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82317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我县设施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加快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内容提要近几年,设施农业在大通县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全县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品种、养殖品种逐渐增多,品种质量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大通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地位日益上升,在全县农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逐渐增大。由于全县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及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在设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制约着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有限的土地规模上,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是目前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2、途径。大通县有着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和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因此,要科学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选优种植品种,打造品牌优势;推行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强化对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与经济组织,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建设多元化经营机制,做好农畜产品市场建设和营销;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全县设施农业发展。对加快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设施农业是一项集设施水平、栽培技术与管理模式于一体的综合新兴农业产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将会推进整个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体现了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水平,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近几年,设施农业在大通县种植业

3、结构调整过程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成为全县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种植品种、养殖品种逐渐增多,品种质量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 大通县紧紧围绕“将大通建设成为西宁市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加大投入、做强基地、富裕农民、服务西宁”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质量优、规模大、效益高的特色农牧业产业基地,培育知名度高、具有区域特点的农畜产品品牌,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逐步建

4、立“优势区域、优势基地、优势产业、优势品牌”配套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大通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地位日益上升,在全县农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逐渐增大。目前,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8830栋,占地4000余亩,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从业人数1.6万人;2008年整合资金3200余万元,新建日光温室1560栋,并已发挥效益。养殖业方面,目前,全县累计建成牲畜暖棚5.04万栋,新建各类养殖基地20个,培育养殖重点村19个,养殖小区10个,规模养殖户4345户,贩运育肥出栏牛羊72.62万头(只),实现育肥纯收入7288.3万元。完成肉产量3.67万吨,奶产量2.72万吨,蛋0

5、.15万吨,分别较2007年增长23.57、9.68%和21.3。 (二)大通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特点近年来,大通县设施农业迅猛发展,设施农业产销从基地建设,到生产、流通都有新的闪光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大通县设施农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初具规模、逐渐连片。随着省市对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视,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塔尔、新庄已逐渐连片形成温室群,初显规模。 2、优势品种、品牌正在突出。随着设施农业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通县部分蔬菜已逐渐形成优势并进一步形成品牌,如:新庄黄瓜、朔北“老爷山”牌蔬菜等。3、设施农业的经营主体已逐渐为本地农户所接受,特别为少数民族群众所接受。4、设

6、施栽培经济效益可观。根据调查情况看,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5倍以上,有的品种可高达l0倍。产品主要是外销为主。散户经营的简易大棚平均年收入为l万元亩到1.5万元亩,效益十分可观。二、目前设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的不足由于全县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及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在设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1、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小,零星、分散,品种多,拳头产品少。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短,品牌不强,技术含量不高,辐射带动能力差,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没有。设施农业产品质量的政府监管机制与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显得力不从心,菜篮子市场准入制度推动较难。2、设施农业分散经营,销售渠道狭窄,组

7、织化程度低。无论是自建大棚经营还是租赁大棚经营,管理滞后,信息不畅,较少得到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对农牧业的支撑保障水平低。目前,大通县设施农业经营户与市场之间主要依靠蔬菜贩运户在田间地头进行收购,秩序混乱,非常不规范,交易量十分有限,农民群众利益得不到保障。3、大通县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不健全,设施农业基地的环境卫生有待改善。目前设施农业基地的环境卫生比较差,助长了病虫害的传播,这样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果蔬产品的品质。4、农业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培训资金短缺。从设施设备到栽培技术,管理不配套、

8、不规范、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充分,难以形成大规模商品生产。由于部分设施农业结构简易、后期维护不到位,加之承包商放弃经营,造成闲置,浪费了资源。造成损失。5、对农业的投入仍然不足,支持农牧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尚未建立,农业发展的政策性贷款扶持资金少,制约了设施农牧业的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设施农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主体单一,目前大通县的设施农业发展主要依靠乡、村、农户的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自有资金量十分有限,贷款资金存在额度小、时间短、程序繁、利息高等缺陷。6、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形成,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与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用地需求出现矛盾,制约着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加快大通县设

