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四讲阅读专题之对比手法的掌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63314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第四讲阅读专题之对比手法的掌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一第四讲阅读专题之对比手法的掌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一第四讲阅读专题之对比手法的掌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一第四讲阅读专题之对比手法的掌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一第四讲阅读专题之对比手法的掌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第四讲阅读专题之对比手法的掌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第四讲阅读专题之对比手法的掌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星火教育一对一辅导教案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初二学科语文授课教师田伶俐上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次课共( )次课课时:3课时教学课题初一第四讲阅读专题之对比手法教学目标1、 阅读理解专题之掌握对比手法。2、 在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识字和词语运用能力。3、 引领学生熟适中考阅读的难度以及常考的题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读懂相应的阅读材料。难点:识记相关解题技巧并熟练运用。教学过程:一、 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8分)妇r( )皆知 义愤填yng( ) 鞠躬尽cu( ) pn( )石 jing ( )乎不同 h( )然 chu( )划 呕心l( )血鲜( )为人知 锲( )而不舍 筹

2、( )划 深邃( ) 仰m( )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1分)A马革果尸 妇儒皆知 心会神凝 彷徨 B感情震荡 燕然勒功 零乱不堪 徙劳C一拍即合 当之无愧 惹人注目 磐石 D和爱可亲 死而后己 无瑕顾及 滑稽3.根据语句内容,选择恰当的一项( )(1分)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 必覆灭。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4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3、。(1分)A.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桔红等。B.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C. 莫泊桑在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渎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有助于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D. 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5用下列哪一句话概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更合适( ) (1分)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曲高和寡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1分)A.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

4、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B. 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C. 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D.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分)A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B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C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D当外国友人来杭州时,受到了杭州人民的热烈欢迎。8.填空:(1分)锲而不舍, 。 鞠躬尽瘁, 。9. 仿照例句将句子补充完整:(2分) 例: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他也许 _,但有 _的烦恼。10.根据所给的典故猜成语:( )( )(1分)论语子路中有:“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

5、小利,则大事不成。”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中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11.三国演义里东吴四大将领是 、 、 、 、 。(2分)二、阅读专题之对比手法【知识梳理】 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用: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答题格式:运用对比手法,把( )和( )进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性。例题分析:比较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

6、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2)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参考答案: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典型市侩的性格。【典例讲解】课内阅读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

7、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8、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2分) 2.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 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 性格和为人。 ( 2分)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原因是?(2分) 4.文章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2分)【巩固提升】(

9、一)阳光的疤痕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阳光。这阳光是那么真切,离开乡村多年,只要一想起,背上仍残留着一种阳光暴晒留下的辣痛。夏历六七月间是收割稻子的时候,天气特别炎热。天未亮,蝉就在房前屋后喊起热来,不到上午九点,树叶就耷拉下来,叶子皱巴巴的,像被什么揉皱了,如果树会出声,大概会毫不顾忌地喊出痛来。土埕上的石凳已经被太阳捂得发烫,树荫下狗伸出舌头淌汗,湿湿的,仿佛苍苔上拧出的那种。从点多起床干到这时,我早就腰酸腿软,晒了几个钟头的太阳,我的背部仿佛被什么动物的利爪挠过一般,热辣辣地疼。回家吃早饭,我扒拉几口就再也吃不下,只一杯接一杯地灌冷开水,直到肚子发胀,还觉得口干舌燥。我想对父

10、亲讲让自己歇一会儿,但看着他黝黑脸上如小泉潺潺的汗水,我把冒出来的话连同唾沫都咽进肚里,提着镰刀跟在父亲的背后又上田去了。九点的阳光将父亲的身影拉得很长,我与父亲的距离只有两三步路,有好几次,我的影子与父亲并肩而行了。但当我回过头,发现父亲的身影黑黝黝的,仿佛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有好几次我的步伐动摇了,我想:也许我再向前几步,我就会重复父亲的命运,踩在父亲的影子上。说实在的,我当时感觉一种深陷的、无法摆脱的恐慌和悲哀。父亲没有回头,也许他的眼中只有那波浪起伏的稻谷。他背上的汗水和那个少年的我的脸上的汗水淋漓的流在我多年之后的记忆中。刚才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此时变成一个大得可怕的白炽灯,我再也不敢

11、抬头与之对视。走进稻田,刚弯腰,炎热的阳光早已透过沾在背上的衣服扎进肌肤。起初尖细如麦芒,后来如荆棘上的尖刺,临近中午,阳光如一些细小的针尖,密密麻麻地扎进每一寸呈给太阳的肌肤。背部的温度由热、炎热到灼热渐次升高,直到觉得自己快要燃烧一般。汗水淋漓地流出,后来就没有了,被太阳“蒸”干了,抬头看父亲的背影,背上的衣服泛出一层淡淡的盐渍。多年以后,远离乡村阳光的我很煽情地把自己弯腰俯向庄稼的身影比做一柄“新镰”,把炎热的阳光比做铸炼钢铁的熔炉,把汗水比做淬火的水。其实自从我开始写矫情的诗歌始,乡土和阳光早已变成我手上的一捧展览品。远离乡村的我,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就炫耀自己经历过的痛苦。我们的乡村当

12、时长的最多的是苦楝树,诗歌在庄稼中是完全没有生长空间的。土生土长的农人。土生土长的庄稼。但没有土生土长的诗歌。我的腰弯得更低了,这样做的目的,只为减少太阳照射身上的面积,至于这样做会更累的感觉早已麻木了。酸软的手臂和腰肢变得僵硬,特别是臂部的肌肉有点肿胀起来的感觉。但我不敢停下来,怕一停下动作,自己就会被炎热的太阳“压倒”。热原来也有“重量”,久处炎热阳光下的人才会真切体会到。嘴里已经没有一点唾沫,舌头像板硬的石板,我无力将它推动。水分被蒸发干了,只剩下干涸的眼神,望向远处密密麻麻的庄稼。我的手机械地动着。没有一丝风,听得到空气在谷穗上热烘烘地作响多年以后,我重读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总有异样的体会。农人爱惜米粒,那是爱惜自己的生命。那一天夜里,我从噩梦中惊醒,背部仿佛失火一般,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