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485问题点分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447286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s485问题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rs485问题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rs485问题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rs485问题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rs485问题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s485问题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s485问题点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S485技术要求点击次数:830 发布时间:2011-9-161、 RS485总线需要匹配,匹配不好会引起信号失真,从而导致控制不灵敏等问题。2、 屏蔽和双绞,双绞线特性阻抗120欧左右,通信线输入输出均接120欧电阻。3、 检查信号线是否有金属走线槽,走线槽是否接地。4、 检查附近是否有动力线,信号线要远离动力线。在附近是否有产生电网干扰的干扰源,是否可减少其干扰。5、 输入输出接口部分设计高电压箝位功能,见下文图二部分。6、 选用防静电抗冲击的器件,如SN75LBC194, SN751767、 芯片已损坏:作为受损伤的芯片,在外部特性上,与正常芯片相差无几。只是负载偏大,更脆弱一些。经常

2、会在工作一段时间内,莫名奇妙的损坏。这种故障相对比较难处理。8、 光耦隔离9、 故障检测:见下文10、 怎么接地? 485很常用,关于它的抗干扰问题等等,有很多说法。对于他的2线制差分传输,有许多人对于他的接地问题感到模糊。查阅了有关资料,给大家一个比较好的说法:由于rs-485采用差分平衡方式传送数据,对共模信号有极好的抑制能力,从理论上来说,A、B两条线对地而言是完全对称的,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当传输速率不高或传输距离不太远时,完全可以省掉这条地线,用一对普通双绞铜质线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当使用环境较恶劣,传输距离较远或传输速率很高时,建议使用带屏蔽线的双绞线电缆,屏蔽线作为地线,且在电缆的

3、一端(如主站一端)应可靠的接入大地,电缆的另一端(如从站一端)则悬空。 如果电缆两端都接地,通常两地的“地电位”不可能完全相等,如果两地存在较大的地电位差,那么在屏蔽线中会形成讨厌的地电流而产生干扰。这就是另一端之所以应悬空的原因。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屏蔽线两端都不直接接地,但也不悬空,而是分别通过一个约100欧姆/1瓦左右的限流电阻将屏蔽线接各自的公共地,即机壳地,这样也可以抑制地电流引入的干扰。以下供参考关于RS485干扰问题的探讨 一、前言 安防监控作为科技进步、国富民强的一个标志,已经为国人所广泛接受。视频监控正以每年数以百万监控点的速度迅猛增加。大多数人们都以有摄像监控点更为安全的心态

4、,更愿意居住、出入“点”密集的地方。这就更增加了对于监控点数量的需求。由于安防市场的扩大速度远高于相应的技术人员的增加速度,另外对于施工规范的遵循程度和造价问题等等原因,导致安防施工后的各种干扰问题日渐突出。干扰问题又都出现于系统施工后的调试期,由于工期和造价方面的限制,经常使施工单位欲哭无泪、措手不及。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为此本文通过进一步对干扰的分析,使技术人员了解其干扰本质。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预防、解决现场干扰问题。 二、基础篇 RS485是一种多个用户共用一条线缆;一用户发送数据,其他用户同时接收;适合于普通线缆远距离传输的通讯系统。其硬件接口采用的差分传输方式,对于9600BP

5、S的数据,理论上可以传输1200米。在安防监控和智能建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差分方式传输,可以有效的抑制共模干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通常使用双绞线电缆做长距离传输。从理论上两条线已经足够,而在实际应用中,60%的问题是来自于两线传输。这是因为RS485通讯系统的硬件接口使用的接口芯片的功能所限制(往往两端的地电位或漏电等效地电位相差很大)。SN75176是典型的RS485接口芯片。其它接口芯片与之相比,仅是带负载能力、抗高电压冲击方面的指标略高。功能原理相同。下面以该芯片为例,分析一下实际应用中的RS485通讯系统的特点。 首先 SN75176是一款半双工差分输入/输出芯片。它在同一组接口上

