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鼎湖山听泉教案 北京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497032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鼎湖山听泉教案 北京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鼎湖山听泉教案 北京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鼎湖山听泉教案 北京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鼎湖山听泉教案 北京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鼎湖山听泉教案 北京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鼎湖山听泉教案 北京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鼎湖山听泉教案 北京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鼎湖山听泉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

2、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鼎湖山听泉位于北京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笔隽永雅致,立意耐人寻味。作家匠心独运,以自己的行踪为序,按照“初闻泉声,引人入胜见泉联想,深夜听泉,感悟人生”的思路,作者采用视听连觉的方式,空灵纵逸而又蕴藉深厚。鼎湖山听泉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意境来自于对鼎湖山的真切感受作者借助独特的文化意象和自然山水,将诗歌的激情、历史的沉思和哲学的睿智熔铸于散文之中。通过对乐曲起伏变化的阐释,道出了作者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规律的领悟。通过泉水奏鸣曲让学生体悟生命的哲理,在人的一生中,不仅有坦途,也有逆境,

3、但是只要有一颗执着向上的心,最终必将实现自我人生的豪迈。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朗读能力、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懂文章内容,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启发与引导下,轻松自如地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方式: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了启发式、自主学习方式、合作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并辅以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安排穿插在各教学环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和讲解相关内容,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提高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理解,充分地体现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教学手段:本课教学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软件,

4、把教学内容声情并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学得自主、有效。技术准备:ppt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描写泉水和泉声的重点语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泉水声音的描写、泉水样子的描写,了解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通过自读体会、合作交流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由泉声运动的轨迹感悟生命的历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读探究体会泉水运动的轨迹中所蕴含的生命哲理。教学重点:通过体会泉水的声音和泉水的样子的语句,感悟出生命的历程中有坦途也有逆境,要有执着坚强的精神,勇往直前,最终实现生命的豪迈。教学难点:理解泉水生命运动的轨迹,进而体悟人

5、的生命运动轨迹。问题框架(可选项)1、本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以及每部分段意。 2、自学提示,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泉声的词语,画出描写泉水样子的句子。3、小组合作,导学卡引导学生,通过泉水的轨迹感悟生命运动的轨迹。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一)理清篇章结构,温故而知新导入新课。(二)自学提示。(三)导学卡引导小组合作,围绕重点,品读感悟。(四)自然欣赏,品味人生。(五)情感升华,当堂练笔。(六)继学卡呈现作业。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理清篇章结构温故而知新导入新课。1、 本文根据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划分为哪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段意。2、 请将以下三组

6、词语集体朗读一遍。淙淙 清纯悦耳 轻快活泼清亮 交错流泻 遮断路面草丰林茂 繁花似锦 古树参天你发现了什么?过渡语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入夜的鼎湖山,去聆听那源于大自然的美妙声音。齐读课题。预设:三部分。第一部分(1):交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薄雾笼罩下的鼎湖山。第二部分(2)白天进山观泉。从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三个部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第三部分(3-5)夜宿庆云寺听泉,由此引发的生命感悟。学生明晰地回答。学生大声朗读词语。学生思考。预设:第一组词语都是描写泉水声音的,第二组词语都是描写泉水样子的。第三组词语是写泉水流过的地方绿树成荫像大海的波浪一样。高年级学段,从篇章结构入手,通过

7、理清篇章结构进而引导学生进入重点段落的学习。2分钟自学提示(一)自学提示 1、默读第四自然段,请你用“”画出描写泉声的词语,用“”画出描写泉水样子的句子。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预设:泉声词语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气势磅礴、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描写泉水样子的句子: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石缝间跌落的涧水;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飞瀑急流跌入深潭。学生感悟读,集体读出自习的成果。学生通过自学提示,获取直接信息。多媒体播放视频6分钟二、导学卡引导小组合作,围绕重点,品读感悟。(2) 小组合作,理解泉水运动的生命轨迹1、 出示导学卡泉 声泉水的样子我的感受对生命的感悟轻 柔草丛中

