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定稿)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546531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定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种植养殖教学计划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教职成厅20141号)、河南省教育厅关于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的通知(教人2016824号)、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名单的通知(教职成2016594号)要求,确保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种植养殖类教学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培养制度、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

2、,深入推进面向农村农民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二、培养目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行“送教下乡、进村办班、农学结合、半农半读、弹性学制”的办学模式。通过2年时间,使其职业化程度明显提高、总体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显著改善,促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强化人才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做出积极贡献。三、招生对象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畜禽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

3、、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转业复员军人、返乡务农人员、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其他各类农业从业者。五、基本学制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2年,根据具体情况可延长至3年,最长不超过6年,总学时2720学时。教学点主要面向养殖专业村、农场、养殖场、农业企业养殖企业或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设置,通过集中学习、现场授课、到场指导等方式使学员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公共基础课程1、新型农民素质与礼仪2、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道德与法律知识,从而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做守法公民并学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农村经济与社会掌握农村社会学、经

4、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用于指导社会实践4、创新与创业指导掌握创新与创业的重要思想及重要性,并培养其创新与创业能力。5、农村信息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使信息技术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6、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学习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要参与健康实践研究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关注自己、家庭、村庄的健康问题,为改善当地的卫生状况,提高自己、家庭及村民的生命生活质量献计献策。7、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要求学员掌握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业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了解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5、8、农业经济管理知识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熟悉农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及农业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加深对农业经济政策的理解。(二)专业核心课:9、生猪养殖使学员了解猪的品种、繁育、饲养管理、营养与饲料、卫生防疫及疾病防治。10、牛羊养殖使学员了解牛羊的品种、繁育、饲养管理、营养与饲料、卫生防疫及疾病防治。11、家禽养殖使学员了解鸡、鸭、鹅的品种、繁育、饲养管理、营养与饲料、卫生防疫及疾病防治。12、特种动物养殖使学员了解特种动物繁育、饲养管理、营养与饲料、卫生防疫及疾病防治。13、宠物养护使学员了解猫、犬的品种、繁育、饲养管理、营养与饲料、卫生防疫及疾病防治。14、

6、畜禽疫病防治技术通过学习此课程,能够掌握畜禽疫病的病源、流行病学、发病机理、防治的知识技能,具备畜禽疫病防治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有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15、畜禽生产环境卫生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畜禽生产的环境卫生常识,养成生产不忘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产习惯。16、果树生产17、蔬菜生产 18、农作物生产技术19、植物保护(三)、能力拓展课20、饲料加工技术了解多种饲料的营养成分、畜禽的营养标准及全价饲料的配制和生产加工技术。21、饲料与畜禽产品营销掌握畜禽产品营销的四大特点:营销观念要新,营销策略要活、营销效率要高、营销目标要稳。22、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学习农业产品化过程中的组织形式及特

7、征,了解当前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从而采取一系列先进措施,促进农业产品化经营的发展过程。23、农村经纪人务实培养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市场信息,熟悉本地资源的农村经纪人。他们一方面把家乡的农副产品推销出去,一方面又把新信息、新技术带回村里,帮助广大农民致富。(四)实践课24、畜禽生产经营通过实践教学,使学员掌握养殖新技术,了解畜禽的品种、繁育、饲养管理、营养与饲料、卫生防疫及疾病防治。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表(总表)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2017级种植养殖课程安排及学时分配表序号课程名称学期课时学分备注1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与礼仪第一学期3222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第一学期3223畜禽生产环境卫

8、生第一学期12884饲料加工技术第一学期12885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第一学期12886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一学期12887生猪养殖第二学期160108牛羊养殖第二学期160109农村信息技术第二学期64410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第二学期64411果树生产第二学期128812饲料与畜禽产品营销第二学期128813农村经济与社会第三学期64414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第三学期64415家禽养殖第三学期1601016特种动物养殖第三学期128817蔬菜生产第三学期128818农村经纪人务实第三学期128819宠物养护第四学期64420畜禽生产经营第四学期1601021畜禽疫病防治技术第四学期1601022植物保

9、护第四学期128823农业产业化经营第四学期128824创新与创业指导第四学期1288合计2720170六、教学形式(一)理论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员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学员了解、掌握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为学员掌握专业技能打好理论基础。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1.教学形式。分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两种。(1)课堂教学。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教学点进行授课。提倡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2)远程教学。授课教师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方式授课,组织学员在线或实时学习相关课程。2.学习

10、方式。分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两种。(1)集中学习。由学校统一组织,学员集中进行学习。在集中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演示、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调动学员积极性。(2)分散学习。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学员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多媒体教材、网络辅导资源或教学包及互联网信息化在线学习平台等自主学习。分散学习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员自身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指导、辅导和答疑。(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扩展和深化。构建符合农业从业者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员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

11、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教学形式。分实验实习、专业见习、技能实训和岗位实践4种。(1)实验实习。根据课程学习需要组织学员验证理论知识,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以教师演示、学员操作为主要形式,加深学员对理论的理解。(2)专业见习。组织学员到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场、合作社、专业户、等地进行考察、交流,使学员了解现代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方式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了解现代种植、养殖发展方向,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3)技能实训。组织学员到实习基地、农场、养殖场、合作社等地进行技能训练,使学员通过职业岗位实务训练,掌握关键环节操作技能,巩固加深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获得专项操作

12、技能的实际工作经验。(4)岗位实践。学员结合本职工作岗位进行生产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2.组织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实践教学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分散实践教学由学员在本职岗位上,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实习和岗位实践。七、入学注册按照省教育厅、省招办及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学员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等要求,进行新生注册工作,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注册新生要在培养项目办公室进行备案。八、教学安排根据学员生产经营实际和农时季节特点,按年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科学编制并公布课程表,组织教学。上课作息时间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规律,

1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农忙时多实践指导生产,农闲时多安排理论教学。教学安排做到教学进度与动植物生长的周期同步,集中学习与种植、养殖生产交替进行,教学安排与农时季节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相结合,要注重学员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并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我们学校负责提供种植、养殖专业及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支持服务。九、学员管理1.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学员管理制度,严格学员管理,落实课堂学习、网上学习、实验实习、专业见习、技能实训、岗位实践、考试考核等学习环节,培养良好学风。2.学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要求和规定参加理论教学和实践

14、教学。学校对学员的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践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反映学习成果。3.学员不能无故缺席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特殊情况需请假。凡无故缺席达到本课程理论教学时间的百分之十以上,或实习请假超过全部实习时间的三分之一者,取消其参加该课程考试或实践成果考核的资格。4学校及时将注册学员的信息录入中等职业学校学员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注册和学籍认定。同时及时报送、处理学员退学、转学等学籍异动情况,对学员学籍进行有效管理。5.学校对学员招生、注册、考试考核、学分认定、毕业颁证等资料建立电子和纸质档案,形成系统完整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学员学习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查性。十、学分认定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以学时数考核学习量,以学分认定学习成果。学时与学分按照16个学时折合1个学分计算。学分计算以课程为基本单位。每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通过相应的考试考核,即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累计修满2720学时、获得170学分即可毕业。学分由课程学分和认定学分两部分构成。学分认定执行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十一、考核发证 (一)考核方式 考核实行考试和考查相结合。对学员的考试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三种方式。一门课程要求以上三种考核都要达到合格以上方能通过并给予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