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454701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论文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课程论文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时间: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洪水灾害问题,都影响到了水资源长久有效的利用,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各种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科学的水资源管理。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优化调度、科学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资源基础,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 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病原体污染。(2)需氧物质污染。 (3)植物营养物质污染。(4)石油污染。(5)热污染。(

2、6)有毒化学物质污染,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有机物的污染。 (7)无机物污染。 (8)放射性污染。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有效扭转。苏州乃至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并已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1999年1月1日由国务院9部委联合开展了“聚焦太湖零点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包括苏州在内的整个太湖流域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日益恶化,湿地沼泽大量减少,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系的自净能力不断下降。湖泊、河道、湿地以及各类养殖水体,构成了苏州水域生态环境,在调节气候、维护生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城市肌体的健康运行。然而,随着工业化、城

3、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苏州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城市之肾”的功能已日趋衰竭。地下水超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地表水水质的日益恶化,不少工厂转而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的超强度开采大大超过了自然补给量,导致地下水资源趋于枯竭,形成大面积的超采漏斗区,造成地面下沉等地质灾害。虽然自1997年开始对地下水进行控采,较大地压缩了地下水的开采量,尤其是2001年省人大立法对苏锡常实施地下水禁采后,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地面沉降的速率开始趋缓,但今年二季度最低水位仍达57.06米(地下水水位距基准面的距离),地质灾害的隐患还远远没有消除。由于地面下沉的危害性是在经历漫长的过程后才被人们觉察出来

4、的,其灾害不像洪水暴发来得急促,也不像沙漠化那样一目了然,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这种状况如不改变,一旦地面下沉到与海平面近乎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那将是比黄河、长江的洪涝灾害,比草原沙漠化的灾害更为严重。城市废水污水排放总量增大,而污水处理能力则严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河道水系严重破坏,河水的自然流动速率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管理体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水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诚然,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环境整治措施,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苏州水资源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依然要积极努力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5、,以下提出一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一是做好防洪抗旱工作。防洪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正确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给洪水以出路,这一思路,不仅要体现在抗洪期间,还要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予以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我国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立完善的防洪管理制度,确保、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做好抗旱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是保障饮水安全。把保证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加强水资源保护,切实保护

6、好饮用水水源,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三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通过对社会管理制度的变革,调整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进行制度建设,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要实施综合措施,重点是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 四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按计划建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加强南水北调西线

7、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末开工建设。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五是做好水利工作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实施保护生态与环境的措施,在发挥好河流功能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河流生态系统。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水库移民工作。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六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服务“三农”始终是水利工作必须着力加强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

8、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为目标,完善灌区的灌溉和排涝体系,推进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灌区生产能力;发展以灌溉草饲料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加快发展农村水电;做好水利血防工作,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发生;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 七是加强宣传,增强水环境意识。水是资源和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自身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从人与自然相协调、经济与环境相一致的高度,充分认识水资源、水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水环境、水资源的紧迫性,形成爱水、惜水、节水、护水的全民意识。要进一步加强对城乡居民的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

9、生活习惯。要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通过科学攻关和技术改造,大力实施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尽早建成节水型城市。二、水资源管理应坚持的原则水资源管理是由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带有一定行政职能的管理行为,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 坚持水是国家资源的原则(二) 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三) 坚持整体考虑和系统管理的原则(四) 坚持用水价进行经济管理的原则众所周知,20世纪是争夺土地和为控制石油而战的世纪;21世纪则将是争夺淡水资源和控制太空及核心技术的世纪。如果说21世纪发生大的地区冲突或战争的话,那么,很大

10、程度上是因争夺淡水资源引起。人类加快探索研究太空的步伐,也主要是寻找适合人类生存必需的淡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事关人类生存;利用水资源,前提必须善处厚待湿地、水体,将其视为生命本体、自己的眼睛、刚出世的爱婴,精心呵护、维持水体的原生态。所谓(水体、环境)的原生态,是指承载人类和其他物种合理需要的自然质量状态,在此基础上适度利用水体的承载能力和自净化能力,以滋养大地生灵万物。“湿地是地球之肾、森林是地球之肺”,正是因水而在的湿地和森林,才维系着地球上的生物 种群。科学证实,浩瀚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有水。人水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也反映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种群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全民浮躁、上