8、流淌的小溪清 脆石缝间跌落的涧水厚重回响汇聚于空谷的无数道细流雄浑磅礴跌入深潭的飞瀑急流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 绕过树根 拍打卵石 穿越草丛 流连花间 泉水奏鸣曲生命奏鸣曲2、在学生的汇报中,点拨和生成。3、 点拨:对生命的品味,引导学生晚上在庆云寺,抓住“聆听、辨识、品味,是泉水声音和泉水样子让作者品味人生,思考生命。4、 在分析时引导学生抓住“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让学生思考泉水流动轨迹带给我的感受。导语:泉水在草丛中流淌是平缓的,那石缝间跌落的涧水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过渡语: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让我们感受到急促,无数道细流从四面八方汇聚于空谷,谁来和大家分享?导语:大

9、家想象一下,泉水流经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导语:你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一路走来,任何艰难险阻都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泉水生命的那份执着和坚强。过渡语:正是这份执着和坚强成就了泉水的生命的豪迈。谁来分享?5、 点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这是一场音乐会,是泉水的凑名曲,引申为这也正是生命的凑名曲。导语:泉水奏鸣曲让我们看到了泉水的流动轨迹,这对你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出示作者的背景资料,进行迁移,将学生自然引到对生命的思考。那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泉声更让我们回味无穷。同学们迅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学习,每个小组内的发言者、记录者、鼓励者、监督者都将发挥自己不

10、同的作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预设:柔美、轻柔、平坦个人读女生齐读预设:急促学生抓住“琵琶”乐器的特点,感悟出泉水拍打卵石的叮咚、清脆的声音。预设:坚持、坚强生回答:树木、高山、石头生感悟到执着一男生读一女生读男生集体读预设:自豪、豪迈学生读作者的背景资料对生命的品味:泉水在草丛中平缓流淌,象征人生有时是平坦的对生命的品味:跌落石缝的涧水象征人的生命过程会遇到挫折对生命的品味:生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要拥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不怕困难,用毅力克服困难。对生命的品味:用执着克服了生命的困难,最终达到生命的顶峰,实现人生的豪迈。对生命的品味:生命的历程中有时候是平坦的。对生命的品味,人生的过程

11、有高潮的时刻,也有低谷的状态,无论遇到什么,都无法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最终我们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的豪迈。第二小组全体同学想和大家一起将这种生命的感悟读出来。第四小组发动男生将这种生命的豪迈读出来。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将这种生命运动的轨迹用自己的感情读完了泉水运动的过程。通过泉声和泉水的样子的描写,让学生品味生命运动的轨迹。将学生对生命的品味进行升华。小组在品味中不断用朗读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来。多媒体10分钟7分钟3分钟三、自然欣赏,品味人生让我们带着这份对生命的感悟来读。幻灯片出示。现在我们再次走进鼎湖山的美景,静静地聆听这生命的声音。1、 播放配乐幻灯片2、 老师朗诵旁白 学生欣赏,听老师朗诵

12、视听连觉,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系统,边看、边听、边思。为学生创设意境。多媒体5分钟四、情感提升欣赏了这悦耳清纯的大自然的乐章,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再来欣赏地读。配乐有感情地读。朗读中品味生命3分钟五、当堂练笔请你再次跟随作者一起去辨识、聆听、品味鼎湖山美妙的泉声。从中任选一处认为最美妙的景观,完成下列任意一题,写一两句话。1、 写出自己的欣赏和品味2、 写出自己的体会3、 如果你和作者达成共鸣,写下你的感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3分钟六、继学卡呈现作业 1、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推荐阅读:请你找到鼎湖山听泉的原文,再去读一读,品一品。学生记录继学卡的内容提升学生语言积累,拓展阅读。多媒体1分钟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 入耳 聆听 入目 辨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