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科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98502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茄科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茄科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茄科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茄科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锄头农业技术库茄科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广西桂南地区冬季气候温暖无明显霜冻,是冬种蔬菜南菜北运的好地方,因此在收完晚稻后搞冬种蔬菜,于春节后供应上市,经济效益较高,另谱“一年之计在于秋冬”的新篇章,这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又一途径。在众多种植蔬菜品种中,茄科(番茄、辣椒、茄子)蔬菜以其独特的种植优势受到当地农民的青睐,据统计常年种植面积有 8 万亩左右,预测种植面积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合浦县在多年种植过程中,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的病毒病危害造成“三落病”(落叶、落花、落果)给菜农带来极大经济损失,轻者生长受阻,开花结果少,重者整株叶片落光,植株枯死,因此引起广大菜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

2、笔者根据几年来植保工作总结的经验,就病毒的发生与防治谈谈自己的见解,供广大菜农参考。1、病症识别其症状主要有花叶坏死型和叶片畸形丛生两种。(1)花叶坏死型病叶上呈现明显的淡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症状,有的出现褐色坏死斑,自叶片主脉沿茎部发生坏死条斑,落叶、落花、落果,以致整株死亡。(2)畸形丛生初期叶脉褪绿,出现斑驳花叶,叶片增厚,变窄,线状,茎节间缩短,畸形,枝条丛生,后期植株矮化,果实上呈现深绿和浅绿斑驳,病果畸形,易脱落。2、发病规律其病毒病传播途径随其毒源种类不同而异,但主要分为虫传和接触传染两大类。(1)花叶坏死型这种病由烟草花叶病毒(起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从植株上的微伤口侵入。其发病

3、条件在高温干旱,多年连作,植株柔嫩,土壤贫瘠,管理粗放等都会加重其发病。(2)畸形丛生这种病由蚜虫、蓟马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带黄瓜花叶病(播而染病。在高温干旱,在蚜虫、蓟马大量发生时严重。3、防治措施目前该病还未有特效药来防治,只能通过栽培技术管理早期防治蚜虫、蓟马等集中防治措施来防治或有效地减轻病毒,达到丰产的目的。(1)选用抗病品种番茄品种有:中杂 7 号,双抗 5 号、中杂 9 号等;辣椒品种有:津椒 3 号、甜杂 1 号、甜杂 2 号、大柿椒等;茄子品种有:青选 4 号、丰研 1 号、辽茄 3 号等。(2)进行轮作,减轻病害茄科植物之间不能连作,可与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最好是与水稻等进行水旱轮作,防病效果好,同时要求在栽培上要做到培育壮苗,选不带病的苗移植,并结合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勤浇水。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防病能力。(3)施药防治蚜虫、蓟马是传播茄科植物病毒的媒介,所以要早期防治蚜虫、蓟马,减轻病金锄头农业技术库害,达到“虫病兼治”的效果。可选用 20%康福多乳油 4000 倍液+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氨基酸类叶肥混合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 300 倍液,或 病灵800 倍液混配叶面肥绿芬威 10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施全株,连续施药 34 次,每次间隔 710 天。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