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梳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435088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知识梳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

2、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 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第二课抗美援朝原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司令:彭德怀、过程:五战五捷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

3、环境。第3课 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到1952年底,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4、;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二单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的成就: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5课 三大改

5、造(19531956年)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间:19531956年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中共八大召开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内容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主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时间:1958年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3、“左”倾错误泛滥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

6、缺乏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表现: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它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2、起止时间:19661976年3、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4、指挥机构: “中央文革小组”过程:对刘少奇、邓小平进行了错误的斗争,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1967年2月前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和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7、粉碎林彪

7、反革命集团: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林彪反革命的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8、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在周恩来、邓小平的主持下,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第三单元第8 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2、背景: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3、时间:1978年底4、内容5、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8、。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使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课 改革开放一、对农村的改革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影响: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二、对外开放的措施三、对城市的改革1、时间:从1985年起2、重点:国有企

9、业3、主要内容。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987年,邓小平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4、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第11课 民族团结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意义?实行

10、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2、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在我国共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3、汉族为主的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政策。4、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5、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第四单元展。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11、旗成为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新气象。第12课 香港和澳的门的回归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人物:邓小平2、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二、香港和澳门回归1、1984年底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

12、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2、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3、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哪些努力?结果怎样?(1)努力:1990年台湾

13、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2)结果: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3、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第14课 钢铁长城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

14、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后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海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海军已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空军: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强多架。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型号的导弹。第五单元第15课 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新

15、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外交政策。3、时间: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时间:1955年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3、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4、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问题。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一、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1)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2)1972年2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