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444235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复习系列文言文复习 班别: 姓名:湖心亭看雪【写作特色】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1、重点赏析:雪后奇景【描写雪景的句子(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写景的顺序。【共两句话。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2)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3)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

2、”“一芥”“两三粒”。(4)文中作者还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什么手法来写景?白描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2、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写景

3、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

4、本文的特色。3.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三个角度:(1)未游西湖时,从听觉角度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先总写全景远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 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都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天人合一,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然而最微不足道

5、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句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句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也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文

6、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湖心亭看雪答案【中考链接】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更定( ) 湖中人鸟声俱绝( ) 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 )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客此( )及下船( ) (11)上下一白( ) (12)惟长堤一痕( )(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完了,结束 消失 撑,划 鸟兽的细毛 独自 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弥漫的样子 哪能 指酒杯 客居 等到 (11)全 (12)只有 (13)罢了二、翻译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译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译文: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 5、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译文: 6、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译文: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文: 3、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4、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不要光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5、(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6、这一天五更过后,我划一条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划往湖心亭去看雪。7、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全是一片白色。三、阅读

8、理解1、用原文回答问题:(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3)点明主旨的句子: 。 2、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答: 3、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答: 4、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答: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答: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 7、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

9、是不是矛盾?答: 1、(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本文描写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4、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5拿、拥、往、看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6、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7、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 这个“独”字反映出他的清高、孤傲。),为下文作伏笔。8、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