6、,即可以作为输出,也可以作为输入。当作为输出时,它通过差分口A、B之间反方向电平(A为高电平时,B一定为低电平;A为低电平时,B一定为高电平),将信息传达出去。其次作为输入,他将输出口完全关闭,对外相当一个12K欧姆电阻。然而作为对外接口,它通过硬件(二极管箝位),设定了差分工作的工作范围(-0.5伏至5.5伏)。也就是说如果外输入的信号对该芯片地的瞬间直流电压超出以上范围时,差分输入失效。传输的数据产生错误。三、RS485干扰的分析 1、什么是干扰 众所周知,所谓干扰就是在所传原始信号的基础上,叠加了其他非希望传输的信号。在现实表现中就是无法鉴别或者无法准确稳定的识别(原始)有用信号。一般说

7、来,在我们传输信号过程中都会产生干扰,近到数毫米(设备内)至遥远太空的数以千万公里。干扰信号都无时不在的存在着。正向人体中细菌、病毒无时不在一样。那什么时候才会使人感到不适?什么时候才会生病?使我们无法正常做事。 同理同义,我们传统做工程项目中所认为信号干扰的时候,正是在接收设备无法识别或超过系统的可靠、稳定识别指标的时候。哪么如果我们保证干扰信号永远低于一定值,使之不会影响到原始信号传输时,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2、干扰的种类 RS485信号以长距离、多用户、抗(共模)干扰著称。但在现实情况下,尤其是在安防、智能建筑施工环境下情况截然不同。许多人都遇到过RS485线路干扰问题,当然最直观的解

8、释就是没有按照施工规范来做。但是一但按照繁复施工规范来做,对于目前国情和行业现状(造价与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来讲,都是比较有挑战的。RS485信号通常会遇到干扰,如果按照干扰出现的频繁度来排队的话大致应该分为四种(笔者观点,可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一种就是强共模干扰。这种情况很像图像传输中所说的“地干扰”。由于接收设备在不同地点,直接或间接接地,造成信号线与“本设备地”或“本设备数字地”之间的交流(通常是50赫兹)信号超标所造成。表现接收为时有时无,甚至一直无法接收。更有甚者,收发相距一米便无法实现数据接收。 第二种是匹配干扰。来源于系统负载匹配不合理。例如:信号线过长,过多(长距离)星形接

9、线,过多的负载、无系统匹配电阻等等,导致系统时好时坏无法稳定工作。 第三种是硬件故障。一般是线路中有串入高电压的历史(雷击、漏电),导致系统个别设备的RS485芯片出现问题,影响了全局的接收。 第四种是线路故障,例如局部短路、信号线有一根断路这种情况经常会使系统可以局部工作或正常工作,但是工作不稳定。 这四种情况往往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生相伴,相互加剧。使系统不断恶化。 3、各干扰的成因与判断 以上总结了常见干扰的现象,下面将依次按照四种现象顺序分析导致干扰的原因和判断系统存在那一种干扰的方法。 首先先解释几个概念: 数字地- 收发设备的信号地。通常与信号之间的直流电压为0-5伏 大地 - 设

10、备当地的接地 本地接地系统的数字地与大地间接 系统接地-系统中收发设备之间的数字地连接 直接接地-设备或系统的数字地直接与“地”(可能是大地,也可能是系统数字地)良好连接。 间接接地-设备通过设备外皮、线缆与大地漏电或下一级设备(比如摄像机视频地)的地非良好间接,这种接地通常表现为直接无法用万用表测量出连接通断。1)、强共模干扰 如果谈起这种干扰,首先要简单的介绍一下RS485工作原理和基本指标。RS485接口,外部接口由三个端子组成,分别是:A、B、G有的设备标为T+、 T-、G。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采用差分方式,即A与B之间大于0.2V的电压差作为数据(0、1)传输,通常A、B为0-5V反向工

