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综合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80554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的综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力的综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力的综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力的综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力的综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力的综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的综合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学时第周第学时学习时间2003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学案个学习内容力学习类型新课学习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正确找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力是有方向的量;知道力的国际单位是N(牛顿);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会画力的图示。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初步知道力的名称可用力的性质来命名或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2.通过力的图示,体会用形象描述抽象的物理概念(量)的方法。学习重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学习难点力的图示学习方法与学具实验法磁铁、小铁块、细线;弹簧秤、钩码(学生用,2 人一组);刻度尺、圆规。知识点

2、梳理学习过程 一、力:问题1:什么是力?演示1: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 演示2:磁铁吸引铁块。 问题2:再举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实例,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小结:问题3:这述两个实验中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小结: 问题4: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 问题5:仅说一个力多大(是多少N)能不能完整地表达了这个力?小结:(力的大小和方向) 问题6:回答物体受的重力方向和水里的船受到的浮力方向?问题7:如何描述一个力?小结: 例 1: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 000N,方向水平向右,做出力F的图示。 步骤:

3、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 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水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cm),然后画上箭头(图1):例2:做出下列力的图示:物体受250N的重力。用细线挂一个物体,并用40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水平向左踢足球,用力大小为1000N。 问题8:上述三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问题9:回忆初中所学过的知识。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小结: 问题10:说出不同力的名称。 小结:按性质命名的力:按效果命名的力: 问题11:两者的关系如何? 二、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在力的图示中,带箭头的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_,箭头表示力的_,线段的端点表示力的_。2.物体独自沿台面滑动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

4、,这一过程中对该物体施加作用力的物体是:( )A.只有台面; B.只有地球;C.台面、地球及另一个使物体向前运动的施力物体; D.只有台面和地球。在下列给出的各种力的名称中,根据力的性质来命名的力有_;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力有_。推力;磁力;阻力;压力;摩擦力。4.力是_的作用,力不能脱离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_物体和_物体。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总是_的。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称为_。完成作业学后反思第二学时第周第学时学习时间2003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学案个学习内容重力学习类型新课学习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掌握重力的方向和大小,掌握重心

5、的概念,会求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2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3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学习重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学习难点重心的概念学习方法与学具演示实验法弹簧秤(悬挂式、台式两种)、铁块及外表相近的铝块(均用相同颜色油漆涂饰外表)、钩码(50g10)、重心板(直角尺状、三角板有悬线)知识点梳理学习过程一、 思考问题:1.这里有两个物体,描述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最显著的不同是什么?2.重力是怎样产生的:3.施力物体是什么? 4.重力的方向和

6、大小:(1)根据什么说“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2)如果有同学问“纸片飘飘落到地上,并不是竖直下落的,怎样解释?(3)竖直方向与垂直方向一样吗?(4)“向下”是指什么意思?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向下”都一样吗? (5)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证明?(6)日常生活中如何测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为什么? 阅读教材第4页第3段:“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也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找出关键词并加以理解与分析:5重心:(1)定义:(2)引入重心概念的意义: (3)均匀物体的实验演示:均匀直棒的重心在中点;均匀三角板的重心在三条中线的交点。结论:(4)回顾:

7、初中学过,可以用悬挂法找物体的重心。(演示:重心板实验)结论:分析与讨论:(1)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的一个点吗?举例说明。(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由什么来决定?二、课堂小结:三、巩固练习:(四)作业与思考 1.演示:双锥体“往上爬”。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揭秘。2.用一个手指支持铅笔的一端使铅笔直立而不倒不易做到,而把铅笔换成一根教鞭,小头立在手指上,就比较容易做到使其不倒,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去查一查有关资料。 3.质量为m的物体,其重量为29.4N,则m的大小为_,质量为2m的物体其重量为_。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B.在物体上只

8、有重心受到重力的作用C.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它的重心位置一定改变D.一辆空载的载重汽车装上货物后,重心会升高5.关于重力和重心,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重力是地球施给物体的,所以重力的方向应指向物体B.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C.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D.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外6.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有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完成作业学后反思第三学时第周第学时学习时间2003年月日(

9、星期)本学期累计学案个学习内容弹力学习类型新课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学习重点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学习难点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学习方法与学具演示实验法橡皮泥、棉线、泡沫塑料、木板、弹簧、木块、激光器、平面镜等知识点梳理学习过程一、演示实验1:用手捏橡皮泥、用力技压弹簧、用力压木板,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有何共同特点:小结:(1)形变:(2)弹性形变:演示实验2:用铁丝弯成一根弹簧,跟用钢丝弯成的弹簧对比。在下面挂较少的钩码时,去掉钩码,两弹簧都能恢复原长。当下面挂的钩码

10、较多时,铁丝制作的弹簧不能恢复原长,而钢丝弯成的弹簧可以恢复原长。问题1:这说明什么问题?演示实验3:桌面上放激光器、两个平面镜,激光通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当用手压桌子时,墙上的光点发生移动。问题2:这说明什么问题?小结: 问题3:物体受力后发生形变,形变后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又有什么作用呢? 演示实验4:木块压在泡沫塑料上,泡沫塑料形变后对木块产生向上的支持力。弹簧拉木块时,弹簧伸长后产生对木块的弹力。小结(弹力): 讨论: (1)弹力产生的条件: (2)定性地分析弹力的大小: (3)弹力的方向: 例1:把书放在桌面上,书压桌面,书和桌面都有微小的变形。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有一个向

11、下的弹力,压力。桌要恢复原状有一个向上的弹力,支持力。分析:例2:用绳吊重物,绳对重物是否有弹力?物体受重力和绳的拉力。物拉绳,绳拉重物,使重物和绳都有极微小的形变。发生形变的绳要恢复原形,对重物产生向上的弹力,拉力。发生形变的重物要恢复原状,对绳产生向下的弹力,拉力。分析: 小结:练习:画出下列物体受到的弹力。弹力方向的特点: 讨论:浮力是不是弹力? 二、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

12、向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2.光滑球放在墙角,墙对球是否有弹力?3.小球m卡在墙壁与一个厚板间处于静止状态,试分析小球的受力状况?完成作业学后反思第四学时第周第学时学习时间2003年月日(星期)本学期累计学案个学习内容摩擦力学习类型新课学习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

13、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分析综合能力。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学习重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N学习难点压力N的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区别学习方法与学具实验探究法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砝码。每两位学生一组:物块一块、测力计一只。知识点梳理学习过程一、静摩擦力(演示实验):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50g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1.问题:物块静止,受几个力?都有哪些力?大小、方向如何? 2.问题:物块此时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设想一下,如果将砝码B摘去,静摩擦力又将如何变化?这说明静摩擦力由什么因素决定?3.问题:当悬挂在绳子下端的砝码为150g时,物块才刚开始相对于桌面板滑动,这时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总结:(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二、滑动摩擦力(演示实验):1.问题:一旦物块滑动后,我们只要挂130g砝码,就能使物块维持匀速运动。这时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方向如何?2.再做演示实验,在刚才的大木块上再放一块小木块,发现要挂140g的砝码,才能使物块维持匀速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