高效行政和廉洁行

7、政。实行公开后,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经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并广泛听取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使基层管理由人治走上法治轨道,农民的依法维权意识切实提高。三 今后设想发展我村经济,为培育新型农民奠定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不断优化地区投资环境,完善利于地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抓好企业入驻的跟踪服务,吸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入驻。抓好镇村二、三产业基地建设,扩充镇村经济总量,为新型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多措并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讲文明、守法制、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

8、围绕培养“学习型”农民,增强农民的文化知识。培养学习型农民,就是要培育拥有一定知识,且具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农民。二是围绕培养懂技术的“经营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及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走向二、三产业。三是围绕培养“文明型”农民,引导农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按照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继续落实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实行“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无害化管理模式。四是围绕培养“懂法守法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引导其依法办事,使其具有一定的法制观

9、念,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巩固已有成果,建立培育新型农民的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几年来,我村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方式,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农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要巩固已有成果,就要建立培育新型农民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一是结合实际,制定农民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在实行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定期培训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助理,对子女考入本科大中专院校的家庭给予奖励等措施。同时,对新生劳动力实行“双培训”工程,开展学历加技能教育,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层次。三是将培训新型农民纳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继续健全并落实农民培训就业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农民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四是完善文体设施建设,引导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五是继续深入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其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