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ct诊断演示文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8470776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腺瘤ct诊断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胸腺瘤ct诊断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胸腺瘤ct诊断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胸腺瘤ct诊断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胸腺瘤ct诊断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腺瘤ct诊断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腺瘤ct诊断演示文稿(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目的 观察非侵袭性、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搜集5例胸腺瘤随访结果,并其CT表现作分析报告。结果 本组5例中,非侵袭性1例,侵袭性4例;位于前中上纵隔3例,前中纵隔2例;肿块直径10cm 2例,5cm 1例,5cm 2例;肿块密度不均3例,钙化1例,明显分叶状3例;上腔静脉受侵犯2例;心包膜转移结节2例,胸膜转移结节1例;心包、胸腔积液2例;胸骨、肋骨破坏1例;胸壁软组织明显增厚及侧支循环形成1例。结论 非侵袭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的区分主要依靠包膜的完整及对周围脂肪层的浸润、远处有无转移等。,【关键词】胸腺瘤 随访 非侵袭性 侵袭性 浸润 转移,胸腺瘤在日常工作中也曾碰到

2、,但侵袭性胸腺瘤的病例则较少见,本院自拥有CT机以来,经随访证实胸腺瘤的,也只有5例。笔记就其CT表现作一定的分析,同时供大家借鉴。,一、资料与方法,本组搜集胸腺瘤病例资料5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76岁。胸骨后胸痛2例,胸闷1例,胸廓畸形隆起1例,咳嗽、咳痰2例,气急2例,声音音调改变1例,胸片误诊肺癌2例。,使用GE Hispeed CT/DX i螺旋CT机,以胸廓入口为基线向下扫描,至肺脏下界。常规平扫加动脉期、门脉期扫描。扫描条件:140KV,140mA,1.0s/r,层厚、间距510mm,Pitch 1,床进速度10mm/s。全部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射液,

3、以程控高压注射器于肘前静脉注入,速率为2.02.5ml/s,总量90ml。扫描时间分别为开始注射对比剂后40s、65s。,二、结果,本组5例中,非侵袭性胸腺瘤1例,侵袭性4例;位于前中上纵隔3例,前中纵隔2例;肿块直径10cm 2例,5cm 1例,5cm 2例;肿块密度不均3例,钙化1例,明显分叶状3例;上腔静脉受侵犯2例;心包膜转移结节2例,胸膜转移结节1例;心包、胸腔积液2例;胸骨、肋骨破坏1例;胸壁软组织明显增厚及侧支循环形成1例。非侵袭性胸腺瘤1例有完整包膜,未见明显周围浸润及转移征象。,三、讨论,胸腺瘤是最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也是发生在胸腺的最常见肿瘤,一般发病年龄偏大,但也偶见于年

4、轻人。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百分比与统计病例资料的来源有关,一般为1045%。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可有很大的很大的差异,仅有眼睑无力下垂很容易被忽略。,胸腺瘤的良、恶性之分,近年来已渐趋一致地认为主要与有无包膜浸润或种植相关,将其分为非侵袭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两种3,良性者呈膨胀生长,有完整包膜,手术切除不复发;恶性者有包膜及邻近组织的浸润,手术切除后常复发。Ring等建议将胸腺瘤分为三期:期为包膜完整无侵犯;期为包膜侵犯,肿瘤侵犯至邻近的脂肪、胸膜;a期肿瘤侵犯至周围器官及胸内扩散;b期为肿瘤伴远处转移1。,胸腺瘤多位于心脏大血管前区正中线上,也可偏于一侧或突向两侧,属纵隔7分区的前中区及前上区。较小的胸腺瘤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或呈分叶状。肿块内为软组织密度,少数胸腺瘤肿块内可见斑点状钙化灶。本组病例中我们有1例发现钙化灶的存在。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强化,部分囊变区无强化。肿块较大时占位效应明显,本组肿块直径10cm 2例,对周围血管推移及浸润明显。侵袭性胸腺瘤多以浸润方式顺沿邻近的胸膜、心包发展,表现为心包膜不规则增厚和心包腔积液,胸膜上结节;很少发生血行、淋巴转移2。见以下病例:,例1,女性,61岁。胸闷,气促2月余。心浊音界扩大。心包积液未找到癌细胞。,例2,男性,48岁。胸部正侧位。,例3,男性,53岁。,例4,女性,75岁。,例5,女性,69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