9、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在有限的土地规模上,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是目前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通县做为西宁市辖县,距离省会城市只有30公里路程,有着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和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拥有中等城市的消费市场和带动城乡市场的辐射优势,因此,以设施农业为重点,根据实际,围绕以质量为前提,效益为目标,避开外川工业企业污染和劳动力缺乏的因素,在种植业方面,重点发展双新公路沿线温室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带和城关、东峡食用菌产业带建设,并以每年1000栋速度递增。养殖业方面,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扶持和培育养殖基地建设,每年新建牲畜暖棚1500栋,建成养殖基地1

10、5个以上。 1、科学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考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当地自然条件,要突出当地特色,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型分散到大型规模化的农业设施体系。二是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规模建设。充分发挥各乡镇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要与土地经营规模相适应。既要发展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示范带动基地,又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小规模的设施农业工程。实施宝库等五大主灌渠改造,逐步完善灌区渠系配套,同时,将旧棚改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合理设计,科学改造,使其尽快投入生产,发挥效益。 2、加大科技支农

11、力度,提升农业科技含量。选优种植品种,打造品牌优势,是设施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壮大的决定因素之一。品牌优势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要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一是积极培育和引进种植养殖新品种,强化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推广旱作沟播、规模化高效养殖等新技术。二是引进推广微耕机、卷帘机等先进设施设备,推广应用微、滴灌设施技术等农业技术。三是采取多种办法进行技术培训,包括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实用技术短期集中培训,以及参观学习等方式,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3、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行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

12、生产规范,强化对农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加快“大通蔬菜”等无公害蔬菜品牌的注册,加大朔北、塔尔、新庄等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提升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大通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全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检测,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4、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与经济组织,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发展好以“绿草源”为主的高原绿色肉食品加工业,形成屠宰、加工、包装为一体的清真牛羊肉加工中心,加大对国良蔬菜、新庄蔬菜、大通鸡腿葱、胡基沟食用菌等营销协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马铃薯、食用菌、油菜等农副产品运销、贮藏加工

13、经纪人,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让分散的农民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企业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注册力度,到2010年,在已有“老爷山”牌无公害蔬菜基础上,争取注册具有“大通”特色的无公害绿色蔬菜、青薯168优质马铃薯、优质蚕豆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搞好设施农业工程项目示范,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发展。5、建设多元化经营机制,做好农畜产品市场建设和营销。农民作业散兵作战的中小投入者,设施产品质量较差,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政府支持与引导设施农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要从政策上鼓励,技术上帮助,为农民

14、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特别是产后销售服务,要保护和培育好各类市场,加强农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在改扩建园林路等已有蔬菜、畜产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在桥头、朔北等地区新建规模较大、功能齐全、档次较高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储藏、批发、流通企业,积极采用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物流业,搞活农畜产品流通。通过招商引资,鼓励社会团体投资兴办设施农业,鼓励建设股份制经营体制的农业基地,弥补县内发展资金的不足,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机制。7、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

15、,在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及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按照打通县农业发展规划,就双新公路沿线及景阳、长宁、黄家寨等乡镇为主的设施农业用地,塔尔、黄家寨、宝库等乡镇的养殖基地建设用地,采取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推动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初步探索土地的集中经营,适时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有计划地引导农民将无法耕种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用于发展蔬菜种植大户或养殖大户,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效益。 8、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构建高覆盖率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在原有信息网的基础上,实施“三电合一”项目,开通农业信息热线,在乡镇建立更多的信息服务点,培养村级信息员,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积极与电信部门等配合共同建设短信服务平台,把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以及产供销市场信息及时快速传送给农牧民。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广校、村干部、农村信息员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妥善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难的问题。涟江为区内地表水的主要排水通道,隧道设计标高高于最低排水基准面,隧道区山脊内沟谷多为季节性冲沟,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小,受季节影响明显,地表水不发育,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及运营无影响。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