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446129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课件(精华)(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学习目标,、分析和讨论巴斯德实验的过程,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说出常用的探究方法。,学 前 导 入,千百年前,人们认为生物是“自然发生”的,不洁的衣物会自生跳蚤,污秽的死水会自生蚊子,肮脏的垃圾会自生虫蚁,总之,生物可以从它们存在的物质元素中自然发生。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17世纪的大科学家哈维和牛顿,都相信这种学说。后来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为这一错误认识画上了句号。巴斯德认为肉汤放置久了变酸是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引起的,他如何证实这一假设呢?,准备两个烧瓶,A瓶是普通烧瓶,瓶口竖直向上,是敞开的;B瓶是瓶口拉长呈“S”形的曲颈瓶,瓶口也是敞开的。,步骤一,将

2、A、B两烧瓶中的肉汤用高温加热煮沸,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步骤二,肉汤放凉后,放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一段时间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步骤三,B曲颈瓶的肉汤里因长颈弯曲,微生物进入不了肉汤,肉汤保持新鲜。,A烧瓶的肉汤中出现了微生物,肉汤浑浊变质。,步骤三观察到的现象:,注:若永远不将B瓶的长颈打断,肉汤保持多年不变质,步骤四,将B曲颈瓶的长颈打断,使瓶口能竖直接触空气。,步骤四观察到的现象:,B曲颈瓶内的肉汤在不久之后就会变质。,实验结论:肉汤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巴斯德设计的“s”形曲颈瓶的作用:弯曲的瓶颈既能使肉汤与外界相通,又能阻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瓶内。,巴斯

3、德的实验为什么要设计一个曲颈瓶呢?难道直接用直颈瓶不行吗?,不懂了吧!其实啊,设计曲颈瓶的目的是要与直颈瓶相比较,从而验证巴斯德的假设对照实验,你能理解他们的话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吗?,1概念:指在生物学家探究一种结论的真实性时,所进行的除了一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如刚才“巴斯德的实验”中,微生物是实验变量,(第一个瓶微生物能进入,第二个瓶空气能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2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条件都要相同,这样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 3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是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

4、)的对象组;或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是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做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对照实验,从巴斯德的实验中你能总结出探究的 基本过程一般包括的几个步骤了吗?,探究的基本过程,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前提,关键,策划方法和步骤 所需材料和器具,科学探究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探究要设计对照试验,即遵循对照性原则 (2)根据探究的问题,确定实验变量 (3)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即单一变量原则,看教材P11的问题并回答,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为了解决“微生物是肉汤自身产生的还是来自于空气”;假设是“使肉

5、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2.妙在能使空气进入而微生物不能 3.作用是进行对照试验(比较) 4.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空气,第二课时 探究的常用方法,我们知道巴斯德的实验运用了实验法。 可是,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法是生物学的唯一方法吗?,答案:不是的,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除实验法外,研究生物的方法还有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观察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自然状态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测量法,利用尺

6、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对确定对象的高度、速度、温度等进行测量,用数据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调查法,为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计划,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调查方法。,观察只用眼睛看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科学观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包含“观”和“察”,即不仅要通过眼镜看,还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看教材P13的问题并回答,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假设”是黄粉虫能吃塑料并吸收 “变量”是食物中的泡沫塑料 2.防止偶然性 3.可以利用黄粉虫吃了塑料垃圾,减少白色污染,1.观察法 2.略,课后练习,2下列关于实验法基本过程的操作

7、顺序正确的是_,A .运气好B . 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认真,A .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B .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C.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C,C,1巴斯德认为肉汤变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_,课后练习,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_,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课后练习,A.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作出假设应有一定依据,不能臆断 C.探究实验时可以设置多组实验

8、组 D.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也可不同,D,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课后练习,5在实验法研究中,往往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_,A.更好的问题 B.更好地做出合理的假设 C.更好地解释实验结果 D.得出合适的结论,B,课后练习,6、研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影响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_ 问题制定计划做出假设 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A B C D,D,课后练习,7、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 (1)你能帮他问题吗?是_能影响黄豆芽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的问题,再作出假设吧:_ (3)设计实验方案: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甲、乙两个容器中。这一步是为了设置_实验。B把甲放在_处培养,乙放在_处培养。C本实验的变量是_。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_绿,乙中的黄豆芽_绿。(填“变”或“不变”) (5)该实验的结论是:叶绿体的形成需要_。,光照,光照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对照,有光,无光,有无光照,变,不变,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