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安装要求及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566938 上传时间:2019-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工程安装要求及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模板工程安装要求及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模板工程安装要求及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模板工程安装要求及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模板工程安装要求及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板工程安装要求及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工程安装要求及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模板安装技术要求1、立杆间距、板面支撑的立杆间隙不大于1米,梁底两侧立杆间距不大于60cm,梁截面大于200300cm的,必须每根立杆加设防滑扣。客厅部分必须加设纵横向剪刀撑,外围悬挑板或立杆斜支的部分必须有可靠水平拉杆及扫地杆连接。2、楼梯部分等所有支撑系统严禁使用钢木混支。3、电梯井位置的支模必须有可靠立足点,无有效立足点的必须佩带安全带。4、所有梁板及外围处,不得使用水平探头杆作为受力支撑点。5、剪力墙加固必须使用双钢管加固(起步20cm以上加40cm间距,其余间距60cm),加固通过打孔拉结穿螺栓。6、柱加固使用双钢管打包箍(起步20cm,其余间距60cm)标准层2.9米不少于4道

2、。7、模板拆除时不得一次性将立杆全部拆除不得悬空预留大面积模板,防止模板塌落伤人。8、大面积模板安装时(剪力墙)必须有可靠支撑,防止风荷载及其他原因导致倾覆伤人。9、模板拆除后,从钢平台吊料时,不得将长短不一的木方、模板一并吊运,防止短料在吊运过程中坠落伤人,不得一次性过多的吊运,所有材料不得堆放于外架上,在已支好的模板及刚浇筑的混凝土上单位面积内不得堆放过多、过重的材料,防止坍塌伤人或破坏混凝土结构。10、模板支撑系统严禁借助外架杆件作为支撑点和受力点,或与外架连接等。11、支撑过程中,木工操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拆除外架杆件及防护设施,如需拆除的部分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拆除,工序完成后必须

3、及时恢复。12、模板封模前必须清理墙柱内垃圾,不得在已封堵的梁板柱内加工、刨、锯木料,钢筋绑扎前必须清理干净模板上的垃圾。13、木工机械不得使用倒顺开关,皮带转动位置必须有防护罩,锯片有防护罩防止溅出木屑伤人。14、二次结构、拦水埂等位置的支模,不得使用外架做受力点或支撑,严禁擅自拆除连樯件。15、每层拆除后,必须将外架体、临边洞口处得模板,方料、钢管扣件随层清理干净,模板完成后需将剩余材料码放到指定地点,严禁将其放置外架和临边洞口处,手持电锯严禁使用双股铰链线,不得用竹签把电源线插入插座内。16、泵送混凝土时,砼管道处必须加固稳定,防止模板坍塌,严禁将拆除和模板面上的材料向下乱抛掷。17、高

4、于4米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支架四周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后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二、模板工程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常见模板:木模板、组合胶模板、组合钢模板等,模板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整合篇如下:一、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表面出现蜂窝、孔洞、露筋单位那个现象。 2、产生原因: (1)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 (3)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 (4)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5)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6)梁

5、、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正确,认真制作定型模板;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 (2)钢模板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堵漏;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二、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轴线定位产生误差; (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 (3)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

6、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4)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5)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6)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进行技术交底;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 (4)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

7、,对模板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三、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 (2) 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 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3) 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2) 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

8、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3) 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4)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四、结构变形 1现象 拆模后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

9、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下沉; (5)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7)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露天而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

10、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5)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6) 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

11、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五、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力水清扫,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六、脱模剂使用不当 1、现象 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

12、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2、原因分析 (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2)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 3、防治措施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七、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1、现象 由于模板支撑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2、原因分析 (1)

13、支撑选配马虎,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 (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 3、防治措施 (1)模板支撑系统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 (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 (4)支撑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5)在

14、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八、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 1、现象 由于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等现象 2、原因分析 (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 (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 3、防治措施 (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 模板验收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1、模板严格按照460mm460mm的标准进行开孔,以保证纵横间距为460mm,否则将严重影响模板的周转使用。2、竖向模板(柱、剪力墙)非常容易产生上下模板错缝,浇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