11、下癫狂的时今,回归理性、重新认识和正确定位人水关系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深刻领悟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这一本质,对于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平安社会非常重要。目前,不和谐的态势大于和谐的追求,不顾后果的发展与消费完全扭曲了当代人的心灵;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企业商人,唯利是图;底层民众,跟市造污,导致土地、淡水、森林和植被等资源紧张、环境不堪重负。水环境十分脆弱,善处厚待湿地、水体,就是只能利用、不能盲目侵占和消灭水体。保护好水环境是开发水资源、水能资源、水生态资源以及高潜质的水旅游资源的前提和保证。我们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盲目发展、重复投资。在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中

12、,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下促进合理利用”。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可操作的“环保”法律制度与执法体系,严格监管、严惩行政不作为和执法腐败,整肃环保执法队伍,实行执法岗位异地轮换,组建直属中央政府的环保执法武装警察并授予特权,从重、从快打击执法、行政和污染企业的勾结行为;对于违法行为(无论其性质或损害后果)尤其是那些恶意排污又当着媒体记者胡说八道、造假的执法及行政和污染企业责任人应该“先杀后审、诛灭九族”,加大违法者的成本与代价(这也许有发泄的成份,但更多地是清醒;因为破坏生态环境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比杀人、放火的刑事犯罪严重万倍;不以极端的方式严惩他们,人类就毁于他们

13、;孰轻孰重,正义和文明者定会赞成本观点)。姑息其恶行,无异于号召或鼓励大家都违法。楼兰古国灭亡前,后知后觉的国王下令禁止砍树并剿杀伐树者,已经太晚!如果我们不想步其后尘,现在可能还来得及。“南水北调”总体上是在全国范围内配置水资源,但目前的所谓“东、中、西”三线调水方案,主要解决华北、西北即黄河流域的工业与城市用水,并非用于种树、植被、恢复生态和水环境建设,谈不上合理利用。首先,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污染越来越重、水环境越来越恶劣、治理代价越来越大;第二,实行全年调水,不能保证有足够水量可调;第三,水源地丰枯变化不规则,枯水年及较枯年份远多于丰水年,尤其在一年中的枯水期,水源地本身也缺水;第四,河

14、流上游取水点大都是生态脆弱区,年径流总量小,调水可能对上游地区生态产生不利影响;第五,调水区与受水区的利益如何协调、损失怎样补偿?这是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西藏自治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4 482亿m 3,其中雅鲁藏布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1 400亿m 3、澜沧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760亿m 3、怒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703亿m 3,三江年出境合计2 863亿m 3,占全区总量的63%。为保证西藏高原生态脆弱区自身用水和境外水量,“藏水北调”方案应控制在400亿m 3左右,约占三江年出境总量的14%。初配方案:120亿m 3输金沙江(其中80亿m 3经三峡水库渠送中线水源点湖北丹江口水库;40亿

15、m 3过三峡大坝、葛洲坝大坝,由湖北荆州向汉江补水);另280亿m 3分别调配到西北六省(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山西和陕西)用于改善生态。笔者在文中多次强调调水主要用于生态,是考虑调水首要目的是“造血”,而不是对垂危病人“输氧”。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和怒江为国际河流,按照国际惯例我们有开发权和使用权,但我们仍应遵循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方针,通过外交途径与下游国家协商,在不较大影响下游国家水质和水资源总量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水能资源,适度调水解困与引水植被、灌溉,以此改善和控制上游(高原)生态。笔者赞佩郭开老先生的探索精神和调水思路,他比某些专家和政府职能部委的此类研究更务

16、实、更细致、更科学、更“专业”,却不赞成老先生的调水规模;净调2 006亿m 3的水,考虑15%的蒸发损失,相当于调走2 307亿m 3的水,占西藏自治区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52%;除工程庞大、难度巨大、投资浩大外,对于生态的不可预见性及“同丰同枯”的同频河流仅适用季节性调水条件以及输水明渠、隧道的结构尺寸等,都可能使方案难成立。不仅如此,调2 307亿m 3的水若配置不当,还可能造成局部河段的防洪、防凌压力并增加此类投入。就拿“谁污染,谁治理”来说吧,什么是污染呢? 对于企业来说,超标排放才是污染,只要企业排放的废气和废水没有超出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排放标准,就不能说企业污染了,企业就没有治理的责任。但是,不超标并不是没有排放污染物,只是排放的污染物的浓度没有超出国家或地方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少数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