11、作。即A为5V时B为0V,A为0V时B为5V。 发射接收芯片。以SN75176为例。这个芯片集收发为一体,作为发射端可以带32各同类芯片的接收端。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部分设计了高电压箝位功能。由于芯片的抗高压设计,当A、B点的输入电压(相对数字地G)高于5.5V时,A点的电压就被“锁定”在5V,对于小功率的干扰信号,就由芯片吸收掉了,对于大一点功率的干扰信号,由于芯片无法吸收如此大的能量而被摧毁。另外当A、B点的信号低于-0.5V时,也被芯片锁定在-0.5V。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由于以上原因,当A、B两点的信号都高于5.5V或低于-0.5V时,A、B两点的信号相同,无差分值。此时接收到的信号

12、无法确认。在现场施工情况下,通常RS485控制线会采用一根双绞线。如果收发两遍的数字地存在较大电压的情况下,就可能使A、B信号叠加在一个交流信号上。当叠加值小于-0.5V或大于+5.5V时,数据就会出现错误。因此可以计算出理论上的共模干扰信号必须小于 5V/1.414=3.5Vac。但是实际情况下应该远低于此值。根据经验,这个值应该低于1.5Vac以下。 强共模干扰通常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用电设备供电插座中心接地点接触不好,或者中心抽头悬空。由于收发设备的前级或后级设备通常有图二的接线方式。也就是说交流电源供电端L、N之间对G之间有一个小电容,以释放L、N对大地之间的瞬间高电压,而G通常接

13、设备外壳。如果G很好的接大地(通常规范建筑电源已经接好),哪么设备的外壳将有效接地。通常设备的外壳也是数字地、同时也是视频地。如果G端点未接地,这时G点的电压应该是对地110Vac。这时,如果系统中有间接接地的点,哪么G端点的电压将突破一切阻拦(通常是设备元器件和绝缘)对地放电。此时重者,将损坏设备元器件从而摧毁设备。轻者将对线路中的信号产生较大干扰或损伤元器件。如图三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二种收发设备分别接大地良好,由于收发两地存在交流电位差(通常由于变电站设备自身接大地以及大功率用电设备直接接地导致)如图一。这种干扰虽然电压通常只有几伏,但是有可能通过信号线产生较大电流,并烧毁设备、或信

14、号线。从施工角度这种干扰一般不会发生。 这两种方法的测量,可以采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量,严重时可能150-160Vac,一般也会在1.5Vac以上。对于小于1.5Vac的一般可以允许。否则将引起信号传输不稳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匹配干扰在实际施工中RS485通常都是使用一根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按照并接、星形+并接以及手拉手形式连接。一条线路上一共并接32个以内的接收端。尽管许多芯片具有64或128个负载能力,但是大多是通过降低输入电阻,提高灵敏度等方式来实现。通常这是个理论值。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负载以及布线因素很难保证在这个指标下稳定工作。 标准的RS485的负载是12K欧姆,在9

15、600BPS下传输距离为1200米。理想的连接方式是俗称手拉手方式 : 这种方式接线明确,没有分支线。可以清楚算出线缆是否超出指标(例如1200米)。拉手方式实际就是在接收设备内部做出两个相同的A接线端和B接线端,在设备上标出输入输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其主要优势将分支线缩到最短(毫米级)。劣势也能比较明显,就是最末一个点到控制室的距离最长。如果有离开主干线一段距离的两个方向的点,那么,用这种方式需要增加一倍的分支线缆如图七。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种方式主要要注意连接距离是否超出范围,负载数量不能超过系统指标。建议子系统不要超过32点。对于有些设备所说64、128点的情况,应该考虑施

16、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漏电、接地)来定。由于设备接口对于系统来讲,并不是无源纯电阻性的负载,他可能把本地的一些干扰引入系统,总的来说系统内直接连接的接口的数量越多,产生干扰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外一种常用布线方式就是星形布线。星形布线可以节省线缆,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信号反射。由于星形布线比较手拉手方式增加了许多节点,使信号在总线上的传输复杂化,信号遇到节点都会产生反射,因此星形连接使信号在系统上的传输效果很难预计。同时系统出现多个终点。对于匹配的终端电阻,就很难加入。终端电阻的目的是匹配线路,吸收反射,这就可能使加入终端电阻的子网络工作正常,其他子网络无法匹配。 这种干扰的检测可以通过线缆长度、负载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