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1106)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436529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110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共事业管理(110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共事业管理(110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共事业管理(110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共事业管理(110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11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110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第一学习阶段公共事业管理试题(本试题页不上交)注意事项:1.答卷可采取打印或手写方式在A4打印纸上完成。如果手写,必须字迹工整,以便老师批阅;2.2011年6月19日18:00之前交学习中心;3.下载标准答卷模版。一、目的:课程论文考查方式旨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指定的题目,查阅收集文献,并对文献加以研读、分析和整理,对某一主题的进展、存在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评述,并从课程理论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从而达到培养查阅文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论文撰写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的目的。二、基本要求:1.论文题:农村养老

2、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2.基本要求:1)查阅至少10篇以上该主题论文文献资料:文献查阅可以通过图书馆馆藏书刊、中文学术期刊网进行,应以近年来发表的学术刊物上的文章为主。2)主题突出、逻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证充分:完成文献查阅之后,就要对资料进行消化、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开始组织论文。课程论文必须紧扣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正文部分应分若干部分,各部分需概括出小标题。3)概念准确、文字通顺,语言规范:涉及的概念要准确理解,有必要时在文中要说明清楚。要求文字通顺,语言规范,专业术语使用正确,图表的制作要规范。4)独立完成,禁止抄袭、剽窃:禁止从网上、其他书刊上全文或部分抄袭别人的文章,严禁从

3、若干文献中摘取部分章节段落,重新堆砌成自己的论文,严禁抄袭其他同学的课程论文。但课程论文允许引用文献中的观点、数据、甚至图表,但必须标明文献的出处。5)字数:3000字以上。在高温或低温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高温是指作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2及以上时的温度。低温是指作业地点的气温低于5。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公共事业管理答卷本人承诺:本试卷确为本人独立完成,若有违反愿意接受处理。签名:_ 向天盛_学号:_006_专业:_行政管理_学习中心:_贵州电大学习中心_成绩(百分制)评阅人签字我国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

4、一些地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积极工作,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创新制度模式、建立增长机制、防范基金风险,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到2006年末,全国已有1 900个县(市)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5 374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54亿元3。农村特困老年人的生活救助工作也逐步展开,全国有1 200多个县(市)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数达到445万。 然而,从总体上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人口覆盖范围有限,保障水平低。已有的保障措施具有应急性,缺乏制度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相比,与农村居民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

5、改革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深厚的社会和经济因素,农村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包括我省农村养老的占绝对主导的方式,据估计, 目前家庭养老占整个农村养老保障的90%以上.除家庭养老外,农村养老还以集体供养,群众帮助和国家救济作为辅助.主要对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三无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采取两种形式,一是集中在敬老院供养,进入敬老院的老人,由所在村社根据规定交给敬老院一定的费用,包括粮,油,蔬菜等,乡镇企业收入,乡村提留和当地财政划拨部分经费给予补贴;另一种是分散供养,由村社组织负责,由邻里照顾.有的实行承包供养,村社组织提供给承包户一定的供养费用,或通过给

6、承包户多分责任田的办法,帮助五保老人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困境1.管理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践中,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之机构设置不健全,便出现了很多漏洞,其中最严重的是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的问题。大多数地方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是由当地的民政部门独立管理的,征缴、管理和使用三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控、监督。2.可持续性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一些地方只能持续几年时间,这些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一哄而上之嫌。这样搞起来的养老保险一旦风头过去或者下一任地方官员不重视,就自然而然地会中途废掉。3

7、.保障水平低。 基本方案规定,农民缴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20元等10个档次缴费。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投保的保费很低。比如在山东省平阴县调查时就发现,农民多数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按民政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农民缴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若再考虑管理费增加和银行利率下调或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领到的钱可能会更少。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及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关于农村养老,许多地区还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已建立的地区也存在很多缺陷,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8、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体现出来。(一)人口老龄化加快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中国农村进入老龄社会的步伐日渐加快。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5岁以上的人中农村为5938万,占老龄总人口的67.4%.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徘徊显得极其不协调。(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太小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且大多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截止2000年底,全国7400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保险,占全部农村居民的11.18%,占成年农村居民的11.59%.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9、我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亿人。而基本方案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三)传统家庭养老保险功能削弱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农村根深蒂固,家庭赡养一直是最重要的养老方式。在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色的农业社会中,“子承父业”这种世代交替的形式比较稳定,可以在家庭内部自然地完成赡养老人的职能,并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但是随着以社会分工为特征的工业社会的到来,这一自然稳定的关系被打破了,也使

