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442875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教学计划内 容比例的意义施教时间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重 点比例的意义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教 学准 备 课件前置作业1、复习比的知识?各部分的名称?2、举例两个比?并求出比值预 设 教 学 流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正 策 略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

2、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比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人体的黄金比,还记得黄金比是什么吗(1:0.618)?人体的黄金比表现出一个人的结构美,接下来我们要看到的图也有它严格的比才能显示它的庄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2、教学比例的意义:出示P32例1。(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 5: 10/3 2.4:1.6 60:40 15:10(2)你们能分别写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并求出它们的比值吗?(指名板演)(3)同学们观察一下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5:10

3、/3 =2.4:1.6 60:40=15:10 2.4:1.6=60:4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比例也可以写成:5/10/3=2.4/1.6 60/40 = 15/10 2.4/1.6=60/40(4)在这句话里,你认为哪些字很重要?对你理解这句话有帮助?(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温馨提示: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1)填空。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 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2

4、)判断。比例是由任意两个比组成的。 ( )表示两个比的式子叫比例。 ( )6 : 2 = 3 是比例。 ( )只有自然数可以组成比例式。 ( )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 )7:1 =21:3是比例,但 7/1=21/3不是比例。 ( ) (3)出示课本“做一做”第1题: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610 和 915 205 和 14 1/2:1/3 和 6:4 0.6:0.2 和 1/4:3/4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做练习,然后和你的学习小组一起讨论这题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全班汇报。四、巩固练习。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

5、0千米。(1)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写出比值是0.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教师再强化总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学生反馈复习结果,其他学生补充完整学生看数据,读出每面旗的长与宽学生选择一面旗,求出这面旗子的长与宽的比值学生反馈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

6、小结归纳比例的意义学生找关键字,听老师重点介绍学生课堂练习,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帮助作业设计1、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1)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2、写出比值是0.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5:10/3=2.4:1.6 60:40=15:10 2.4:1.6=60:40像这样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5/10/3=2.4/1.6 60/40 = 15/10 2.4/1.6=60/40教后感受

7、教师流程:完成情况( 好)心情:好( )一般( ) 坏( )学生情绪:高( )一般( ) 低( )参与面:估计( 92 )%教后感想课时教学计划内 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施教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法制教育、渗透有序思考,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重 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教 学准 备 1、收集有关比,比例的知识。2、小黑板 3、课件、前置作业1、复习比例的意义?2、自学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例的各部

8、分名称?3、试写一个比例,并写出各部分名称?预 设 教 学 流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正 策 略一、牵引旧知,导入新课。1、请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3个比例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1、介绍比例各部分名称比中只有两个数叫前项后项,在比例中,有四个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6、4、3、2”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边两项“6和2”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两项“4和3”叫做比例的内项。2、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18:4=9:2 :4=3: =3、猜数:老师这里有一个比例,4:=:6,内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A、正确吗?为什么?B、还有不同答案吗?C、你能

9、举出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这样的式子写得完吗?4、猜想:这么多的比例,每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带着问题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时间2分钟。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64=24 64=24 64=24两个内项的积是:1 24=24 38=24 2.410=24 5、验证: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呢?有什么办法?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求比值;根据比例,写出另一个比的一项,求出另一项。4:5=0.8 2:5=0.8 4:5=1.6:2 42=8(1)前

10、后四个同学另一个小组;(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接验证;(请小组长上台板演自己小组的4个比例,并说明外项和内项的积的情况)(3)通过举例,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6、小结并板书课题(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3:5=4:5,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同学们的发现很有价值,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完成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7、完善(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

11、,bc=ad。(2)老师这里有一个比例,0:0=0:0,可以吗?(3)比例的项不能为0。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 这怎么相乘?(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 = ad=bc三、应用1、试一试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想检验同学们一下,敢接受挑战吗?打开课本P44,“试一试”。独立完成,订正时问:这两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2、练一练。(1)小游戏:下面我们轻松一下,由你出题考老师,规则是:请你说出10以内4个不同的自然数,看老师能不能马上告诉你,它们是否能组成比例?(学生报数,老师回答)谁能说出老师的秘诀?(2)现在轮到我考你:6、4、18、12(学生回答后让他说出判断理由)(3)请你

12、独立用4、5、6、8写比例,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把最好的办法推荐给大家。3、拓展训练。(1)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追问:为什么写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2)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18,其中一个内项是2,另一个内项是( )。(3)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长比是1:7,小华在画画时,画的头长为3厘米,要想保持比例,身长应画( )厘米。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练习十第1、2、4题。学生反馈复习作业,并写出三个比例学生利用同学的板书,一起确认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看题,指出内项和外项学生猜内项可能是多少,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小组讨论内项的两个只要达到

13、怎样的要求就可以了?有几组?小结,归纳规律学生拿出自己的比例验证结论学生听老师讲解比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反馈学生判断老师的4个数能不能组成比例学生谈收获作业设计(1)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追问:为什么写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2)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18,其中一个内项是2,另一个内项是( )。(3)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长比是1:7,小华在画画时,画的头长为3厘米,要想保持比例,身长应画( )厘米。板书设计教后感受教师流程:完成情况( 好)心情:好( )一般( ) 坏( )学生情绪:高( )一般( ) 低( )参与面:估计( 92 )%教后感想课时教学计划内 容成正比例的量施教时间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2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3. 用表示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