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8445081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闽侯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闽侯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5分,共30题,75分。1.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一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A反映的是周朝分封制,B

2、反映的是宗法制,都不是强化中央集权;C反映的是隋唐三省六部制下发挥大臣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反映的是元朝地方制度行省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2.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允许设厂在北京设立使馆界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华战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协定关税是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取得;领事裁判权是在1843年的南京条约的附件中取得;允许设厂是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取得;在北京设立使馆

3、界是在1901年的辛丑条约中取得的。据以上分析,按时间顺序应该是,A项正确,排除B、C、D。故选A。3.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指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C. 御史制度D. 郡县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秦朝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表明秦朝创建的中央官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建立的中央官制,故B正确;皇帝制度、御史制度不是中央官制,排除A、C;郡县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即可。4.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

4、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A. 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合理流动B. 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C. 为新生政权选拨了大批优秀人才D. 是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A【解析】由“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表明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做官依据,世家大族垄断重要官职,门第底下享受不到政治权利,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合理流动,故A正确,B错误;“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不能真正选拔出优秀人才,C错误;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选拔官吏的权力不在中央,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错误。【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

5、一类的高官”结合所学九品中正制的知识解答即可。5.明太祖朱元璋曾祷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最坏时,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在于A. 政治腐败B. 宦官专权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体现君主权力的加强;而“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这是宦官专权的体现,这种现象的出现的根本原因则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B,C项正确。A项政治腐败会导致“司礼监太监成了真宰相、皇帝”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所以选C6.宋代诗人叶茵在田父吟中写道:“

6、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妇要桑。”此诗反映了A. 小农经济的自给性B. 田园生活的艰难性C. 农业生产的富足性D. 男耕女织的分工性【答案】D【解析】由材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可推断,此诗反映了男耕女织简单分工的小农生产,D正确;A、B、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名师点睛】根据“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析即可。7.下表是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州在全国各道的比例情况。表中的情况反映了当时A. 北方丝织业最为发达B. 四川丝织业发展迅速C. 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D. 南北方经济差距加大【答案】A【解析】从表格数据看出,江北的河南

7、道和河北道主要贡丝织品的州所占比例高于江南的山南道和江南道,说明唐朝前期北方丝织业最为发达,A正确;剑南道在四川地区,主要贡丝织品的州所占比例只有14.23%,并且没有以前数据比较,无法得出四川丝织业发展迅速,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主要贡丝织品的州在全国各道的比例情况,没有棉纺织业相关数据,无法得出“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8.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旨在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 D.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答案】B【解析】根据题

8、干可知,汉代严厉限制商人购买土地,这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此政策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B项正确。此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但不符合题干,排除A。商人购买的土地不一定是国家土地,排除C。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9.福建省的牯仔头是一种适宜航海的大船,桅高篷大,利于走风,乾隆帝时规定“未便任其置造,以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这使得当时A. 中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B. 中国远洋航海技术严重落后C. 闭关锁国政策正式确立D. 中国商人无法开拓海外市场【答案】D【解析】依据“未便任其置造,以 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可知反映的是乾隆时期

9、对远洋航船的限制,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开拓,故D项正确;题干只是反映乾隆时期对远洋航船的限制,不能说明中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可知,牯仔头是一种先进的航海技术,故B项错误;清朝建立后就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了,故C项错误。【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未便任其置造,以 致偷漏,永行禁止,以重海防。”分析解答。10.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孔子B.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C. 理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D. 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答案】D【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排除A项;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韩非,

10、排除B项;理学集大成者是朱熹,排除C项;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D项符合题意。11.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下列言论中属于他的是A.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D.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孔子的思想;B项是孟子的思想;C项是老子的思想;D项是韩非子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12. 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提出,“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

11、一体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下列最有可能持此观点的古代思想家是A. 孔子B. 朱熹C. 王守仁D. 王夫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孔子的核心是“仁”与材料“人者,天地之心”不同,故A项错误;朱熹则强调格物致知,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所反映的是心学的内容,故C项正确;王夫之的思想体现为唯物主义思想,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守仁13.有位思想家,世称梨洲先生,他认为学校是“公其是非”的所在。这位思想家是A. 朱熹 B. 黄宗羲 C. 王夫之 D. 顾炎武

12、【答案】B【解析】黄宗羲世称梨洲先生,他主张“学校是公其是非的所在”,故B项正确;朱熹、王夫之、顾炎武的思想与“公其是非”的思想不符,排除A、C、D。14.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公民手中。”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A. 人民主权原则B. 平等自由精神C. 资产阶级属性D. 人文主义色彩【答案】A【解析】“政权在公民手中”体现出人民掌握主权的人民主权原则,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平等自由精神、人文主义色彩,排除B、D;古希腊民主政治是奴隶主民主政治,不是资产阶级民主,C错误。15.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指出,人民是指“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的合意和对

13、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而转化为社会的大众”。其意在强调A. 民主是法律的保障B. 法律就是社会契约C. 法要体现公共意志D. 平等是自然法核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致性”体现罗马法已在强调法要体现公共意志,C项正确;当时罗马没有实行民主制,排除A;B项是对材料信息的片面解读,排除;材料没有提到“平等”的相关信息,排除D。所以选C16.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A. 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 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答

14、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所谓的“理性“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具有独立的判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与此相悖;C选项错在集体观上;D选项与此无关。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理性”概念的掌握,理性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文艺复兴时期单纯的人性论已经无法适应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要求。17.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先改组内阁而后大选是当时的常例。1693 年,威廉三世改组混合内阁,任用 辉格党人组成一党内阁,后经大选辉格党成为下院多数党。辉格党内阁的组建表明英国A. 国王仍拥有行政权力 B. 国王完全掌控下

15、议院C. 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 D. 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的运行方式。“1693年,威廉三世改组混合内阁”,说明国王仍拥有掌握内阁的能力,拥有行政权,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议会是英国的国家权力中心;结合材料,“任用辉格党人组成一党内阁,后经大选辉格党成为下院多数党”,国王并不能完全掌控下议院。故B项错误。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是责任内阁制,则内阁须由议会选举产生,材料中依旧是任命,故C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D项错误。18.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体现了A. 联邦制原则B. 议会中心原则C. 共和制原则D. 公正平等原则【答案】A【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体现联邦制特点,A正确;B不适合德国;C不适合德国;D说法错误。19.有人把中国唐朝专制主义下的三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