10、赡养老人的传统道德约束力日益递减。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民的养老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养儿防老的观念则在逐渐减弱。(四)“土地保障”变得越来越脆弱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从1978年到1998年,全国农民平均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由91.5%下降到了57.2%,其中纯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2.9%.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日益下降,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非常微薄。目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大约40%来自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1/4左右来自劳动收入,来自转移性与财产性的收入约占纯收入的5.7%.由此可见,来自土地的农业收入已难以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以之养老更是奢望。农民的承包地被大量征用,相反,其获得

11、的只是极少的土地补偿费。因此说,完全依靠土地来养老的选择是不可行的。(五)保险对象的适用年龄出现了较大偏差。 基本方案规定,缴纳保险金的年龄为2060岁。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较大偏差:一方面出现了年龄越大参加保险越少的现象;另一方面,大批在 基本方案所规定的年龄段下的人口成为主要的保险对象,出现了 “保小”不 “保老”的倾向。(六)保险对象 “名实”不符,集体或家庭投保账户大量存在。一方面,一些村、镇领导为了避开挨家逐户,按人口记账立档的繁琐和工作难度,便采取了 “快速,便捷”的方法,以村或乡镇集体名义支付了保险费,从而出现了保险对象的 “集体化”形式。另一方面,在一些村、镇采取了保险费与

12、夏季征收提留同时进行,以家庭为单位,以工代险、以粮代险的办法,至于投保对象是家庭中的哪位成员却未落实,从而出现了大量的 “家庭账户”。 (七)保险金的筹集模式和原则被打破。出现了 “个人全部缴纳”和 “集体补助为主”的两种不规范做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保险基金的管理混乱,违规投资和违规使用现象在一些地区大量存在。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及改革的思路(一)加快养老保险立法进程,完善养老保险法律体系 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建立和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时,通常都以立法机关制定或者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为先导,依法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已比西方发达国家晚100多年,从应对人口老龄

13、化加速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快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显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 (二)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真正实现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变 个人账户是积累制区别于现收现付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对老龄化有良好的抵御能力。考虑到目前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较大,可以采取“名义账户制”的形式,逐渐过渡到真正的实账积累。使个人缴费和未来收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参保人员缴费积极性,最终实现个人账户的实账运营 (三)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城镇职工中,以私营企业职工、外资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为重点,扩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农村

14、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土地使用权转移、年轻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速,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将养老保险覆盖到农村很有必要。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步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和国家扶持为辅、自助互济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四)加强政府监管,确保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安全完整 一是要对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实行严格的特许经营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投资公司的数量和质量;二是要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营运制订相应的法规和政策,用政策法规指导基金投资管理公司的营运活动;三是要明确投资公司的责任权限,防范和化解基金运营中的投资风险,保证投资项目风险最低;四是建

15、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监督管理体系。包括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严格审核各项投资计划检查基金投资经营状况等,以保障基金营运的安全性、盈利性、合法性。 (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这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根本。 (六).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有法可依,这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中存在的基金来源不规范、投保账户混乱以及挤占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等违规现象,无不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老保险法规有很大关系。 (七)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提高集体补助的比例,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 “社会性”、 “福利性”,才能调动起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八)坚持贯彻农村 “费改税”制度。统计显示,到1999年,在全国税收中,农业各税占全国税收不足4%。现在农民不愿意种地的原因之一是粮食产量过低,农业税收过多。在当前实施 “费改税”的同时,应当尽量免收或减收各种农业税,让农民真正体会到 “种多得多”的满足感。农民收入增长了,政府在农民养老问题上的负担自然就减轻了。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从农民最基本的保障问题入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真正体现了对农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第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