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新品种-周公红茄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8514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茄子新品种-周公红茄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茄子新品种-周公红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茄子新品种-周公红茄(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茄子新品种公紫红长茄这个品种跟其他不同,茎杆粗大,叶片厚长,耐热耐湿,对青枯病、疫病等较具抵抗性。”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周公堂村书记罗桂明告诉笔者,受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水稻茄子梅菜一年三熟高效无公害栽培模式开发应用”的惠顾,近几年,横沥镇周公红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近 周公堂村面积就达 1000 亩(含复种),每年为村民带来约 8000 元亩的纯收入。惠州市惠城区菜篮子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涛农艺师分析说,周公红茄品种耐热耐湿,周年可在相对潮湿的条件下健壮生长。品种“野性”很强,产量特高,亩产达 6000 公斤。笔者日前在周公紫红长茄原产地周公堂村采访时看到,村庄依山傍水,溪水环

2、流,茄子洼沟内几乎周年积水,但见红茄长势良好,田间很少发现感病植株。耐热耐湿,品种绝对优势周公红茄属紫红长茄类型品种,植株直立,分枝性强,叶片较疏小;较早熟,播种至初收 7794 天,采收期 90 天左右,全生育期 166185 天;平均单株结果数为 20 个,果长 米,横径 米,单果重 ;果实长棒形、头尾均匀,果皮深紫红色、色泽光亮,皮薄、韧性好,耐贮运;果肉白色,肉质细嫩,纤维少,口感佳;抗逆性强,对青枯病、疫病的抗性表现特佳,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栽培。省农科院蔬菜所陈家旺研究员说,周公红茄与其他品种相比,植株较高大、直立,分枝性强,第一雌花着生早,产量性状有较显著的优势,在市场上有较强的

3、竞争力。耐热耐湿性表现强,大田种植几乎没有病死苗,产量稳定,一般每亩产量 45005500 公斤。实施轮作,栽培效益明显横沥镇农办主任陈海生说,通过几年的试验,新模式比传统的“水稻水稻梅菜”模式年增收 5150 元亩,比专业种菜农户年纯收入(平均 6500 元)增加1550 元;而且实施水稻与蔬菜轮作模式的管理简便,实际操作性强。在土桥村,菜农老卢向笔者算了一笔帐:水稻平均亩产量 500 公斤,按市场收购价 公斤计,产值 750 元;茄子平均亩产 4500 公斤(平均售价 公斤),产值 7200 元;梅菜亩均产量 4000 公斤(鲜菜均价 公斤),产值 2400 元。以上合计总收入 10350

4、 元,扣除三茬成本 2300 元(水稻 200 元,茄子 1500 元,梅菜 600 元),亩纯收入 8050 元以上,比传统耕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增加一倍还多。张涛介绍,这个栽培模式的突出特点是:茬口安排合理,水稻于 3 月上中旬播种,6 月中下旬收获;茄子于 6 月上旬播种育苗,7 月上旬移栽,8 月下旬开始收获,到 11 月中下旬结束;梅菜于 10 月中旬播种育苗,11 月中下旬定植,次年 2 月中下旬收获。单位土地利用率高,技术操作简便;实施水旱轮作,粮菜兼顾,病虫害减少,土壤地力得到合理保护;优化品种布局,提高经济效益。该栽培模式还适合在粤西、粤北地区和城郊农村以及长年连作蔬菜而引起土壤地力下降、土传病害严重发生的珠三角等地区推广应用。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