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与措施(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436520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与措施(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与措施(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与措施(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与措施(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与措施(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与措施(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与措施(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与措施作为一所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办学理念,以综合性、地方性、应用性为办学特色,以培养社会最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性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在 “抓质量,创特色,树品牌,办名校”的办学思路指导下,结合学校的定位,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公共事业管理学科特点,我们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设想和措施如下:一、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社会公共管理机构(社区)从事管理工作

2、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通识人才。1、应用型:以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类型、规格要求为参照基准,面向基层,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满足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实用人才。2、复合型:培养既熟悉多个学科和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又能够交叉渗透融合,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综合性人才。3、通才型:培养知识面较宽、实践技能较广,活动领域较多的“通识人才”,为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也为其终生发展做准备。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很强的特殊性,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全面性和整体性原则。充分重视德育、智育、体育与美育,

3、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充分重视整体优化,包括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第二,超前性和可行性原则。制定符合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使适度超前性与切实可行性有机统一起来。第三,灵活性和特色性原则。注重整体稳定性和适度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特别注意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在统一性要求下应当突出本地区、本校、本专业的特色,发挥本校的学科优势,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设置特色课程,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安排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第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理论指导下注重

4、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在讲清理论的基础上联系生产实际、社会实际、工作实际、思想实际,选择好结合方式与结合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2、确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人才培养基本原则,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既突出素质,拓宽知识面,又着重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开发,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形成为核心、以素质提高为目标,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多能力、适应性强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人才。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1、确定

5、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结构目标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为目标,拓宽基础面,着重基础知识即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广度,夯实基础层,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传承和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而不是难度,培养跨专业、宽视野的人才,使学生知识结构以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和人文、自然、思维科学为基础,根据培养方向和管理领域不同,涉及其他相关学科,使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致力于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原则。2、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能力结构目标以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应用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综合解决实际问

6、题的能力培养,使之对公共事业领域现状和发展方向有全面了解,提高学生对公共事业各个领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3、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素质结构目标以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为目标,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文化、业务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使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造福社会、造福国家、造福人类。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素质的重中之中,强调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与育人价值,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具体措施为贯彻和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具体

7、措施,以企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按照淡化专业、突出课程的基本原则,处理好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关系。我们计划以公共事业管理课程为核心,由各门专业管理课程和其它课程有机配置与整合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实施学分制的要求,分成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等三大板块的优化课程结构。根据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设的条件及学科依托的基础,我们认为可以确定以下课程为共同核心课程:公共事业管理学、社区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伦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

8、会学原理、法学、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管理文秘等,以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特别是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课程体系,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使学生知识结构以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为基础,注意公共事业的共性与不同部门的个性,根据培养方向和管理领域不同,涉及其他相关学科,使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根据公共事业实践的要求,我们计划采用“拼盘”式学科组合,融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法学等于一体,以求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课内教学活动与课外教学活动的关系,使之形成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2、制定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

9、力于一体的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按照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创新能力要求定制定了较为合理的培养计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素质教育体系;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突出伦理德育教育,以求真正起到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引导和启迪作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强化“三基”教育,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通才”;重视学院文化的教育功能,注重体育与艺术教育,形成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和有效机制;准备实施精品课程和名牌专业计划,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建设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开设辅修专业,进一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在已具有计算机、外语等级证

10、书、毕业证(学位证)的基础上推行学生获取专业技术岗位证书(或行业证书)。 3、把实践环节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我们把实践环节作为必修课纳入其中,设计了课内实验社会实习(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的目标和做法是: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增加操作性实践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将实践环节总周数安排为35 周,必修、限选课理论教学总学时和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重为1.6:1(1991:1240),达到了理工科实践课的标准,真正强化了实践教学;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开设专业实验课,拟建立公共管理(社区管理)模拟

11、实验室,以求形成多层次的实验如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造性实验等,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习教学,建立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社会实习三项内容相结合的综合性开放实习教学体系,增加社会实习的时间,扩展社会实习的内容和活动空间,并要求学生利用暑期参加三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调查报告和总结,使学生了解国情、省情、乡情和民情;强化社区岗位实习,根据社区管理工作和课程设置,四年中安排六次不同主题的专业实习,到校外实习基地(社区)进行与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岗位实习,如社区工作与实务、社区法律工作实务、社区民政工作实务、社区经济工作实务、社区文化年工作实务、社区社

12、会环境工作实务等,通过社区主任挂职实习,用“岗位养成式”的实训方式来加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观察判断、协调交往、策划组织和应变能力;注重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学生毕业综合岗位实习的基础上,严把选题、做题、答辩三关。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选择结合公共事业管理特别是社区管理实际的课题,选好题目,综合运用几年来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去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严格答辩要求而不走过场,以求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实践环节考评体系,通过实习单位鉴定、个人总结、实习报告(论文)和小组意见等四个环节确保实践教学质量。4、加

13、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手段,改革作业和考试环节根据“紧跟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少而精便于自学”的教材编写原则,与兄弟院校合编教材;将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学习及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学生智能发展的考核,提倡需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杂志或进行实验才能完成且无统一答案的作业;采用多种多样的考试方式如开卷或半开卷、文献综述、专题论文等;作业和考试评分标准应侧重看学生解决、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有独立见解和创新,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常州工学院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系

14、2005年6 月法政学院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规划总体思路为适应我国行政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入WTO后对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的要求,考虑到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公益性即不营利或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特点,结合我院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 要求,在制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以下特色:一是突出政治、政策和道德色彩,目的是使其在公益单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风范;二是突出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三是突出现代化技能比如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技能的掌握;四是在社会调查、社会实习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多下工夫。二、本专业学科建设规划之教学计划的特色

15、与创新 一是经济管理相结合,软硬搭配,既要体现经济学科特别是公共财政管理特别是公共管理的要求,又要重管理学科、操作技能学科的比重。这体现在不但要增加诸如经济学相关课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比重;还要增加有关管理工程等课程(比如管理定量分析)。 二是精讲理论,多练实务,重实践,重应用,这表现在多个方面:教师上课要克服满堂灌,采用案例式教学,设计式教学和指导性教学;学生要在调研、实习、课程设计、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特色。三是缩小专业化必修课比重,拓宽专业口径。公共事业管理涉及职业岗位繁杂而又多变,因此,专业口径应是“喇叭型”,不应是“针尖型”,即宜宽不宜窄。

16、四是学生技能多样化:通过各方面努力,学生在四、六级英语考试 、计算机考试、国家公务员资格证书考试、知识技能竞赛证书考试等方面达到相应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三、关于确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方向”的若干思考(一)我院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区管理方向的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加快,社区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首先,社区将逐步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基层组织单元。改革开放体现的是转型社会的特点,社区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而目前,传统的社区正向带有较为浓厚政治色彩的现代社区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社会成员的工作变得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而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却使得人们的居所仍然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