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444051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15.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15.2 金融压抑与经济增长 15.3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 15.4 金融创新,第一节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本节主要内容 一、金融发展的涵义 二、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一、金融发展的涵义,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结构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结构两个方面。众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构成了一个社会的金融体系,而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特征的金融结构。 一国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运行与交易效率越高,金融发展的程度也就越高。,二、金融发展的衡量指

2、标,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实际上是衡量金融结构的状态。一般而言,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金融内部结构指标; 二是金融发展状态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指标。,二、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金融内部结构指标 1.主要金融资产如短期债券、长期债券和股票等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 2.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之比率,该比率是衡量 金融机构化程度的尺度; 3.在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主要金融工具中,金融机构持有的份额,该比率更详尽地衡量金融机构化程度; 4.主要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及保险组织的相对规模; 5.同类金融机构资产之和与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该比率称为“

3、分层比率”,它衡量金融机构间的相关程度; 6.主要非金融部门的内源融资和外部融资的相对规模; 7.不同金融工具在已发行的各类债券和股票中所占的比重。,二、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指标 1.金融相关率 所谓金融相关率,指的是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一般用金融资产总额表示,金融资产总额包括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等)、金融部门(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清算机构、保险机构以及二级金融交易中介等)发行的金融工具(如通货与活期存款、居民储蓄、保险单等),以及国外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等。 经济活动总量一般则以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

4、,二、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2.货币化率 所谓货币化率,指的是一定经济范围内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就是社会的货币化程度。 在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时,需要区别质与量两个方面。金融效率的提高、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风险的降低等反映了金融发展质量的提高;而单纯的金融数量扩张并不一定代表着金融发展,不正常的金融数量扩张往往会使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累积甚至会发生金融危机。,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便利交易、降低成本 2动员储蓄、积累资本 3提供信息、分配资源 4分散风险、促进创新 5监督经理人、实施公司治理,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

5、关系,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金融发展的水平 1.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原动力 2.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金融的结构、规模和发展阶段 一国的社会信用总量、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都与经济规模直接相关;同时,经济发展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决定着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的发展由初级阶段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第二节 金融压抑与经济增长,本节主要内容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一般特征 二、金融压抑及其负面效应 三、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一般特征,1货币化程度低 2金融结构的二元性 3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单一 4金融市场不发达 5政府对金融实行严格管制,二、金

6、融压抑及其负面效应,金融压抑一般主要体现 1通过规定存贷款利率和实施通货膨胀人为地压低实际利率 2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控制 3采用信贷配给的方式来分配稀缺的信贷资金 4人为地高估本币汇率,二、金融压抑及其负面效应,金融压抑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 1负储蓄效应 2负投资效应 3负收入效应 4负就业效应,第三节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本节主要内容 一、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二、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 三、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一、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金融深化的含义 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的过分干预,并在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之后,使利率和汇率能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状况

7、,扩大金融体系的规模、完善金融体系的结构。 金融深化的正效应 1储蓄效应 2投资效应 3就业效应 4收入效应 5以市场代替了官僚机构,二、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含义 所谓金融自由化,是指解除利率上限控制、对公共金融机构实行私有化、取消对进入各金融业的限制、鼓励金融机构竞争、取消指导性信贷、推进利率与汇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放松管制的改革。 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核心内容 1.放松利率管制 2.减少金融机构审批限制,促进金融同业竞争 3.缩减指导性信贷计划 4.发行直接融资工具,发展证券市场 5.放松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限制 6.金融改革、财政改革与外贸改革同步,三、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发展

8、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有序渐进性内容 1宏观经济稳定是金融自由化的先决条件 2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 3金融自由化与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相伴相随的 4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须渐进有序地进行,第四节 金融创新,本节主要内容 一、金融创新的涵义 二、金融创新理论 三、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四、金融创新的效应,一、金融创新的涵义,所谓金融创新,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其活动中,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对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等的一系列变革行为。 金融创新可以分为,狭义金融创新和广义金融创新。,二、金融创新理论,西

9、尔柏的约束诱导理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业回避和摆脱内部和外部制约的目的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 金融机构的内部制约是指传统的增长率、流动资产比率、资本率等管理目标; 外部制约是指金融当局的各种监管和制约,以及金融市场上的一些约束。,二、金融创新理论,凯恩的规避管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润而回避政府监管所引起的。各种形式的政府监管与控制,性质上等于隐含的税收,阻碍了金融机构获得更大赢利的机会。 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认为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是否具有实际价值,而金融创新就是对科技进步导致的交易成本降低的效应。,二

10、、金融创新理论,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 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因此,金融体系任何因制度改革而引起的变动都可视为金融创新,如存款保险制度也是金融创新。 熊彼特等人的技术推进理论 认为,新技术的出现及其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弗里德曼的货币促成理论 金融创新是作为抵制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产物而出现的。,三、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金融业务创新 金融业务创新包括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金融交易方式或服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等与金融业务相关的各种创新。 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1创设新型金融机构 2金融机构组织形式创新 3金融机构管理创新 金融制度创新

11、当代金融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创新;二是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创新。,四、金融创新的效应,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 1.金融创新丰富了市场交易品种,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2.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业的竞争和金融系统效率的提高 3.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发展,四、金融创新的效应,金融创新的消极作用 1金融创新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2金融创新增大了金融系统所面临的风险 3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4金融创新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等微观主体带来风险 5金融创新也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带来了困难,本章小结,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而金融结构包括金融工具的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结构两个

12、方面。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金融压抑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负投资效应和负就业效应等方面。 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的过分干预,并在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之后,使利率和汇率能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状况,扩大金融体系的规模、完善金融体系的结构。,所谓金融自由化,是指解除利率上限控制、对公共金融机构实行私有化、取消对进入各金融业的限制、鼓励金融机构竞争、取消指导性信贷、推进利率与汇率市场化等一系列放松管制的改革。 金融自由化并不是自由的选择,它是一个有序渐进的过程。 所谓金融创新,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其活动中,对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等的一系列变革行为。 金融创新对金融系统带来双重性的影响,其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